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天伯公

  [复制链接] 0
收藏
60
回复
122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31#
发表于 2013-10-1 23:29:54 | 只看该作者
天伯公 发表于 2013-10-1 18:03
回复 人D,无奈 的帖子

可惜的是,英文字幕“秀才娘”却译成了“秀才的母亲”(scholar's  mother ),应是 ...

那是误译 了。也难怪人家误译啊,这个“秀才娘”,本身就是错的,是“秀才郎”的误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32#
发表于 2013-10-1 23:31:20 | 只看该作者
“秀才娘”,翻译为秀才的妻子、亲娘,都是讲不通的。翻译为女秀才也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33#
发表于 2013-10-2 16:37:10 | 只看该作者
*春暖花香* 发表于 2013-10-1 23:29
那是误译 了。也难怪人家误译啊,这个“秀才娘”,本身就是错的,是“秀才郎”的误传。
...

客家文化传承的可怕的断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34#
发表于 2013-10-3 12:05:54 | 只看该作者
梅县一带是讹误,秀才郎是正本。

讹误可以理解,语言发展吧。

为了讹误强词夺理,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
----------------------------
我不反对梅城秀才娘的念法,只是从历史来源的角度,认为 秀才娘 是 秀才郎讹误的可能性比较大。以讹传讹是语言演进中常见的,那个仙人粄,梅县就有人说出 仙牛粄的。那个 屋下,有些地方说出 禄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35#
发表于 2013-10-3 17:32:48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讹误强词夺理,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
======================
莫名其妙,“ 仙牛粄”是极个别地方之口误,怎能与“娘”与“郎”之差别相提并论。梅县特别强调秀才“娘”,就有其深层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3-10-6 00:4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也曾怀旧 于 2013-10-6 01:07 编辑

“ 仙牛粄”,仙与人的连读产生音变的可能性极大,不一定是误传,我们这“ 仙牛粄”,“ 仙人粄”通用,当然也很明白“ 仙牛粄”就是“ 仙人粄”,说“ 仙人粄”时要放慢点,咬音才能清晰,一说快听来又会象是“ 仙牛粄”;
“ 仙牛粄”之说跟郎娘之辩的关系我也认为不相干,郎、娘的中古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其实都分得很清楚,它们跟秀才的才的连读不太可能产生音变的现象;
至于秀才娘的娘,娘是少女的称号,引伸为年轻的女子,秀才娘子在旧时多不用参与田间劳作,所以比较白净,我认为就是个比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37#
发表于 2013-10-6 01:14:19 | 只看该作者
仙人粄 变 仙牛粄的音变 就是 讹误的结果。说不清楚,听得糊涂,就产生了讹误。

这个 娘,有可能是 妇人传诵将主角有意无意地串了,也可能是 歌谣后面出现的 娘 混过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3-10-6 01:3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也曾怀旧 于 2013-10-6 02:24 编辑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3-10-6 01:14
仙人粄 变 仙牛粄的音变 就是 讹误的结果。说不清楚,听得糊涂,就产生了讹误。

这个 娘,有可能是 妇人传 ...


仙人粄 变 仙牛粄的音变 就是 讹误的结果,说实话,我不赞同严老师的这个观点,客家话连读产生音变的现象比较普遍,它并不是讹误,这个可参考老米鸽的视频;而秀才娘因音变产生讹误为秀才郎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结合客家人使用郎字作名字后缀的历史和梅县的历史来看的话,我倒认为秀才娘版本的年代更古远更接近古义,而秀才郎的讹误的可能性更大;
‘这个 娘,有可能是 妇人传诵将主角有意无意地串了,也可能是 歌谣后面出现的 娘 混过去的。’
这个串和混也串混得太奇怪了,为何梅城和台湾就一直保留和延续秀才娘的版本,结合台湾客家人的历史来看的话,秀才娘的版本最起码可追溯到清中叶,因为台湾跟大陆是几乎隔绝的,而台湾的客家人多为嘉应四县人和闽南人,同时也可证秀才娘版本传唱的广泛性,而秀才郎版的年代却不知从哪查起;
梅城,作为客家人在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秀才娘版和台湾同步一直传唱不绝,周边小乡小镇如出现一些秀才郎版,谁的讹误可能性更大呢;

我一直坚持认为,网络辑录帖不足以采信,发帖者的主观成分过多,你改一下,我弄一下,弄成了讹误和混淆,一如主帖中的某记睁眼说瞎话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39#
发表于 2013-10-6 08:2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anxiuhong 于 2013-10-6 08:46 编辑

怀旧兄,多谢参与讨论。

(1)秀才郎,不只见于乡下,放眼大客家,闽西 赣南,粤东,到处都是。

(2)语言的变化,在大城市也常常变得更快。

(3)台湾的秀才娘,证明是梅县人带过去的,也就是 秀才郎 变成 秀才娘的下限时间。

(4)“秀才娘”意义不合,词汇搭配不合是大家质疑的出发点。另外,为何秀才郎 版本这么广(包括早期客家文化更加发达的闽西、赣南),而秀才娘 分布这么窄?就连梅州也多数是 秀才郎(五华,丰顺,平远,兴宁,大埔)?广东的河源,饶平客家也是 郎。

(5)在后文 有“讨姑娘”(姑 因为声母唇音化 变为 晡 同音 bu1)的语境下,前面的 郎 同化为 娘 这种讹传是可理解的。另外,“Coast清风”网友 提出是 妇人教孩子念唱,自觉不自觉改改,变为 秀才娘,在歌唱心理上也提出新的可能性。

(6)从词汇更替,是 郎 变成 了娘,从语音角度,也可以看做是 语音讹误:l-ngj,边音l-鼻音ngj之间,都是浊音,距离很小的,很多地方混了,只有一辅音之别,这很符合讹音的常见情形。如果是 郎 变成 了 让,或者 变成了 祥,差别就大些,更难。郎 变为 郎,在歌谣下文有 娘字出现的情况下,不是很难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40#
发表于 2013-10-6 08:4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anxiuhong 于 2013-10-6 09:15 编辑

从这个 歌谣来看,大埔也有 秀才郎: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上间耕布哥爱骂,下间耕布嫂爱骂,莫骂莫骂,八月十五爱行嫁,一嫁嫁到三河坝,又有糖,又有蔗,食到尿岔岔。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