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3-18 12:30 编辑
第50次“上新”!全球首枚丹霞命名的毒蘑菇,竟是“生态互联网工程师”?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19年,丹霞山海拔400米的一片茂密壳斗林里,当海南医科大学的学者们在腐殖土中发现几朵淡黄蘑菇正破土而出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次赤壁丹崖中的俯身深深凝视,竟让中国真菌名录在五年后新增了一个以丹霞命名的全新物种。
新发现的丹霞丝盖菌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
今天,在丹霞山赭红色的崖壁间,一场持续五年的“真菌寻宝”大行动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帷幕——海南医科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国际真菌学期刊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丹霞命名的丝盖伞属新物种。这枚名为“丹霞丝盖伞”的蘑菇界新贵,如同打开生态宝藏的钥匙,再次将世人目光引向这座“中国红石公园”鲜为人知的神秘微观世界。
这是丹霞山发现的第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同时也是丹霞山发现的第50个新物种。
科考奇缘:赤壁树林里的意外邂逅
将时针倒拔回2019年盛夏,蝉鸣裹挟着暑气漫过丹霞山的沟壑。广东省科学院李泰辉教授和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组成的科考队,踩着晨露穿行在丹霞山密林中。
科考奇缘:赤壁树林里的意外邂逅 将时针倒拔回2019年盛夏,蝉鸣裹挟着暑气漫过丹霞山的沟壑。广东省科学院李泰辉教授和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组成的科考队,踩着晨露穿行在丹霞山密林中。
2019年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培训班丹霞山野外考察人员合影。
海拔400米的一片茂密的壳斗林中,腐殖土在盛夏蒸腾出带着植物芳香的气息,海南医科大学范宇光教授团队的科研人员们突然驻足:腐殖层中几簇淡黄色的伞状真菌正舒展身姿,古朴的菌盖布满丝状纹路。学者们进行样本采集时,动作轻得像触碰新生儿——这种纸伞状的真菌,或许正在以菌盖上的丝纹为密码,在腐殖土里书写着千万年无人破译的生命密语。
这次看似普通的发现,开启了长达五年的探索之旅。科研人员如同侦探般展开工作,范宇光教授团队的研究生陈新同学对该物种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最终确认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因发现于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命名为“丹霞丝盖伞Inocybe danxiaensis”。该成果已于2024年12月发表在国际真菌学期刊《Journal of Fun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