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6-8-8 21:32 编辑
[掌故]
由梅城东郊(梅县城东镇)沿古道到神宫前侧的书坑村瓜岭山嘴上,有着一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坟场,这个坟场与梅县体育场(东校场)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背后显示的,更是一片鲜为人知的、有关慈善仁爱公举之心的印记。
民国23年 (1934年)独一师驻防于梅县,师长黄任寰(梅县西阳黄坊人)对桑梓建设和公益事业颇为关心,他爱好足球运动,他认为要发展足球事业,必须要有标准的足球场。这一想法得到当时的县长彭精一的支持,县政府把位于东门外的一块土地作为体育场用地。在修整平地时,工兵连挖掘出上千具无名的枯骨,彭精一和黄任寰甚为不安。为妥善安置好这些遗骸,他们选择了城东书坑乡瓜岭傍溪山嘴作为埋骸之地。
这种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之事的慈善公举,得到了缙绅耆老及民众的大力资助,西阳名贤卢耕甫、陈海珊等共襄其事,推绅耆李书荫、郑镜荣为经理,一面筹募经费一面遍搜遗骸,并请来地理师徐镜溪先生亲临设计和协助施工。经点核无名主枯骨共千八百八具,择日于民国24年(1935年)乙亥岁秋月吉葬,碑文刻镌“壹仟捌佰义冢”。冢头还写有“钟灵毓秀”四个字,以示良好祝愿,墓建成后,又在冢下30米之处建一“乐善亭”,七贤山人黄肇康先生撰文《书坑乡冢记》以麻石刻镶于亭内。
1984年6月,旅港乡贤陈泰元先生得知其冢碑崩坏后,继承其父陈海珊遗志,邀集陈鼎秀、叶记东、李友东、温文新、余文等,再次重刻《义冢》碑文。
梅县东校场的落成,使梅县人民有了一个开展足球运动的场所,在这里,曾创下了四万余人同场观看球王李惠堂比赛的记录,这个球场上训练培养出了曾雪麟、池明华、钟云越、杨宁等一批足球名将,梅县也成为“足球之乡”而美誉全国。
前人种树,后人遮荫,先贤义士的为善修德,当永为后人旌记。(丘祥昌 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