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也曾怀旧 于 2013-10-6 21:51 编辑
回复严老师
(1)秀才郎,不只见于乡下,放眼大客家,闽西 赣南,粤东,到处都是。
=======================================
秀才郎版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确实到处可见,这不排除发帖者个人的主观理解而随意改作的可能性,即使在梅州众多的网站中都大量可见,甚至是本网的梅县人的名博都把它弄成了郎版,这尊重了原生态吗,我的观点坚持网络版本不足以取信和旁证;
==================
(2)语言的变化,在大城市也常常变得更快。
(3)台湾的秀才娘,证明是梅县人带过去的,也就是 秀才郎 变成 秀才娘的下限时间。
====================================
这两个问题可以一并回复,语音的变化是很快,但梅县和台湾保持同步传承,至少可以说明梅城的秀才娘版在三四百年来并未变化,或许还可以说明一点的是,秀才娘版的传唱范围更广和更久远,因为,台湾的客家人大多是嘉应人和闽南人,台湾的客家话也以四县音和六堆音为众,台湾客家的迁台史在明朝的规模不小,康熙开海禁后更大,而以后却进入了日据和两岸分离的状态;参照台湾的秀才娘版,至少我们还能旁证娘版的时间和梅县人的那分坚守,而郎版的时间却好象无从证明
台湾的秀才娘版没变--是因为隔绝之故,梅城的也没变--是一分坚守,闽赣和梅州今天的个别的秀才郎版的是否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而讹变成了郎版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更大;从历史和地域所受的冲击程度来说,越靠近北方、政经越发达的地方所受的文化冲击往往越大,河源、闽南的比梅州大,赣州的比河、闽大,同是江西的抚州、九江的比赣州大。。。
==========================
(4)“秀才娘”意义不合,词汇搭配不合是大家质疑的出发点。另外,为何秀才郎 版本这么广(包括早期客家文化更加发达的闽西、赣南),而秀才娘 分布这么窄?就连梅州也多数是 秀才郎(五华,丰顺,平远,兴宁,大埔)?广东的河源,饶平客家也是 郎。
===========================
秀才娘版的娘在语意和词汇搭配上怎么可能不合呢,是梅县人的大多都很清楚秀才娘的娘指的就是秀才的娘子,推广一点来说,有一定年龄的梅州人士都知道娘的含义而不会跟母亲的母义混淆,据我所知,梅州对母亲的叫法不少,比较普遍的有阿嫲、哀欸,阿宁【音】等,基本上没听过叫娘的--不是血亲的宁娘除外;秀才娘,从诗歌的角度解释,它是一个比喻,这样的比喻很合理,我们没必要为了迎合受现代汉语的人士的更好理解而放弃我们的传统,这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举例来说,口语中的交春,在写文章时和讲普语的人士交流时我们也一样会说立春;比如合水,文字上写成合水,但在口语中我们却坚持说甲水。。。有些东西它不一定就是讹变,也可能就是迎合,您后面的提问请参阅上面两条回复;
==================================
(5)在后文 有“讨姑娘”(姑 因为声母唇音化 变为 晡 同音 bu1)的语境下,前面的 郎 同化为 娘 这种讹传是可理解的。另外,“Coast清风”网友 提出是 妇人教孩子念唱,自觉不自觉改改,变为 秀才娘,在歌唱心理上也提出新的可能性。
(6)从词汇更替,是 郎 变成 了娘,从语音角度,也可以看做是 语音讹误:l-ngj,边音l-鼻音ngj之间,都是浊音,距离很小的,很多地方混了,只有一辅音之别,这很符合讹音的常见情形。如果是 郎 变成 了 让,或者 变成了 祥,差别就大些,更难。郎 变为 郎,在歌谣下文有 娘字出现的情况下,不是很难的事情。
=========================================
语言语音的知识,说实话,我想做你的学生可能都不够格,这个问题我就不回复了;郎,古声母来音,韵母阳音,娘,声母疑音或是日音吧,韵母带半浊音的阳韵,平水韵中它们都属七阳部,它们跟秀才的搭配产生音变的可能性我认为不可能;至于周作人的母歌和儿戏的观点我也认同,童谣,没必要过分去解读它,母歌,教儿学音学语,讹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哪么,究竟是娘讹成了郎还是郎讹成了娘,难说;我的观点是郎版是受北方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而讹变的,这个讹变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更为广泛和严重;
至于儿童儿戏而作和儿戏而添加、改作母歌的现象是存在的,小时候我们就曾经为取笑小伙伴甚至是大人而改唱过不少;回到月光光来说,前面的除了一个郎和娘的差别外,基本是一样的,后面部分差别较大,语气也带儿戏,就我个人的浅见来说,前面部分为母歌,后面部分流为儿戏、好玩,情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