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7-10 12:47 编辑
这种4亿年前生活在曲靖的鱼,身份之谜揭开→
近日,科研人员揭开了4亿多年前“曲靖东方鱼”的身份之谜。科研人员在曲靖发现了完整的“曲靖东方鱼”化石标本,认为“曲靖东方鱼”应归到坝鱼属,而非原来的东方鱼属或宽甲鱼属。
“曲靖东方鱼”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东方鱼属是著名古鱼类学家刘玉海先生于1975年依据四川江油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平驿铺组发现的硕大东方鱼建立的,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目多鳃鱼科。东方鱼属以椭圆形的头甲、叶状内角、宽大的腹环、约45对鳃囊、8对末端分叉的侧横管等为鉴定特征。
202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了第二块东方鱼化石,从而将东方鱼的生存时代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扩展到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向后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东方鱼属是具有重要演化意义的早期脊椎动物,因其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可能是盔甲鱼类对早泥盆世反复出现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个响应,是东方鱼能幸存到中泥盆世的因素之一。
由于东方鱼的正型标本不完整,导致其他多鳃鱼类曾被错误地归入东方鱼属,如奇异东方鱼、云南东方鱼以及曲靖东方鱼。后来,奇异东方鱼和云南东方鱼被认为是廖角山多鳃鱼的同物异名。然而,“曲靖东方鱼”的真实身份却一直扑朔迷离。
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早期脊椎动物团队,在云南曲靖的早泥盆世地层开展了大量的野外挖掘工作,在西山村库、面店水库等化石点相继采集到了大量多鳃鱼类的新材料,包括宽甲鱼、多鳃鱼、“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等。
科研人员对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曲靖东方鱼”的新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宽甲鱼属,“曲靖东方鱼”与坝鱼属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根据详细的形态学对比,研究人员提出将“曲靖东方鱼”归入坝鱼属,而非原来的东方鱼属或宽甲鱼属,其真实身份应为曲靖坝鱼。
另外,研究团队在曲靖面店水库也发现了变异坝鱼新的化石材料。研究显示,变异坝鱼的感觉管系统呈左右对称,其右侧同样具有5条长的侧横管,说明模式标本感觉管系统的不对称性,可能是保存差异,也可能是个体变异造成的。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裂齿鱼类化石 距今2.49亿年命名“吴氏三叠鱼”
图为6月23日,徐光辉研究员展示此次研究发现的距今约2.49亿年的“吴氏三叠鱼”化石模式标本
6月23日,徐光辉研究员演示此次研究发现的“吴氏三叠鱼”化石的灰岩结核包裹保存方式
6月23日,徐光辉研究员展示此次研究发现的距今约2.49亿年的“吴氏三叠鱼”化石模式标本,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24年6月23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接受采访透露,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距今约2.49亿年灰岩结核地层中,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裂齿鱼类,将其命名为“吴氏三叠鱼”。他介绍说,吴氏三叠鱼标准体长约11厘米,是一种较小型的海洋肉食性鱼类。此次研究共发现6块化石标本,其中4块产自江苏、2块产自安徽,它们都以结核的形式保存。这项古鱼化石重要发现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表,为研究裂齿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分类提供了新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