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div>
<h1><span id=labArticleTitle>惩罚“卖官的”也别落了“买官的”</span></h1>
<h2 id=firstTitle></h2>
<h3>来源:<cite> 彭城晚报</cite> 热帖</h3>
<div class=content id=pArticleContent>
<div style="FLOAT: left; MARGIN: 15px"><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src="http://image2.idoican.com.cn/139/2009-06-08/cnmlfiles/nt.D320300pcwb_20090608_1-6-A02.resbrief.jpg" /><br /><br /></div> 【一针见穴】
<p></p> 安徽巢湖市“卖官书记”周光全受贿达300余万元。36名行贿人中近20名是想让他提携的下属官员,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他对一些贿赂款收下后退回——退回又收下——收下又退回,其行为反反复复,反映了一些腐败官员如履薄冰又暗存侥幸的心态。(见今日本报A15版)
<p></p> ■周明华
<p></p> 将市委或县委机关大院变成“乌纱帽批发中心”的案件最近在安徽一些地方发生。不久前,安徽定远县县委书记的陈兆丰刷新了多项纪录:判决书最长——达114页;卖出官帽最多——共计卖出110顶官帽;安徽宿州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杨哲信在安徽灵璧县委组织部部长,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时,“批发”出去的乌纱帽多达69顶。
<p></p> 身作为民服务的公仆,同时兼作“批发中心”的“卖官经理”,“中心”的官帽售价居然随行就市,据知情人士说,还可当面商量,可谓是“经营有方”。笔者愕然之余,顿生感慨:报道中所提到的数十名“购官”队伍中,有的兄弟结伙、有的夫妻成伴地到“批发中心”淘官,到底这群“淘官”者是谁?他们通过何种途径买回“乌纱”?我们何以很少看到他们被点名、头上的官帽被悉数招回的消息。
<p></p> 这种“只闻卖官倒地,难闻买官倒霉”的现象并不少见。往往是“中心经理”将官帽卖光后,公仆的主人才开始惊呼:这些卖官的公仆胆儿何其大也?而此时,纳税人除了惊诧似乎还是惊诧。难寻这些官位“回笼“的只言片语,只听到诸如周光全的“这一年多来,我一直生活在自责、悔恨、痛苦的煎熬中”的老调重弹的忏悔。无疑,这种忏悔是一种程序式的苍白表达。因为在“收了贿金——退回——再追回——再退回”的贿金戏耍中,早就表白了周光全内心永无止境的贪念。
<p></p> 显然,当今我国及时追回被贪官乱封的官位,还存在制度性缺失。如果在对卖官者查处后,接着是对买官者追究的习惯性疲塌,那么,那些买官者的平安无事,必将成为更多“潜在的跑官买官”群落的负面效范。
<p></p> 所以,对巢湖这样的“群体性买官生态场”应来一次摧枯拉朽式的大整肃,让每一个买官者丢官,让每一个卖官者荡产。 </div></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