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房200KM的第一届是不足100人的小型车友大派对,但随后每一年参与人数都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在2013年升级为万人参与的骑行运动,而在今年规模还在继续扩大,报名名额也是一开放便被一扫而空。
从组织方面说,磨房200KM也是不断演变当中。第一届磨房200KM纯粹是车友的大派对,车友采取AA制方式,平分交通、食宿、后勤车等费用。到了第二届,运营模式的雏形渐渐呈现,活动组委开始转为服务的角色,只收取报名的费用,提供车友保险和一些路上安全保障服务。而骑行路线、住宿和交通只给车友提供信息服务,不再统一解决。车友有更大的灵活度,同时也减轻组委的工作。从第二届开始,活动开始引入部分来自车店的赞助,用于制作纪念[color=rgb(85, 85, 85) !important]骑行服等。在第三届,在报名方面开始引入了团队报名,让20个车友成为一队,每一队设一个队长收尾。以团体方式进行管理,再进一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在这一年,人数增加了3倍,达到了3000多人。人数的激增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酝酿着变革。
刚开始人数比较少,纯属于车友私下组织的大派对。但在口口相传的作用和车友对长途骑行的需求和渴望下,参与人数不断增长。庞大的骑行团队,已经不能使它继续作为一个私人活动。磨房200公里成为公共性的骑行活动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庞大的参与人数,政府已经不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磨房200公里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也是它持续下去必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第四届统筹塘主介绍说,当时磨房200公里已经进行了几年,在品牌如何发展、怎样定位、如何推动自行车的发展上存在争论。在磨房200KM来到第四届的时候,决定将其推倒重来。在前几届,都是由白芷、阿金、老遇等几位车友组成的组委组成的活动。从第四届开始,活动由磨房骑行板块的版主接手,并且由承接活动方的城市组建筹办委员会去组织活动。这样的做法,首先有利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惠州第四届磨房200公里的活动,是活动首次得到了政府的红头文件支持。其次,由于磨房200公里参与人数越来越大,需要的工作人员和义工数量也越来越多。通过当地自建组委,可以减少原来组委从深圳出发到其他城市考察的差旅费用。而当地组委也可以更方便对其工作人员和义工进行培训,和与当地政府沟通,体现本地化管理的优势。在采访过程中,众多采访对象都认为这一年是磨房200公里历史上的转折。
第四届磨房200公里开启其活动的新的征程。活动开始注重打造其品牌,如第五届统筹人禅姐所说,2012年开始他们提倡将磨房200公里打造成有生命力的活动——“协助每一颗自由的心实现远行的梦想”。活动开始打造统一的视觉设计,而我们熟知的《骑行护照》也在2013年第五届磨房200公里活动取代了以往的签到卡。磨房200公里向着更成熟的模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