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知源,爱国先从“上报四重恩”做起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0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10-7 21: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国让你想到什么?”国庆长假期间,央视走基层调查特别节目展开街头采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对爱国的理解也五花八门。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笔者以为爱国更应落实在行动上,爱国当从“上报四重恩”做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做正直人的起码品德。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不知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极个别人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迷失了做人的根本。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究其根源,是缺失了“上报四重恩”的教育,本文愿能警醒世人赶紧迈出“感恩”的脚步,从当下出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在二十四孝中,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我们常唱的《常回家看看》,都是感恩。“上报四重恩”是中华圣贤传统文化的美德,这里面讲的“上报四重恩”是指: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和上师恩。

父母恩——“做人德为本,百善孝为先”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为人,首先是报答父母之恩。母亲十月怀胎,生养哺育,才能使我们长大成人。如在《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汉文帝刘恒,以仁孝闻名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带陪床伺候;母亲所服汤药,他必亲口尝过,不烫、不苦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人丁兴旺,经济迅速发展,后人将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誉称为“文景之治”。

众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说,所需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遥望当年,在江西瑞金,红军为当地百姓挖出了可取甘泉的井,当地群众写下了“饮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的标语以感恩,那口井也被称为“红军井”。党的好儿女焦裕禄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战风沙、栽梧桐,老百姓为感谢这种为民之恩,如今把这些梧桐称之为“焦桐”。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在华夏家喻户晓。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从国内外的最高奖台上领回了一大堆金灿灿的奖牌和奖杯,并在农业科技史上塑就了万众景仰的历史里程碑,更在于他的不懈奋斗为中国十三亿多庞大人口的口粮丰足上了保险,为全人类远离饥饿铺就了希望之路。我们都应该熟知袁隆平,记住袁隆平,感激袁隆平。

国土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报国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奉献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祖国母亲的概念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祖国像母亲一样慈祥,像母亲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像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使祖国庄严神圣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祖国在召唤,人民在期盼。曾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深情呼唤海外学子:“你们回来吧,你们回国后将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在抗日烽火之初,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难以抑制救国之心,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日本逃出,返回祖国,投入神圣的抗日战争;在“七七”事变后,大数学家华罗庚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建国之初,像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茅以升等一大批怀着科学救国抱负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冲破欧美方面的层层阻挠,投奔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归国的目的,就是希望用自己在西方的所学,来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学成毅然回国令人至今难忘。

上师恩——“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即国家要兴旺,必须先学会尊重老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尊师贵道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师道的极大尊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朝时,记得岳飞在回答天下何时太平的问题时,仅仅是一句话:“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岳飞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一代英雄岳飞的故事虽然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是岳飞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所体现的仁义、敬师、孝道、忠厚等千古流传的中华美德,对当下社会还是具有很多现实意义的。

饮水知源,爱国当从“上报四重恩”做起。感谢父母养育、感谢老师教育、感谢众人帮助、感谢祖国培养……真心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老师的智慧之恩。正像爱因斯坦所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答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若我们拥有了这样懂得感恩、心存感恩和践行感恩之心,我们就会拥有了正能量,定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的“中国梦”就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梦想成真。(文/宋丞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