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番客”享誉“山乡好人”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11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4-11 17:0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廖乐年,回到家乡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义教义助10年的感人事迹,率先被本报报道后,近日被《南方日报》等媒体重磅宣传,廖乐年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为深入挖掘廖乐年的事迹,宣扬廖乐年的精神,树立客家道德楷模,从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3篇报道,从不同侧面反映廖乐年的感人事迹及其身上体现的客家优良品质。
  4月9日傍晚,我们一行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踏进了大埔县湖寮镇长教村这个叫百江的小村庄,平坦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清甜的空气,宁静的小山村令人心里如水般平静。

  我们是来寻访最近享誉南粤大地的“焦点人物”廖乐年老师的。已经67岁的廖老师热情、和蔼、神采奕奕,两天来,我们与他同吃、同行、同上课。在教学之余,他向我们讲述回乡义教的前因后果、酸甜苦辣,带领我们走村进户、与村民交谈,还带着我们翻山越岭参观他开辟的果园、饲养的猪羊、养殖的鱼塘……在长教村的每一刻,我们都被感动着,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廖老师是那样的一个“好人”——

  感 恩

  问:廖老师,是什么动力促使您走上义教这条路?

  答:这与我的一个老师有关……

  在见廖乐年老师之前,心中带着许多的疑问,想探究他为何选择义教这条路、为何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回到贫穷的家乡、是什么动力支撑着10年的坚持不懈……闲聊中,把问题抛给了廖乐年,他笑了,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

  13岁那年,我的爸爸突然去世了。我和爸爸感情很好,每天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他的过世对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读初一,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我每个周末都会到爸爸的坟前静静地坐着,跟爸爸聊天,这让我悟到了很多东西。

  我的家族曾经是马来西亚华侨中比较显赫的家族,从祖父那一辈起家里就有油厂、肥皂厂,还经营了卖布等很多生意,家里一直很富裕。爸爸过世时,公司打官司破产了,我从“富家公子”变成了“穷小子”。在初中之前我一直很贪玩,成绩也不好,初三毕业时,校长跟我说,你必须“走出去”、要学会“长大”。初中毕业后,我离开了妈妈,到离家300多公里的地方上高中、上大学,直到毕业以后才回家。那时候,家里没钱,是校长资助我读完了高中、大学,我一直对他非常感激。后来,我还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了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回到马来西亚教书,教英语、马来语。

  其实,不止是在长教村这10年,自从工作以后我就开始免费帮学生补习,一直坚持至今,可以说,义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以这种方式,也算是对资助我读书的校长的一种回报吧!

  我姐姐老是笑话我,说我做“蚀本生意”。我觉得,钱嘛,够用就可以了。我回长教村之前,有朋友请我去石家庄、重庆当校长、教书,给我发工资,我没有去,而是回来长教村,在这里办班、搞建设,花掉了我所有的钱,但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啊。这主要是心态的问题,是这里(指着脑袋,笔者注)的问题,钱如果不去用它,就不是钱嘛!

  无 畏

  问:在长教村义教十年,遇到很多困难吧?

  答:“危机”就是“危难的时候有机会”,碰到困难,不要逃避,一逃,你的机会就没有了!

  说起回到长教村遇到的最大困难,廖乐年坦言:很难得到村民的信任。

  跟着廖乐年在村里闲逛,村民都会热情地用客家话跟他打招呼:“乐老师,食茶么?”廖乐年也会用标准的当地客家话回应:“叔、哥,唔食……”然而,十年前,廖乐年刚到长教村开展义教时,很多村民可不认这个“老师”,大家对这个“番客”放弃大城市的舒适来到山村免费教英语,持着不解、怀疑的态度,甚至把他当成“特务”。因为怕被他“教坏”,村民们都不太乐意让他教自己的孩子。

  那几年,是廖乐年最苦恼、最困难的几年,但他始终坚持着。他说,自己回来家乡,目的就是为了教书。困难肯定会有的,但是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要向前看,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别人怎么看都无所谓。“而且,当初还是有一部分人支持我的。干什么事肯定会有一部分人支持、一部分人不支持、一部分人观望,100个人中有一个人支持你,你就要做好!”廖乐年笑着说。

  面对村民的不信任,廖乐年决定“上门服务”,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天上门到村民家去教学生,周末定期组织免费补习班。他还根据自己长期教学英语的经验,根据汉语拼音注音的启发,总结、独创了“廖氏”基本音教学法,将常用的字母组合分类注音,让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念。上课时,他喜欢采用讲故事、唱歌甚至舞蹈的方式,增加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参加了他的补习班后,很多孩子的英语成绩和口语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学生家长也越来越信服他,很多外村的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学习,他的补习班也从开始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到暑假时更是达到400多人。

  在村民们不解中,廖乐年在义教的同时,却毫不计较地开始对长教村进行义助:先后资助村里数十个大学生上大学,给村里修了水泥路,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建房,带领村民开山种果、饲养猪羊……廖乐年的善举大家有目共睹,村里人慢慢信服了这个“番客”,而今,他已经成为村里威信最高的人!

  奉 献

  问:您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义教义助上了?

  答:衣服有得穿就行、饭有得吃就行,我身上哪需要花什么钱!

  晚上七点半,村里的几个妇女准时来到了廖乐年办班、居住的翠轩公祠,开始了当天的英语课。40岁的陈翠香是廖乐年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被他戏称为“妈妈生”。在跟廖乐年学习英语之前,住在翠轩公祠附近的陈翠香也经常到他家里喝茶聊天,听他“不着调”的天南地北。廖乐年还经常开玩笑地“怂恿”她:“你也来学英语呀!”这在已经40岁的陈翠香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每个寒暑假,来祠堂免费食宿的学生以及志愿者经常多达四五十人,翠轩公祠成了教室、宿舍、饭堂。“在暑假里每顿饭都要坐7张台,廖老师专门请了厨师,我们这些妇女们也经常会过来帮忙。”陈翠香告诉记者,时间长了,自己对英语这门语言也不再陌生,感觉开口说英语也不再是难事,在廖乐年的再次劝说下,这位16岁孩子的母亲、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村妇女学起了英语。经过近一年每晚一个小时的学习,陈翠香已经能说些简单的英语对白了。当记者问她今年几岁时,她笑着用英语告诉记者:“40 years old”(40岁)。 

     从邻居变“厨娘”再到学生,10年来,陈翠香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感动着、感染着。“廖老师从来都不为自己着想,只为大家着想。”在陈翠香看来,廖乐年就是一个 “癫鬼”。平日里,他连衣服都舍不得买,经常穿亲戚淘汰的旧衣服、袜子是有几个洞的破袜子,但是,对学生们却经常出手阔绰。村里有个孩子听力不好导致语言有点障碍,廖乐年得知后,花了几千元给孩子配了助听器;得知哪户人家孩子没钱上大学,他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现在他资助的大学生还有十几个;如今,光是英语义教事业,每年的开支就高达20多万元。这些费用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他的退休金,一部分是依靠他的朋友、学生的资助。

    大爱

   问:
您付出那么多,希望学生们有什 么回报吗?

    答:我最愿意看到的是,我帮助了你,你也帮助其他人。

    黎艳,一个月前从湖南张家界来到长教村。去年,在张家界给廖乐年一行当导游的她被这位风趣的老人打动了,并且深信不疑地来到这个小山村潜心学英语。因为,在她看来,廖乐年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廖老师不仅教我们学英语,他的一言一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黎艳告诉记者,廖老师非常无私,他只要肯定一个人,就会竭尽所能地去帮助那个人。正是这种爱的感召力,让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学英语。目前,已有来自台湾、香港、黑龙江、福建、湖南、珠三角等地的数十名外地学生在翠轩公祠实现英语梦。而10年来,廖乐年免费教出的学生更是多达5000多名。

    “你们要懂得感恩,我所教给你们的东西,你们也要教给别人。”这是廖乐年最常和学生们说的话。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廖泰涛趁着在大埔县城实习的机会,每天晚上都会骑摩托车来到翠轩公祠,为的就是和廖老师一起聊聊天。在廖泰涛看来,廖老师所倾注的心血从来不需要别人回报,他最希望的就是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能够去帮助别人,无论是以任何的方式!

    “我帮助了你,你也要帮助其他人”。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廖乐年的这种大爱,如同投掷在平静湖面的大石头,在学生们和村民心中激起了重重涟漪,层层荡漾开去。10年来,廖乐年把英语知识传递给每个学生的同时,也把他的大爱传递给每个人。

    廖惠茹是廖乐年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接班人,这位聪慧的女孩不仅取得了廖乐年教授英语的 “真经”,也取得了他做人的“真经”。从没上过一天大学的廖惠茹在雅思考试中取得了6分的好成绩,足可以上外国的本科大学。拿着这样的国际语言“通行证”,她却没有到大城市换取优厚待遇。“我不忍心让廖老师一个人担这么重的担子,所以决定留下来和 廖老师一同分担。”廖惠茹说,如今,她在县城也开办了英语补习班,将廖老师独创的“英标”法传授给学生们。和廖惠茹一样,廖文敏也是廖乐年正在培养的另一位接班人,这位在中专读商务英语的女孩子,在学校时也经常把“英标”法教给同学们,并经常组织同学一起用英语开展话题讨论,不断提升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心愿

    问:对义教事业的明天,您有什么打算吗?

    答:我一直希望可以培养出接班人,让义教事业后继有人。

    一大早,廖乐年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翠轩公祠。公祠是由廖乐年的祖父从马来西亚寄钱回乡建造起来的宅子,房子不大,却处处可见古民居建筑的精雕细琢。廖乐年回到家乡时,这个老宅子已经破旧不堪,为了让学生们有个学习的地方,廖乐年花钱精心修缮了祖屋。翠轩公祠最热闹时,正厅、横屋甚至是小后花园都挤满了学生,琅琅书声伴随着欢快的笑声不时飘出宅子,飘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耳中。近几年来,每逢暑假,廖乐年都要从早上7:30站到中午12:00,才能结束孩子们上午的课程。“去年以来,廖老师每次 上完 课都显得特别累,但是他仍然坚持每节课都亲自讲。”学生们说。

    看着翠轩公祠成为孩子们必不可少的“英语天堂”,很多人都在担忧翠轩公祠以及廖乐年一手创办起来的义教事业的未来。记者在和廖乐年的学生们交谈时发现,学生们希望义教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更希望政府部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成立基金会等形式,让翠轩公祠成为孩子们永远的英语乐园。同时,也建议政府选派教师到翠轩公祠进行培训,将廖老师总结的独特的英语教学理念融入到应试教育中。

    这些年来,廖乐年也一直在为义教事业的后继有人而努力。他培养几个当地的“妈妈生”以及廖惠茹、廖文敏等几个学生,就是希望她们可以继承他的义教事业。“我希望自己可以再干10年、20年,或者更长。但是,长教村的义教工作一定要有继承人,哪天我干不动了,它不会随着结束!”廖乐年说。

    另外,廖乐年正在指导村民开发长教村的优美的山地资源,准备在村里逐渐打造一个农庄,在农庄里种柚、养猪、养鱼,并准备在半山建设一些小木屋,开发乡村旅游。如今,进山的路正在完善之中,3000多棵柚子树已经种植、水塘里已经放了鱼,去年已经出栏50多头猪的猪圈正在扩容……“我希望,5年后,我们可以通过农庄的收入维持翠轩公祠的运转。以后,随着农庄的渐渐完善,义教事业可以越来越出色……”廖乐年领着记者参观已初具雏形的农庄,信心满满地说!(转)

签到天数: 64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2-4-11 18:00:5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2-4-11 23:14:28 | 只看该作者
山好水好人也好,客都梅州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