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剪影:从摄影科技看百姓生活变迁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6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9-12 15: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机收藏家高继生老人在保养照相机。
  《科技日报》供图

  这种双镜头成了很多人的照相回忆。
  www.80c60.com供图

  如今孩子也用上了数码照相机。
  红网供图

  2009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图为摄影记者在现场。
  杨理光摄

  四川省绵竹市的时代照相馆老板唐正和见证了影像消费的变迁。图为几位客人走出照相馆。
  陈 燮摄 (新华社发)

  图为1949年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杨振亚(右一)与两位战友在天安门前留影
  (图为资料照片)

  图为2009年,已经从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的杨振亚再次站在同一地点拍照。
  黑 明摄(新华社发)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小孩在北海公园的长椅上拍照。
  邢文杰摄

                                  

                                    2009年,一群热爱极限运动的少年在某商场前练习。
                                                                        郝 青摄

  ——编者  

  在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岁月和记忆。一图胜千言,在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有什么比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和影像更能展现我们的过去呢?翻看那一幅幅承载着岁月痕迹的黑白照片,勾起了我们很多的记忆。这些影像资料在印证摄影器材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印证了时代的变迁。跟随这些老照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们在生活环境、生存状态、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岁月的记忆,重温历史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摄影家侯波有幸见证并记录了那个震撼世界的伟大瞬间。她拍摄的那张生动反映开国大典领导人卓然风采的著名照片,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对共和国影像的集体记忆。

  最近,85岁的侯波老人深情回忆:“我是站在主席左前方紧挨着城楼护栏拍下这张照片的。能够有机会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是我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莫大的荣幸。”重温历史,在那个年代“照相”还只是少数人可以接触到的职业。除了大城市的照相馆,更多的照片是记者或被称做“摄影员”的人所拍摄。而摄影从业者,更是一种特殊的身份。

  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照相机在那个年代还属于奢侈品,所以普及程度非常低。从照相机工业的发展来看,最开始的新中国照相机生产起步于1956年,当时只是试验阶段的小批量生产,没有市场化。尽管技术落后,但当时北京、天津都已有照相机厂生产功能简单的相机。而上海也开始了自主品牌的研发。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照片,基本上都是黑白照片。有人用热烈、激情等词语来形容那个年代,反映在照片上就是,看到的都是“高兴的事儿”。在当时,男士的中山装风靡一时,女士的服装也以简单、朴素为主。很多女孩子都是齐耳短发,在头顶一侧扎一个小辫。人们脸上洋溢着标志性的笑容:工人在机器前微笑,农民在田野里微笑……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表现各行各业热火朝天建设的照片。通过这些留存的影像,我们看到了当时祖国的欣欣向荣。

  最近出版的《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中国》当中收录了当代248位摄影家的362幅珍贵图片,多视角地展现了60年来中国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变迁。看过这本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画册,一位80后读者这样告诉记者,“观看那些通过最简单的设备记录下的生活影像,我心潮澎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父辈们是靠着双手春耕、收割;无法理解当时的机械如何铺设铁路……历史是需要回味和珍藏的。需要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细细回味。”

  色彩的胶片,讲述变迁

  改革开放了、计划生育了、人们富裕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姓的生活发生了诸多变化,足以使那个年代的人们目不暇接。而反映在影像上,则更多的是展现民众的生活细节。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纪实摄影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和灰色变得五颜六色。体现在影像中的不仅仅是穿着打扮的变化,表情也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喜怒哀乐都留在了照片上。这个阶段,有人彷徨、有人叛逆,霹雳舞、蘑菇头、喇叭裤这些元素都出现在当时年轻人的照片里。

  另外,各种各样杂志和期刊的风行,也给影像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关于人们的生活、艺术、衣食住行,所有这一切,在镜头里都有了新的注释。摄影和一些记录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仅仅是记录了,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悲伤、创作快乐、记录美好生活的手段。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品牌相机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各种各样的傻瓜相机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品,彩色胶片也基本上取代了黑白胶片,这个时候的民间影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此时,拍照片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人们开始在每个自己到过的地方留影;人们开始拍摄婚纱照,开始像明星一样摆各种造型,艺术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

  光阴飞逝,那些单调的黑白岁月逐渐离我们远去。在如今时尚、梦想、青春充斥着的每日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真正沉淀下来,做一次内心的时光倒流之旅。但摄影作为一种独立的影像传播形式,其自身的发展就展现了一部独特的、关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帮助我们找回了渐渐淡忘的回忆。

  时代的步伐,永不停止

  进入新世纪,影像器材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各样的数码相机和DV层出不穷,更新换代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数码单反相机和数字格式的摄像机在摄影师手中渐渐取代了胶片,而高速对焦技术以及各种高质量镜头的出现,使得大量复杂环境的抓拍成为可能。现在,不论是白天、黑夜、阴晴雨雪,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记录生活。

  我们仍然清晰地记得,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仅这一天记录国人笑脸的照片,就难以数清;2002年,中国男足参加韩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未进一球,几千万中国球迷失望的眼神在照片中也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时刻;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所有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从影像中看到的,已不仅仅局限在宏观层面的展现,而是具体到了每个人:有人在欢呼,有人在跳跃,有人在掩面哭泣……那些复杂的表情和姿态足以让看到这些影像的后来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有人说,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不过,摄影和照相在很多时候是不同的概念,能让人时时刻刻记录属于自己的影像,这无疑是影像产业巨大的进步,也是社会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影像,我们可以比过去更容易地看到真实,看到人们的内心世界。

  如今,很多传统影像产品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新兴科技快速应用以创造价值的一个表现形式。对于未来的影像市场,我们无法预测其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领域必定会不断加速发展,越来越真实地重现世界的美丽风景。

  “我们有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有电脑视频,还有更高清晰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我们随时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当我们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坐在摇椅上翻看发黄的老照片时,那种情景会是多么的温馨甜蜜。”一位摄影发烧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上面这段话。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留下过许多照片,虽然并不一定都完美,但总是温馨的回忆。岁月荏苒,总有些事情会在记忆的画布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即使年代久远、照片已发黄,但定格了的美好,亦会激起幸福的涟漪。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