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江北老街街道的命名、以及一些故事

  [复制链接] 1
收藏
47
回复
134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0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05 编辑

  梅州:改造江北老城首先要保护历史风貌:
  
  据《梅州日报》有过报道,有群众咨询梅城江北有何改造规划,该局有关负责人说,江北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较多,随意破坏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市规划部门对江北改造已有初步计划:首先,做好保护规划,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给予控制和保留,维护或完善江北历史风貌;其次,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可改造的地块,待条件成熟时,按照规划要求,由政府统筹进行成片改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22#
发表于 2014-3-3 22:05:3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非常难得收集资料并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0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12 编辑

  旧时梅城有“四怪”(都是传说):
  
  旧时的梅州城区有“四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这四个门分别都有“怪”现象,所以称旧梅城有“四怪”。

  东门有个怪,无雨水会大。

  东门塘一带即为东门,东门塘靠近梅江河,那时河道浅,如果遇到上游下大雨时,则河水会猛涨,使附近住的居民始料不及,因此就有这一“无雨水会大”之怪。

  西门有个怪,无山有柴卖。

  旧时的上市,即现在的十字街市场即为西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梅城居民还没有烧煤炭,家中厨房的燃料都是用木柴,这些木柴大都由坛川山那边的村民或载或挑到西门一带卖的,也有些是由商家从长沙圩镇买来然后再卖的,故有这一 “怪”。

  南门有个怪,和尚庵里有裙晒。

  旧时的南门古庙,在南门附近,南门的古庙,住有一些和尚,由于业务上的交流,或办一些佛事,有时候庙里会来一些“斋嫲”(尼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斋嫲会在庵里住一个晚上,会把换洗的衣服拿到外面晒,所以自然又有了这一“怪”。

  北门有个怪,无老公会“恭赖”。

  梅州中学至金山顶一带即为北门,“恭赖”,客家话是生儿子的意思,由于住在这一带的居民中,有好些人家中有男人在南洋谋生,这些远渡重洋的男人隔三、五年或八年、十年才回家一次,妻子在家务农生活,丈夫回来在家也只住半个月或一个月,夫妻俩生下的儿子或女儿在家居住。因此就又有这一“怪”。

  旧时梅城的“四怪”,现在梅城及城郊居住的老人都有深刻的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旧时梅城这些“四怪”现象都已经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17 编辑

  下面的转文就当茶余饭后的了,千万别当真:

  梅城新格局:位于东经115度18分至116度56分,北纬23度23分至24度56分,闽粤赣三省之间丘陵地带的梅城,远离广东中轴带(珠三角)。七运兑艮相生,虽旺但气运不强,转入2000年后发展步伐加快,龙其是进入八运八白当令,作为后发之秀的梅城,迎来新的发展机运。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梅城,城区处在方园盆地中,内有梅江、程江两水相聚,流归于东南申坑。水口砂相互交锁,加上拦河水电站,蓄水回环,有情眷顾城区,城区水道屈曲环绕构成完整太极图形。水道水系丰富,一江两岸的开发,沿江高楼云立,别致小洋房也散落其中,堤岸上梅江公园,绿色长郎,亭台楼角,繁花似锦,亮丽多姿。白天可见清澈慰蓝的江水,晚上可看倒映着万家灯火“华灯初上,诗画梅江”的诗情画意。

  梅城龙脉有南北两大龙系,一条来自福建武夷山脉,一条来自莲花山脉。江南来龙发脉于莲花山,其分脉经高观音旁支而下,至玉带环腰之水城而止其生气,江南为市府所在地。江北来龙始于武夷山脉,其分支往南下曲展伸行,经蕉岭至书坑沉伏潜行,至金山起顶而结穴,穴形喝金龟形,为旧时州府衙门所在,现为区府所在地。西部新城来龙亦同属武夷山脉系,分脉南下至平远又分支,经南口至扶大梅花山融结,现在梅县区府的所在地。

  城区内环绕的梅江,发源于陆丰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沿着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和东北,流经五华琴江,兴宁、梅县的部分乡镇,最后经梅南长沙流入城区,此水属贪狼水,屈曲弯环地从城中静静流过。经云:“贪狼星照显文章,人丁昌盛性忠良”。盆地周边山峦秀丽,尤以南部高观音文峰耸秀,山水呈文,孕育出“文化之乡”的赞誉。城区人口兴盛,人气会聚,为未来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程江则发源于梅西兴宁交界至上官塘,经长滩流入城区,此水为武曲水,在乌僚沙处与梅江水会合,经云:“武曲禄马吉气新,官高望重威名显”,“金银丰盈多积聚,一堂旺气发庄田”。梅城之所以成为七县一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有其必然的风水因素。

  旧时,城区虽小,仅于江北金山顶之南片(东区市场、凌风路、油罗街)、西片(西区市场、黄塘路、小花园)、北片(五洲城、大浪口、赤应岗、文化公园)为主要城区,但其人气旺盛,商业繁华,热闹非凡。改革开放后,城区渐渐扩大,城区的拓展也是循着南、西、北这六秀方为主要的扩展区域,而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必是朝着此三吉六秀方。现在江南、江北、西部的新城和华侨城,人文汇聚,商业旺盛,交通发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江南、江北、西部新城华侨城,各有其优势、不足和特点,这三大板块相互依立,成为梅城新的城区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3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31 编辑

  旧时梅城靓景:

  金山雄镇:现称金山顶,在梅江区政府后面,古城墙未拆时,女墙(呈凹凸形的短墙)跨其上,此处为古代梅城内地势最高的小山,州府依北山麓向南坡地而建,山顶有始建于宋代的士贤亭,登斯亭可俯瞰全城;凭栏远眺,远近景物,历历在目;但见低矮平房鳞次栉比,城内行人熙来攘往,山腰昔有一座观音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已拆而建图书馆(现为博物馆),据传,梅城地形似龟状,金山为龟背神圣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3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32 编辑

  旧时梅城靓景:
  
  铁汉遗风:铁汉楼建于古城墙北门城楼上,内祀梅州文教发轫者刘元城之塑像。刘元城为宋哲宗年间从学于司马光之谏官,因屡以直言进谏而被贬谪梅州。其为人刚正不阿,著名诗人苏轼称其为“真铁汉”。他谪居梅州后,不畏艰难,建书院于城内,开梅州兴学办教育之先河。此后,梅州文教渐兴,后人感念其德其才,遂建楼祀像纪念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34 编辑

  旧时梅城靓景:

  花洲远眺:即现在德龙桥西边与水利大厦相对的乌蓼沙一带,昔为梅江与程江交汇处一块冲积而成的茺洲。茺洲上绿草茵茵,野花竞放,据说还有一座别致的百花桥点缀其间。登上茺洲,环顾四周,但见梅江上波澜不惊,木船悠然往来,东面店铺楼宇沿江岸一字儿排列,江南堤岸上丛丛翠竹,在微风中摇曳。远处天光云影,群山起伏,峰峦逶迤。若到晚上,此处画舫笙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3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41 编辑

  旧时梅城附近名胜风光:
  
  义化巨钟:梅城中心腹地,金山脚下,历来都是府衙、政府要地,扼义化路之首,府衙入门大楼,高高立起,至高处置一钟楼,设四面都可观看的大钟,人们行至该处,都会仰头观看时辰,是为报晓之地,此景点名存但钟已不是当年的钟,钟楼已新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4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42 编辑

  旧时梅城附近名胜风光:
  
  八角石泉:在东郊岗子上大墓岌坡下凉亭塘东北岸处,有一个十平方米的湖,奇怪的是,湖穴虽小,地下泉水汩汩涌出,水质纯净,清甜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人把湖周围用水泥封好,筑上八角形的栏杆,人们称之“八角井”,名闻遐迩。此景点仍存,泉水却不是当年的泉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2:4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4-3-3 22:43 编辑

  旧时梅城附近名胜风光:

  十里瓜香:梅城西郊有处称为十甲尾的地方,过去,那里的农民在农田中广种青瓜,远近闻名,产出的青瓜,皮薄肉嫩,甜脆可口,成为当地之土特产,众口皆碑,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该景点因城市发展,良田既湮没于高楼,青瓜无从种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