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标题: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4 11:11
标题: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4 12:01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对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早已是精神图腾般的存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不仅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重要、最精美、最独特的文物之一,还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国宝”,被誉为“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约由2000多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2—9毫米、厚度仅1毫米。龙身略呈波状,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绿松石和白玉组成鼻眼,龙尾蜷曲,为中国后世龙崇拜找到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近距离观赏它,感受那份真切的“栩栩如生”。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在2005年10月20日闭幕的河南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3号大型建筑基址南院墓葬发掘的一件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公布于世,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这件器物全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它共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直径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龙头为扁圆形,置于梯形托座上,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在距绿松石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发现一件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于垂直。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的局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夏绿松石龙形器是夏代石器,证明了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外游客众多。图为游客参观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的局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这件绿松石龙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有学者认为,绿松石龙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这一出土于“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的碧龙,才是真正的中国龙。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4 11:15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4 11:43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游客参观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游客参观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玉铃舌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的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集展览展示、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图为观众参观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研究专辑,展开的是二里头发掘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展厅通道大屏展示的镇馆之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这是我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4 12:19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4 12:36 编辑

锦绣中国年·听文物讲故事·龙年说龙丨“精美龙”:古人喜用“龙装备”喝一杯?

      新华社记者喻珮、王学涛、冯维健

  一件有几十只小龙层叠盘旋的巨型温酒器、一只整体形似龙舟的觥、一张龙飞凤舞的错金银案几……三件分别出土于湖北、山西、河北的青铜礼器以各具特色的龙元素,凑齐一组“龙装备”。它们以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展示了先秦时期精妙绝伦的青铜铸造技艺,如今均为禁止出境的国宝。

  远看像一团团云朵,实际上是龙、蛇、蟠螭层层叠叠、盘旋环绕组成的镂空纹饰,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深感震撼——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曾侯乙尊盘。这件文物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墓中被发现,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曾侯乙尊盘由盘和置于盘中的尊两件器物组合而成。尊是盛酒器,盘是水器,冬季可盛沸水用于温酒,夏季可盛冰用于镇酒。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重近30公斤。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体装饰56条龙、48条蟠螭,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首、龙体、龙尾蜿蜒曲折,表现出充沛的生命力。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曾侯乙尊盘的盘口沿龙形附饰(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这件文物上的龙纹饰以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而闻名。”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说,曾侯乙尊盘的“零部件”数以百计,得以构成繁缛的纹样,又呈现高低参差和对称排列的整体造型,可谓“巧夺天工”,“其组装数量多、复杂程度高,一直无法被复制”。

  “商人好酒”。商代的青铜器中,酒器种类丰富。山西博物院有件60多年前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的龙形觥,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通高17.7厘米,通长42.5厘米,重4310克,容积1620毫升。与一般青铜觥将兽头装饰在器盖的前端、后部有鋬的情况不同,它更像一只龙舟。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商代龙形觥(山西博物院供图)

  觥的前端为昂首龙头,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器盖正中有菌状的钮。腹部前窄后宽,两侧各有两个方形系,穿上绳子可将器物提起。觥上还有龙、蛇、鳄鱼等为主的大小纹饰20多条。它们相互纠结,又疏密有致,与器形的简洁典雅相辅相成。

  “这个觥的盖面上的龙纹龙身蜿蜒、尾部卷曲,与前端的龙首相衔接,平面图案与立体形象相结合,十分巧妙。其龙角及菌状钮为先铸,最后再铸接到器身和盖上。”山西博物院藏品研究部副主任崔跃忠说,这件器物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商代龙形觥器盖上龙身纹饰(山西博物院供图)

  酒器需要桌来配。在河北博物院,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三汲村一战国古墓。它通高36.2厘米,重18.65公斤,底盘由4只梅花鹿承托,底盘之上挺立着4条神龙。在龙身蟠环纠结之间,凤鸟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整体造型动静结合,可谓龙飞凤舞、新颖奇特。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河北博物院供图)

  案是我国最古老的家具种类之一,是古人日常放置物品的小桌子,也可用于伏案而息。这件铜方案被发掘出来时,漆制案面已朽,只剩案座。整件文物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设计复杂精巧;还施以错金银工艺,金光银彩间双色闪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的龙形案身(局部)(受访者供图)

  “匠人将想象中的龙用智慧和技术凝结成一件件绝妙之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说,商代后期,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失蜡法等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青铜器铸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技术难度降低,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这三件龙形器物都是多次铸造完成的,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4 12:41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4 12:47 编辑

这些陶瓷器中,蕴藏着古时的“人间烟火”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这是2月8日在“人间烟火——古代陶瓷中的衣食住行”展上拍摄的劳作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乐舞俑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4 12:50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4 12:52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月8日,参观者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内观看展品乐舞俑

   当日,“人间烟火——古代陶瓷中的衣食住行”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从商至宋、元时期的陶瓷器100余件(套),通过衣、食、住、行、劳、酒、茶、娱八个方面,展示古人的生活日常。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07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7:11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天下文枢”南京夫子庙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南京夫子庙是南京这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自古便是街、景、河一体。它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十里秦淮”最繁华、最精彩、最有韵味的核心区域。千年来,数百位名人雅士在这里写下传诵千古的篇章,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子庙还会举行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走,一同前往感受它的历史底蕴!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2023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游客们来到夫子庙景区,感受节日氛围。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14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7:20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2023年12月29日,南京夫子庙老门东景区迎来大批游客,花灯造型千姿百态。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2023年12月30日,南京,游客在夫子庙景区参观游览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南京夫子庙天下文枢广场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四毁五建。如今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024年1月13日,南京,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夫子庙传统灯展区流光溢彩。走过17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秦淮灯彩薪火相传、世代延续、历久弥新,有着“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灯会长期以来也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22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7:34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024年1月13日,夫子庙景区灯火辉煌,游人如织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南闱放榜”主题壁画照壁,“状元”花灯装饰。

   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江南贡院的魁星阁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2024年1月23日,南京夫子庙百盏龙灯装扮秦淮河长廊,吸引游客目光。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25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7:39 编辑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2024年1月12日,南京夫子庙瞻园腊梅盛开,清香扑鼻。

瞻园被称为“金陵第一园”,在精巧的中式院落中,错落分布了多株腊梅,回廊兜转中,透过窗框,可窥见嫩黄色的花朵娇艳欲滴,空气中丝丝甜意,真可谓: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孔子诞辰2569周年纪念日,南京夫子庙举办隆重的祭孔大典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民众走进夫子庙景区泛舟游览,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图为大批游客在夫子庙景区内参观

   2024年1月25日,游客们走进夫子庙景区,观赏秦淮河两岸风光,品尝当地美食,感受明清科举文化,欢乐过假期。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51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7:53 编辑

文物里的贵州丨西汉立虎铜釜,代表权力的民生社稷物品

   这件立虎铜釜,出土于赫章县可乐乡274号墓,一级文物,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铜釜是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炊器和容器,项羽背水一战破秦国大军的成语“破釜沉舟”,其中的“釜”就是这种器物。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立虎铜釜的肩腹部对称饰一对圆雕立虎,立虎颈部饰一条项圈,项圈上饰贝纹,尾巴上扬卷曲,釜腹上部对称纵向置两只辫索纹环形大耳,耳片弧形,面尤显宽。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这一件铜釜器型与巴蜀地区铜釜器型接近,虎的造型和巴蜀地区所出土的虎钮錞于上虎造型风格相似,透露出威严的气度和矫健的力量之美。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自古以来,虎就代表着权力,而釜又是民生社稷之物。但是,这件铜釜并不是作为生活陪葬物品留在墓葬中的,它是像帽子一样侧立套在墓主头部,这种形式的墓葬被称为“套头葬”,是夜郎文化一种特有的葬俗。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专家推测,这款墓葬品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威望,墓主人应该是贵族阶层的代表人物。“立虎铜釜”不仅反映了贵州地区西汉早期的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历史研究价值。

   文物介绍: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武俊彦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7:59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8:00 编辑

1961年2月15日,中国在台珍贵文物253件精品被美舰盗运至美国

   1961年2月15日,一个被许多中国人深深铭记的日子。那一天,253件来自中国台湾的珍贵文物,在无声无息中被美国军舰盗运至美国。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们的流失,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更是对历史的嘲讽。20世纪中叶,海峡两岸的关系紧张而复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时常利用其军事优势干预亚洲事务。这次文物盗运事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


   盗运的253件文物,涵盖了陶瓷、玉器、书画等多个领域,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台湾地区的艺术水平,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这些文物的流失,无疑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当时,美国军舰以“例行检查”为名,进入了中国台湾的港口。在检查过程中,他们故意放慢了速度,为的就是有足够的时间将这批文物悄无声息地转移至军舰上。随后,这些文物被运至美国,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这次文物盗运事件,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更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践踏。它提醒我们,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是何等的重要。同时,这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被遗忘的伤痛。1961年的这次文物盗运事件,不仅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人类的文明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18:04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18:08 编辑

流失海外40年,我国从美国成功追索1件被盗文物丰邢叔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1月28日,文物在专人护送下,搭乘航班安全运抵北京,结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历程,重归祖国怀抱。29日,经组织专家实物鉴定,并与历史档案照片、拓片资料反复比对核验,从造型风格、装饰工艺、铭文书体、锈蚀面貌、伤残痕迹等方面综合判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一级文物。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丰邢叔簋内底铭文及拓片“丰丼(邢)叔乍(作)伯姬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照片国家文物局供图;拓片引自罗西章:《陕西扶风发现西周厉王㝬簋》,1979年《文物》第4期。)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4-2-15 20:38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15 20:50 编辑

文物现身海外 持有人决定“做正确的事”

   2023年1月,国家文物局通过我驻英国大使馆获悉丰邢叔簋现身美国纽约,第一时间启动流失文物追索程序,联合公安部指导地方文物和公安部门迅速开展相关证据搜集整理,同时与持有人雷蒙德·金及其母亲充分沟通。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了解到文物背景后,毅然决定要“做正确的事”,同意无条件将文物返还给中国政府。2023年11月11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我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黄屏代表国家文物局接收和暂存保管丰邢叔簋。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国家文物授权我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黄屏代表中方接收并暂存保管丰邢叔簋(驻纽约总领馆供图)

   为褒扬雷蒙德·金及其母亲的义举,彰显中美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和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成果,2024年1月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和我驻旧金山总领馆在雷蒙德·金及其母亲现居地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共同举办丰邢叔簋返还仪式。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以及我驻旧金山总领馆、“丢失艺术品登记组织”、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中外媒体记者代表出席。当地市民共约90人现场出席仪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仪式上作视频致辞,对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以及为促成回归的相关各方表示感谢。李群致辞中说,丰邢叔簋的回归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共识的重要成果,为促成更多文物返还原属国提供了积极示范,也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中美两国自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有许多像雷蒙德·金及其母亲这样的美国民间友好人士,通过实际行动助力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祖国。这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动故事,为不断拓展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文交流合作注入了动力。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需要世界各国同行和社会各界采取共同行动。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丰邢叔簋返还仪式上作视频致辞(驻旧金山总领馆供图)   雷蒙德·金及其母亲介绍了丰邢叔簋相关情况,并再次表达了希望让流失文物尽快回归的强烈愿望。同时,对各方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深切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助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决心。

   我驻旧金山总领事张建敏代表国家文物局向雷蒙德·金及其母亲颁发捐赠证书,表彰其对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贡献。张建敏表示,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记忆,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丰邢叔簋的回归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有助于加强中美友谊,并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树立典范。

文明的坐标丨“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我驻旧金山总领馆总领事张建敏代表国家文物局为雷蒙德·金及其母亲颁发捐赠证书(驻旧金山总领馆供图)   “丢失艺术品登记组织”相关负责人回顾了促成丰邢叔簋回归的过程,对雷蒙德·金及其母亲的无私行为表示感谢,表示希望丰邢叔簋的回归能有效助推其他文物回归,成为架构各大洲间友谊的桥梁。苏富比相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与雷蒙德·金和“丢失艺术品登记组织”合作返还丰邢叔簋的难忘经过,表示将致力于保护文化财产。

   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激发公众爱国热情

   我国高度重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积极参与、推动、引领相关国际治理,于198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国际民事诉讼、外交谈判、协商捐赠等形式,促成1800余件(套)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激发公众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中美于2009年1月14日首次签署中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其有效期从今年1月14日起第三度顺延。谅解备忘录是中美文化遗产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文件,至今已促成15批次504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于返还仪式结束后,迅速启动丰邢叔簋回运工作。北京海关、首都机场海关为文物入境提供绿色通道。中国民用航空局指导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提供有关协助。国家文物局将适时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宣传和展示工作,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切实加强文物保护。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李仲博)






欢迎光临 梅州时空 (http://bbs.mz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