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标题: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1 19:35
标题: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1 20:02 编辑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绑扎固定古船船体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准备绑扎固定古船船体的物件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古船船体工作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随着打捞进展有序推进,21日清晨,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已局部露出水面,初露真容。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1 20:07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露出水面的古船船体局部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局部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局部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对露出水面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做好保护措施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进行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员进行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随着打捞进展有序推进,21日清晨,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已局部露出水面,初露真容。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1 21:07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1 21:12 编辑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施工现场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大力”号。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在“大力”号上拍摄的“奋力”轮。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在“大力”号上拍摄的等待作业的“奋力”轮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现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0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在“奋力”轮打捞船上,施工人员在观察古船上升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出水画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出水画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出水画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桅杆出水画面。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工作人员下水给桅杆“穿上”保护衣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工作人员下水给桅杆“穿上”保护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1日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2 17:06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2 17:08 编辑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 超600件水下文物入库清理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

  这是长江口二号古船时隔150多年后重见天日,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同时,长江口二号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船体的完整性和丰富的船载文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视觉中国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2 17:15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2 17:17 编辑

手账海报丨长江口二号古船上的宝贝什么样?


你见过“时间胶囊”吗?
你见过这么大的“时间胶囊”吗!
21日凌晨
残长约38.1米
载有不少精美文物的
目前我国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
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帆船——
长江口二号古船
重见天日

随着古船“破浪而出”
相关考古研究工作也将展开
让我们穿过时间长廊
来看看此前从长江口二号古船
打捞的文物什么样
诗文杯

一面写着
“明月微风响,青声枕上闻”
一面写着
“林中生玉竹,月下美人来”
越南水烟罐

目前从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仅此一件
折射出上海作为“东方明珠”
与世界的广泛交流与往来

“二甲传胪图”杯

杯上的图案为“两只螃蟹传递芦苇”
两只螃蟹寓意“二甲”
芦苇则谐音“胪”
殿试第四名被称为“传胪”
寄托着古人对“金榜题名”的殷切祈愿

青花双耳瓶
考古人员一层层清理
其内部厚厚的淤泥时
又连续取出
50只青花团龙纹杯
青花团龙纹杯
被发现的时候是成摞放置
杯子之间垫着稻壳
起到防震的作用

  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它不是一艘静默无言的沉船
而是一件信息量巨大
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它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为何沉没?
所有谜底,静待揭晓

策划:齐慧杰
监制:胡国香 杨金志
记者:孙丽萍 周琳
文案:王晶晶 王文源
海报:聂毅
编辑:唐颢宸 谭慧婷

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上海分社
联合出品

学术指导: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 翟杨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赵荦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4 12:53
沉睡150余年重见天日,它与崇明渊源很深!


[size=0.19]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历时4小时40分钟的水下持续提升,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




[size=0.19]打捞现场 孟雨涵摄


[size=0.19]潜水员为桅杆出水部分套上保护套 孟雨涵摄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4 12:53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4 12:55 编辑

沉睡150余年重见天日,它与崇明渊源很深!

    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历时4小时40分钟的水下持续提升,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打捞现场 孟雨涵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潜水员为桅杆出水部分套上保护套 孟雨涵摄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4 12:56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4 12:58 编辑

   古船“重见天日”

   推测为清代上海广为使用的沙船

   150多年前,一艘满载清朝瓷器的大型木船,途经今上海长江口横沙水域时遭遇了沉没,从此深埋于河床深淤泥中。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长江口二号古船多波束声呐图 图片来源:上海文物局提供

   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勘探,长江口二号古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

   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古船可能为沙船,这是我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此类船型。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古船模拟图 图片来源:上海文物局提供

   复旦大学考古学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说:“沉船的船型可以通过船体、帆、舵等判断,就‘长江口二号’而言,潜水员在确认船深的时候,曾在船体中部摸到船底转圆处,与福船、广船的尖底不同,更符合沙船的特征。今年6月中旬发现的船舵,舵柄和舵杆已经提出水,舵叶还位于海床底部,从已经摸到的吊舵孔、勒肚孔等特征推断,符合沙船船舵的特征。”

   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4 13:45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4 13:51 编辑

   沙船与崇明渊源颇深

   印证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

   沙船是中国古代航海木帆船“四大船型”之一,鉴于构造之优越性,明中叶起崇明、太仓、通州等地的民间富户,已开始自造双桅沙船几只至几十只不等。明嘉靖之后,航行沿海的平底船通称沙船。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最先涉及“沙船”之称。因官府长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时的沙船数量不多。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解除,上海沙船运输迅速发展。康熙五十五年,上海附近的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只”。沙船除能航行沿海外,还可经常来往于中国和日本之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沙船船身扁浅,船底宽平,方头方尾,多桅多帆,肋骨多,舱面建筑少,不仅行驶快捷平稳,而且转向灵活,在沙洲之间行驶如履平地,倘遇搁浅,也是安然平卧,不伤船体。

   清代上海港已成为沙船的基地,被誉为“沙船之乡”。沙船对我国航运事业,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它推动了近代上海商业金融、航运业及港口贸易的发展,沙船的跌宕沉浮中见证着上海海商发展的历史。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99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市徽图案,有沙船、白玉兰花、螺桨三个文化元素组成,图案中心的沙船代表上海港,白玉兰作为市花,螺桨寓意蓬勃发展的大上海。沙船成为上海港的标志,并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意义深远。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990年,崇明沙船的形象被镌刻在上海市市徽之上

   沙船的技术

   对中国及世界航运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沙船有一种技术叫减摇龙骨,也叫做梗水木,其作用是减轻船体摇摆,加强航行的稳定性。船的颠簸最危险的是横摇,超过一定角度就会翻船。中国的帆船上有一种减摇装置,就是减摇龙骨,这种装置对减少船舶的横摇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外国船只安装减摇龙骨始于19世纪前25年内,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收藏的五桅沙船历史照片。中国航海博物馆供图

   此外,沙船上的摇橹效率也很高。古代人讲“一橹顶三桨”。古代中国人看到鱼在水里游,所以创造了橹。橹是中国船的特点,外国船没有橹,后来有人从中国的橹得到启发,发明了螺旋桨。沙船很大,船有十根橹,甚至二十根橹,这使得船前进的速度很快。

   沙船利用风的技术也达到了极致,不仅能够利用顺风,还能够利用侧风。沙船上的帆可以组合起来,利用侧风前进,甚至对面来的偏风也能予以利用。当时上海到北方的航线就是利用春天开始刮南风进行的,基本上一年跑两次,最多跑三次,冬天就歇息了,因为冬天刮北风,风大浪急比较危险。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4 13:52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4 13:53 编辑

   沙船如今已成为“崇明精神”的象征

   通江达海的崇明,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是长江入海口的最大沙洲。过去出入崇明全靠舟船,沙船是过去崇明广泛用于交通、渔业等方面的水上运载工具。
沙船模型

   崇明作为沙船的“故里”,如今依然是船舶制造的“圣地”,艨艟巨舰不断从这里驶出,航迹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发展,轮船替代了木帆船,这是历史的必然,沙船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进入到最后停泊的“港湾”----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地,都能看到珍藏的沙船模型。
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的三桅沙船模型

   如今,在崇明区博物馆的船史陈列室,也保留有一块古船残骸,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荣光。崇明博物馆也陈列着崇明沙船模型,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参观了解。

   资料:上观新闻、中国水运报、中国航海博物馆

   编辑:郭王旖喆

   上观号作者:上海崇明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6 11:41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6 11:45 编辑

百年船坞成“新家” 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来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在灌水(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无人机照片,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在灌水(无人机照片,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11月24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已打开闸门,完成灌水,静候长江口二号古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也是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的前身,是1900年外商创办的瑞镕船厂。百年古船“安家”百年船坞,成就一段佳话。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2-11-26 11:47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1-26 12:19 编辑

“奋力”轮整装待发 长江口二号古船即将“启程”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空中俯瞰停靠在横沙码头的“奋力”轮(右)(无人机照片)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启航前清洗“奋力”轮甲板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空中俯瞰停靠在横沙码头的“奋力”轮(中)(无人机全景照片)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在横沙码头从空中俯瞰“怀抱”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奋力”轮(无人机照片)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在横沙码头从空中俯瞰“怀抱”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奋力”轮(无人机照片)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奋力”轮上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长江口二号古船初露真容
 11月24日,一位工作人员走在“奋力”轮甲板上。

  当日,在上海横沙岛的横沙码头,“奋力”轮整装待发。它“怀抱”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即将驶往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长江口二号古船将在黄浦江畔“安家”。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欢迎光临 梅州时空 (http://bbs.mz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