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标题: 化干戈为玉帛中有何典故?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18-1-27 12:24
标题: 化干戈为玉帛中有何典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7 12:27 编辑

    “化干戈为玉帛”最早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解释: 从前,夏氏部落领袖禹的父亲鲧为了保卫自己,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三仞(八尺或七尺为一仞)高的城墙,他属下的部落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要离他而去。别的部落对他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为了平息天下的叛变,就马上派人拆毁了父亲鲧所筑建的城墙,填平了护城河,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所有的兵器,对天下施恩济惠,用道德的力量来教化人民。

  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前来归附。禹的所作所为就这样安稳了天下。禹在涂山召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借此机会,禹与万国诸侯结为天下盟友。

  干戈:干:即盾牌;戈:一种横刃长柄的兵器。泛指兵器,引申为战争;玉帛:圭璋和耒帛,即玉器和丝织品,是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朝聘等场合所用的礼器,比喻礼尚往来。变刀兵相见为玉帛相往。化解战争变为和平。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译文: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





欢迎光临 梅州时空 (http://bbs.mz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