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新诗系列] 期望着某一天可以放弃

[复制链接] 0
收藏
3
回复
21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4-10 21:5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font face=仿宋_GB2312><strong><font size=5>期望着某一天可以放弃<br /></font></strong>&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关于游子衿和他的诗歌</font>
<div>&nbsp;<wbr></div>
<div>对话者:<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游子衿:梅州大埔人,青年诗人,现居梅州,报社记者、编辑。<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小树:吾同树,原名曾桓开,梅州梅县人,青年诗人,现居东莞,房地产从业人员。</div>
<div><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谢谢您成为故乡诗人访谈系列“首当其冲”者,我们就单刀直入吧。2006年的8月份,《南方周末》重点推介了您,您《自画像》中这样描述自己:“白天,这个世界是向前走着的,只有在深夜,才是往回走的。于是有了多次的巧遇与重逢。他写下了一些句子,用纸和笔,这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手艺。他是一个诗人吗?不是,他写得很少。”您认为自己写了20年诗歌,还算不得一个诗人吗?为何说“白天”“世界向前”,而“黑夜”世界“往回走”?和你多次“巧遇与重逢”的“游子衿”和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区别?<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我觉得“诗人”这个词对我来说,不应该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状态。我只在写作、阅读、思考的时候,才是一个“诗人”。20年的诗歌历程说明不了什么。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真正在一个“诗人”的角色中沉浸的时间并非太多,一个人的16岁到36岁,要扮演的角色实在很多,有一些是被强加的,有一些是被诱惑的。我完成自己的角色认定也是近年的事:我觉得这辈子就写诗吧,其他的我做不到这么好。<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世界的“白天”与“黑夜”所喻指的分别是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流动。我这里走了表达的捷径,这是一个“诗人”的习惯了。在时间的流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不由自主的沙砾,随波逐流;而在生命的流动中,我们有自己的方向,“往回走”,向曾经的、梦想的方向行进,找到慰籍,寻求安宁。多次“巧遇与重逢”的“游子衿”和现实中的“游子衿”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一样的善良。前者比后者要喋喋不休一些。也许前者是快乐的,后者是痛苦的,但这份快乐与痛苦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我在您博客上读到一段这样的文字:“我想习艺生涯总会有终止的一天。有一天,我会停止写诗,放弃这磨练了一生的技艺,让呈现之物自行离去,回到它们存在的真相之中,不为人知也更为美丽。它们也许会回来看望我吧,它们会在我这里互相认识,从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爱与尊严,时刻彼此提醒、彼此给予。它们会原谅我似是而非的介入,我得承认,我的手艺一直是粗糙的。”据我所感,您是一个对诗歌非常虔诚、热爱的,为何说有一天会“放弃这磨练了一生的技艺”?如何理解,我熟悉的自信的你却承认自己的“手艺一直是粗糙的”?您到目前为止,有哪几首诗歌是足以代表自己的才华和诗写水准的?<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放弃的时候,就是使命完成的时候。已经歌唱,已经呈现,诗歌已经完成了自己对事物的命名,它们自身已经走上各自的命途的时候,我是应当放弃了。其实这只是对自己的一个期望而已,做到谈何容易?我是实在想做一个湖畔隐士的,读书、温酒、钓雪,但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关于诗歌的自信,实际上你是对我有所误解。我一向都不自信。在达利的油画面前、在罗丹的雕塑面前、在博尔赫斯、拉金的诗歌面前,我会忘记“自信”两个字的写法。自己的一些雕虫小技还不是从他们那里偷来的?何需沾沾自喜?我曾经表达过对国内一些诗人的不认同,这并不表示我对自己的诗歌的自信。我觉得谦卑是一个诗人应有的品德。<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诗歌首先是一种文字的技术,诗人必须随时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文字技术,才可能拥有最好的表达能力。“我的手艺一直是粗糙的”,因为学习的永无止境。确实,离完美还太远。在不断的努力中,每个人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局限于自身的一种完美。<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目前为止,我比较喜欢自己的《暮春》、《并非如此——给我的爱人》、《玫瑰》等几首。<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我们还是从发生学原理来谈谈您是如何开始诗歌生涯的吧。请问您的第一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当时中国的诗歌语境是怎样的,具体到您的个体又是什么景况?好像您那时也积极地融入到社团、群体激情饱满的写作中,但慢慢地您的写作明显和他们区别了开来,于是自己“断裂”,脱离了当时的社团,绝决地走向自己的道路。说说这个经历,对您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时,您受到了哪些诗人、诗歌流派、民间刊物、诗歌理论的影响?<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我的第一首诗写于1984年,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当时,“朦胧诗”是中国诗坛的主流,北舒顾还有梁小斌的诗歌给了我最初的启蒙。雪莱、拜伦、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也是当时我所能接触到的少数一些外国诗人的作品。<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关于参加诗歌社团,我想那个时代的不少诗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社团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认识了一些很好的诗人朋友,在诗歌道路上,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一个社团那么多“诗人”,大家的诗歌道路不可能永远一致,对社团的发展道路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分道扬镳也是很自然的。只是方式上的不愉快,使我对一些曾经的朋友失望。<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1990年代后期,我从塞弗里斯开始,接触了西方现代诗歌。通过办诗歌民刊《故乡》,也接触了很多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同时开始接触存在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我觉得我的诗歌道路从那时候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始终认为没有最好的阅读就不会有最好的写作。<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您认为诗歌是什么?它在您的生命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您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手艺人,您心目中要打造出怎么样的诗歌出来?我发现您是一个相对比较伤感的抒情诗人,“回忆”“爱情”是您诗歌题材中最常出现的两类,是否跟自己的经历有关,跟自己的关注点有关,跟心灵的承载有关?有无打算写一些关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br />&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nbsp;<wbr>游子衿:</strong>诗歌是什么?很多诗人都曾经有过准确的论述,我无法比他们说得更好。阿莱克桑德雷说:“……诗人,忠实于上帝的诗人,始终是予人启示的人。诗人本质上是预言家,是先知。但他的‘预言’不是属于未来的‘预言’;它完全可能是属于过去的:是无时间性的预言。他照亮,他心向光明,他撼动人,它拥有一种‘芝麻开门’的魔力,一句话,在某种神秘的方式下,能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命运。”——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诗歌在我生命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我要靠它消除内心的不安,或恐惧。我希望我的诗歌能以迷人的外表,参与到事物中,被乐于接受,并善于表达。它能让散乱的、被分离的人与事、人与物重新建立某种联系,在彼此的回忆中找回擦肩而过的美好瞬间。“回忆”是生命的永恒主题。曾经有人说过,人对死亡的恐惧实际上是对失去记忆的恐惧。未来不可预知,希望永远存在于记忆之中。“爱情”的时常出现也许是偶然。<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你所说的“现实主义题材”指的是那种“事件诗歌”?我写不了那种诗。诗人有自己的现实,诗歌也是。我无需通过题材去寻求什么。<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我发现,看似随意却传神的比喻、揭示着主题的意象在您的诗中都运用得较好。中国象征派鼻祖李金发就是您的故乡梅州的诗人,请问您是否也深受他的影响?您的语言,娴熟老练,简洁淳朴,既非浅白的口语,也非艰深的学院派语言,这样的语言是否形成了独立的传统,或者它们的传统来源于何处?<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李金发的诗歌读过一两首,对我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我个人受象征派影响比较大,但并非来自这位我并不熟悉的老乡。一个人的诗歌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写作中慢慢形成的,里面隐藏着许多先行者的影子,这些影子的重叠让他们自身消失,“我”却出现。我幸福于自己有较扎实的浪漫主义基础。这种语言能否形成独立的传统,那要看它自己的造化。<br />&nbsp;<wbr>&nbsp;<wbr>&nbsp;<wbr> “简洁”是诗歌最基本的要求,“淳朴”却是对一种风格的追求。我喜欢《诗经》里的那种直接、热烈,那种遥远的青草的气息。<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记得是2001年,读到了您的发表在《长江文艺》上的诗歌《音与义》,这首还收入了当年的中国诗歌精选。给我的感受非常震撼,完全有别于以前的“小我”抒情,而是转入对语言技巧的熟练运用和对生命真相的探问。这首诗是否可以理解成是您诗歌写作上的分水岭?后来的《时光书简》《冥想的树林》等组诗都有令人久久回味的东西,仿佛客家酿酒般香醇。请问您是如何在中国汉字中加入了酵母,如何去酿造自己新的写作?<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音与义》是一首并非特别出色的诗歌,许多朋友都给了它过分的溢美,也许是因为表现方式上的特别吧。1999年是我写作比较流畅的一个时期,有一批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音与义》是其中的一首,但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我更喜欢的一首是《致鲁西西》。那个时期应该算是真正进入了现代诗歌写作,对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新的写作的酿造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你保持着对懒惰的足够警惕。<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不久前,我们一次谈话中,您谈到您的写作正在面临“转型”,您指的“转型”是指怎样的“转”,要转成“怎样”?最近的作品《玫瑰》《礼物》已经体现出了“转型”的成果了吗?能说说您的近期写作计划吗?<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这种“转型”,是试图通过技术的改变,使诗歌获得更丰富的诗意含量。当时刚读过保罗.策兰的《死亡赋格》,受到相当的震撼,看到了复式诗歌在表达上的另一种可能性。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开始对复式诗歌的写作尝试。《玫瑰》与《礼物》与我过去的诗歌没有什么不同。<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近期在想象一些陌生的风景与事物,希望尽快能够有作品来找到它们。<br /><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小树:</strong>您的朋友们、学生们都在劝您快出诗集,但您总是一再拖延,原因何在?您的诗集会编成怎样的一本诗集?如果扉页需要您题签,您会写上怎样的文字?<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strong>游子衿:</strong>是因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够。我觉得我将来的诗集的每一首诗都要让我不觉遗憾。关于扉页的题签,你想得到一个怎样的回答呢?——“献给XX ”!是否满意?<br />&nbsp;<wbr>&nbsp;<wbr>&nbsp;<wbr>&nbsp;<wbr>可爱的提问者,我觉得你有点八卦!<br /></div></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2:54:24 | 只看该作者
于《短诗选读》的几点说明
<br />
<br /> 年初,我的几位学生要我推荐一些新诗,我整理出二三十首,打印给他们。学生们读后很兴奋,他们说阅读才知道,当前中国还有这么好的诗歌。我乘机又列出一大串作品,让他们到网上查阅。我的每周半天的休息日,随之也变成了我和学生们的诗歌节。
<br />
<br />  有诗友关心我为什么要从海子开始?我的回答是,在当代致力于短诗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当首推海子。中国短诗自海子开始,进入一个自觉时期,且硕果累累。诗人数量之多、诗歌质量之高、影响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
<br />
<br />  正因为群星闪烁,所以每位诗人只能选其一首。这个过程让我饱受取舍之苦,我印象较深的如海子、王家新等,他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帕斯捷尔纳克》,是学生们能背诵的为数不多的几篇当代诗作,最后却不得不割爱。一些优秀作品,如游子衿的《音与义》、徐江的《雨打芭蕉》等,网上一时搜不到,只有待找到后再贴出来。还有一些代表性诗人,因诗作较长,未能列入,相信读者朋友能够谅解。毕竟我选取的范围仅限于短诗。
<br />
<br />    有朋友提议编一本书,我暂时没有这个计划。朋友们喜爱这些作品,这是我,更是诗人们的莫大欣慰。中国新诗诞生九十年了,九十年来一直褒贬共存,能坚持到今天很不容易。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些优秀的作品捍卫了诗歌在物欲时代的尊严,让我找到了身为一个诗人的自信和荣耀。
<br />
<br />    我应该向这些诗人们表示出我的崇敬、感激之情。
<br />
<br />    最后强调一点,诗选仅代表我的眼光和水准,你不喜欢是你的事。
<br />
<br />____________-邹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2:55:24 | 只看该作者
《音与义》的隐喻影射,熠熠闪光。我个人觉得不错的原因在此。
<br />
<br />_符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9-4-11 11:38:07 | 只看该作者
<div>
<div>好文字 [:2-1:]&nbsp; [:2-1:] <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kindeditor/icons/etc_01.gif" border=0 /><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face_icons/dayan/dayan_08.gif" border=0 /></div></div>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