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315亩规模种粮大户李志新的奔康路!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8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3-20 16:4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FONT-WEIGHT: 700; 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0%; TEXT-ALIGN: center" height=75><font size=+0>兴宁315亩规模种粮大户李志新的奔康路</font></td></tr>
<tr>
<td align=middle background=Images/img_8/s_3.gif height=27>所属区域:兴宁市 新闻类别:<a href="http://www.xn820.com/News_More.asp?ID=1&amp;C=53,0,0">兴宁新闻</a> 发布时间:2009-3-20 人气指数:
<script>document.write(hits)</script>
1</td></tr>
<tr>
<td> </td></tr>
<tr>
<td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
<p>&nbsp;&nbsp;&nbsp; 春雨知时,润泽万物,不少人已经打点行装远行寻梦,而家住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的李志新,却像往年一样,请了几名帮工开着农耕机在田间地头整地办田,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与往年不同的是,他承包的水田从115亩一下子增加到了315亩,种粮致富大户由此更是声名在外。对此,李志新有自己的话,“我这也只是自己给自己打工”。</p>
<p>&nbsp;&nbsp;&nbsp; 情系黄土返乡种田贩粮</p>
<p>&nbsp;&nbsp;&nbsp; 几乎和周围很多小青年没有任何区别,十几年前,初中毕业还十分瘦小的李志新也随着南下洪流到了珠三角,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1994年的时候我在中山小霸王电子厂打工,就是做那种带游戏的小霸王学习机。”谈起当初在外打工的日子,李志新记忆犹新。在电子厂做了两年流水线工人后,李志新经朋友介绍转行到深圳、东莞做电工。1998年,已经结婚生子的他,又告别一家老小辗转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继续打拼。1999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所想所见所闻让他毅然作出决定,留在家乡,种粮!</p>
<p>&nbsp;&nbsp;&nbsp; 李志新直率地说,自己打工多年,并非特别辛苦,特别是后来做电工学到了不少技术,工资比较高,因此也攒下了一点钱。但是长年在外,对父母和妻儿牵肠挂肚不说,每月光是电话费就成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每次回家过年,常常听到邻居唠叨,劳力不足,必须四处托人种田。又看到田间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消失,确实心痛。还有受父辈们“工不出头”思想的影响,于是萌生了留在家乡种粮的念头。</p>
<p>&nbsp;&nbsp;&nbsp; 单单种自己几分责任田,自然难以保障一家人的生活。李志新当时就了解到,当地农民虽然田地不多,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外出人口的增加,不少农民都有一些富余粮食。于是他便买了第一台拖拉机,开始做起了粮贩。“群众自己搬到加工厂去卖很费事,我集中收购拉出去,一百斤包运费赚两三块,养家糊口。”李志新说起做生意有自己的一套:“有时遇到有人把没干透的谷子拿来卖的,我一般都是装傻照收,因为不收的话,下一家往往就不乐意卖了”。所以远亲近邻都愿意把富余的粮食卖给他。光阴荏冉,每到秋收完毕,他就开始收粮,这样一干就是四个年头。</p>
<p>&nbsp;<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src="http://www.xn820.com/adpic/20090320112927237.jpg" border=0 /><br />&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志新开着农耕机在田间地头整地办田。</p>
<p>&nbsp;&nbsp;&nbsp; 受惠政策借“机”创业生财</p>
<p>&nbsp;&nbsp;&nbsp;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对于毛泽东的论断,李志新有很深的理解。原来,决定留在家乡种粮的第一年,李志新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一台拖拉机,而是梦想拥有一台联合收割机,甚至更多的农耕机具。每次省农业部门到兴宁开农机推广会,他都一定到场,但每次都是望“机”兴叹。直到2003年,李志新尽其积蓄,挤出1.5万元买了第一台二手的收割机,而当时一台新的收割机最低价钱是5万元。</p>
<p>&nbsp;&nbsp;&nbsp; 有了新帮手便有了新开始。凭借一台收割机,李志新开始扩展他的“业务”,除了贩粮还给人“办田”,每亩收费60多块钱,收入明显增加。一年下来,仅机耕收入就近2万元。尝到了甜头的李志新开始实施他更大的计划,2006年他就与本村支部书记协商承包村内农田事宜,苦于时间过迟未能如愿。2007年,他抓住相邻镇叶塘镇彭陂村种烟基地租赁期到期的机遇,以每年每亩380市斤干谷的租金,一口气就将115亩农田承包了下来,走上“种粮大户”的路子。</p>
<p>&nbsp;&nbsp;&nbsp; 承包到大片农田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农机补贴和种粮补贴,李志新购置农机的行动显得有点“疯狂”。每年他都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购置农机中,<strong><font color=#ff0000>至去年底,他先后拥有了2台拖拉机、1台起垄机、1台中型拖拉机、2台插秧机、1台收割机、1台烘干机,总值约40万元。“如果没有农机补贴,我这些机具设备起码得花80万元,最近买的谷物烘干机据说在全梅州是第一台,这些机具帮我赚了很多钱,去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李志新一句话把农机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说得简单明了。</font></strong></p>
<p>&nbsp;&nbsp;&nbsp; 去年起,国家取消了对种粮大户的直补,提高了对广大农民的种粮补贴。李志新对此表示理解,他认为还是简接从中得到了实惠,如果没有群众的普遍受惠,以每年每亩200元的租金租赁315亩农田,一定比较难。原来,去年底,李志新又增加承包了本村和邻村200亩农田,准备扩大种粮规模。</p>
<p>&nbsp;&nbsp;&nbsp; 不满小成合作谋求发展</p>
<p>&nbsp;&nbsp;&nbsp; 315亩,对于人力劳动而言,面积大得令人咋舌。劳力怎么办?技术怎么办?销售怎么办?李志新自有一套办法。自从贩粮开始,他就结识了一帮种粮农民兄弟,经常请他们做帮工。随着自己种植规模扩大,他放弃了贩粮生意,而是介绍给朋友做,不但无偿提供运输工具,还经常拿出本钱给朋友们作周转金。但他也有个条件,就是农忙时必须优先保证前来帮工,工资足额照付。对这种“双赢”做法,朋友们都表示“何乐而不为”。</p>
<p>&nbsp;&nbsp;&nbsp; 对于机耕技术,李志新是典型的自学成材,再凭借过去多年从事电工的经验,不但操作娴熟,而且一般的毛病还可以自己解决。在他的带领下,他基本固定的帮工个个都是机耕能手。对于田间管理,李志新觉得虽然自己不算内行,但有各级农业部门的经常指导,一样可以放心。说起销路问题,李志新更显得信心十足。他与兴宁一大型谷物加工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厂每月销粮就达10多万斤,所以这方面他一点都不担心,而且已使用烘干机,谷子十分干净很受欢迎。</p>
<p>&nbsp;&nbsp;&nbsp; “我现在的机械其实还只是半负荷运转。”听李志新这么一说不禁让人一阵惊讶,他还讲出了他更大的设想。一方面,他准备在今年底再扩大农田承包面积,重点生产无公害水稻。另一方面,他已经注册成立了一个取名为“辰兴合作社”的农业合作社,已经有5家种粮大户成为该合作社会员,他准备以合作社的名义,发挥农机齐全的优势,与周边一些村签订长期合同,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这样的话,像之前承包的115亩农田一样,水利、道路我们就可以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很显然,李志新还是一个关心关注党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型农民。<br /></p></td></tr></tbody></table></div>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