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2730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6-7 21:33: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8 16:29 编辑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静 子

   “钱不是在手机里吗?扫一扫就有”“不知道收银机、取款机这些设备作何用”……近日,有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对金钱的直观感受和具体认知,引发一众家长共鸣。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无现金交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常态。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高达86%,居全球第一。无现金时代下,那些“10后”甚至“20后”愈发“不识人民币真面目”,日益形成并强化“金钱就是一串数字”等印象,客观上也加剧了“小孩哥为网游巨额充值”“熊孩子给主播刷11万礼物”等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因缺乏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一些孩子动辄就成千上万“氪金”的举动不仅会让家庭“背锅”,也有可能给自己的未来“埋雷”。正如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所言:“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会取代你。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从过往案例看,确有不少未成年人因耽于电子支付的快感而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适时给孩子补上金钱认知这一短板兹事体大,亦迫在眉睫。


    财商教育是一门“必修课”。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搞什么高大上的投资理财,而是旨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小契机、小场景可以利用。比如,主动让孩子参加几场社区“跳蚤市场”活动,帮助他们合理标价、有效“砍价”。又比如,积极让孩子参与家庭采购,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挑选性价比高的商品。概言之,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重点是教孩子理解纸币面值的大小,以及其在交易中的使用技巧,进而培养他们对价格高低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其金钱素养。


    更进一步,数字支付是大趋势,如何让下一代既最大程度地享受电子支付的便捷,又不忘延续勤劳节俭的好风尚,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需要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担当作为。一方面,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学校等主体不妨推出针对孩子们的金融科普知识,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实现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另一方面,商场、游乐场等营业场所也要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商场与消费市场建设,通过优化现金收付环境助力培养孩子对实体货币的认知,让孩子懂得金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手机里“刷”出来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愿孩子们真正理解金钱来之不易,切实做到加倍珍惜!



小孩不认识钱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钱不就在手机里吗?”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不认识钱了。据媒体报道,有教师反映,这种不认识钱的情况,在最近5届的一年级小学生中越来越明显。孩子不光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怎么用,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在小学教育中,《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变得越来越重要。沈海涛/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8 19:0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24 19:49 编辑

漫话丨婴幼儿也享有肖像权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2021年9月11日至13日,黄某在某视频平台发布了两段内容为别人家的萌娃小凡在北京环球影城与机器人威震天合照的视频。小凡监护人要求黄某删除视频,黄某继而发布了第三段打码视频,并对小凡脸部打上不雅形状贴纸。小凡监护人遂诉至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后认为,婴幼儿同样享有肖像权,法律禁止通过各种方式恶意丑化、污损婴幼儿的肖像,遂判决黄某道歉赔礼,并赔偿小凡5000元。

   图/张澜漩

幼儿有没有肖像权

来源:法律快车

   导读:每一个人都有肖像权,包括幼儿,其从出生开始就有肖像权,随之也出现了以婴幼儿为主体的广告拍摄,这些都使用了婴儿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允许私自使用他人肖像构成侵权,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幼儿有没有肖像权相关内容供您参考了解。

   幼儿有没有肖像权

  一、幼儿有没有肖像权

  幼儿有肖像权。自然人出生开始就享有肖像权,肖像权的特征如下:

  1、肖像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只有自然人才拥有肖像及其肖像权利。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由于不存在客观的、能够独立反映其容貌的“肖像”,因此不享有肖像权。(法人的“企业形象”不是指人的肖像,而是有关法人的经营、规模、管理、效益、资信以及产品质量等综合状况及社会评价。)

  2、肖像权也具备一种财产利益,这种财产利益是通过肖像权人的人格利益所派生和产生的,它允许肖像权人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限度地转让肖像权,允许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从中获得应有的使用价值。

  3、肖像权还是一种标识性人格权,具有基层性。基本作用在于以外貌形象标识人格,借以辩识每一个特定的自然人。(而姓名权是通过文字符号标识人格)。

  二、侵犯肖像权标准
  
   1、侵害肖像制作专有权

  就摄影而言,即通过照相将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胶片、相纸或其他物质载体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转化为肖像的全部过程。

  肖像制作专有权内容包括:一是肖像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他人、社会的需要,自己有权决定自我制作肖像或由他人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均不得干涉;二是肖像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的同意或授权,擅自制作自己的肖像。非法制作他人的肖像,构成侵权行为。

  2、侵害肖像使用专有权

  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制作出来),使独立于世,可以为人们所支配、利用。尽管肖像的利用价值有普遍的意义,但享有使用专有权的只能是肖像权人。其基本内容是:

  一是自然人有权以任何方式使用自己的肖像,并通过使用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财产上的收益,他人不得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二是自然人有权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决定从中获得报酬(这需要与使用人平等协商,签订肖像使用合同)。三是自然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

  3、侵害肖像利益维护权

  肖像利益是公民专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内容如下:

  (1)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允许制作自己的肖像;

  (2)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自己的肖像;

  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不当利用他人肖像。

  不当利用他人肖像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营利型非法使用。即未经本人同意而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这种利用一般是对肖像经济价值的利用,常常表现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他人的肖像。例如,某化妆品公司未经本人同意,在其商业广告上使用了某女性的肖像以说明其化妆品能使皮肤白嫩的功能,就属于营利型非法使用。

  2、恶意侮辱他人肖像。

  这是指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丑化、玷污、毁损他人的肖像。恶意侮辱的表现形式包括:涂改,歪曲他人的肖像;在他人肖像上打上“×”印记或者添画胡须、痣、疖等;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的肖像;在他人肖像上涂抹污秽物等。这此行驶直接丑化了他人的形象,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往往还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幼儿有没有肖像权相关内容,综上可知,自然人都享有肖像权,不因年龄有任何差别,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即使是幼儿,如果想使用其肖像权,也要经过其法定代表人的同意,否则随意使用构成侵权。如果您还有疑问,请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为您进一步解答。

   温馨提示: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6-9 12:4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18 16:30 编辑

少儿患上“老年病”,当代少年如何强?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漫画:少儿患上“老年病”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悄悄潜入校园,盯上了少年儿童。家长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责任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注册营养师潘怡呼吁,家长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饮食,减少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使用量,引导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各种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悄悄潜入校园,盯上了少年儿童。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调研。

   “老年病”盯上少年儿童

   记者不久前在一家学校走访发现,操场上有不少“小胖墩”。该校校长对记者说,去年的一次全校体检,筛查出17名高血压学生,主要集中在七年级、八年级。

   “有的孩子血压高压达到160毫米汞柱以上,普遍都有肥胖。”这位不愿具名的校长说,这些孩子不适宜长跑,往往只能在操场边的阴凉处休息。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天津市2021年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大班儿童血压异常检出率14.4%,血脂异常检出率7.4%;小学二年级学生血压异常检出率15.3%,血脂异常检出率13.5%。

   “这一比例并不低。而且二年级学生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约为幼儿园大班儿童的两倍。”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指导科主任冷俊宏说,近年来,儿童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率不断攀升,这些慢性疾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脊柱疾病在校园内也比较普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有所上升。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

   儿童期各种慢性病不仅影响发育,还将增加成年后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果儿童期血脂偏高,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肾功能遭到损坏概率也极大增加,危害不容忽视。”冷俊宏说。

   炸鸡“热销”背后的隐忧

   天津市的一家学校食堂里,复课期间最受欢迎的是炸鸡块。

   午餐开始一小会儿,三食盆的炸鸡就被扫荡一空,还有孩子吃完跑回来要再添一些。这所学校的一次餐品问卷调查显示,孩子最喜欢的食物中,炸鸡块、炸薯条、炸鸡柳位列前三。

   “不良饮食习惯是青少年患‘老年病’的重要原因。”马军说。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此前一周中,近90%的样本吃过甜食,近85%的样本吃过油炸食物;同时,近40%没有每天食用新鲜水果,近20%没有每天食用新鲜蔬菜。

   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运动量并未增加。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教学主任罗辉认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以跳绳等技巧性运动为主,缺乏力量训练,一些体育活动的安排本身也相对枯燥,孩子自我坚持的意愿不强。

   同时,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劳累一天后很难再陪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天津一所小学不愿具名的体育教师王老师说,“双减”后孩子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倾向于给孩子安排阅读、音乐等素质拓展活动,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家校沟通群内,孩子读什么书、弹什么曲一个个打卡,但分享体育活动的寥寥无几。”

   记者去年在津晋等7省市进行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尽管多地中小学通过体育暑假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增加锻炼时长,但仍有将近一半的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长在30分钟以内,达不到相关要求。

   健康生活方式是良方

   “在儿童早期进行干预,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未来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冷俊宏说,成年后的慢性病干预往往效果甚微,即便控制了危险因素也难以回到疾病低风险的状态。

   罗辉发现了体育课与学生健康间的密切关系:初三学生(九年级)相关疾病患病率较低。“面临中考体育测试的压力,不少学生运动量加大,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

   罗辉呼吁,学校应增加竞技性体育比赛,激发孩子运动兴趣。如篮球、足球等竞技性体育活动,适宜作为一项终身运动来培养;跳绳、踢毽子等则有更广泛的参与度,适合不同体质的孩子。

   一些慢性病与超重肥胖关系密切。为了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增长趋势,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开展防控,以2002年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力争到2030年将全市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责任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注册营养师潘怡呼吁,家长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饮食,减少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使用量,引导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各种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马军还提醒,家长要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记者王井怀、白佳丽、郭方达)

   来源: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6-9 12:4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6-25 11:54 编辑

妈妈外出打工,父亲起诉要拿回女儿抚养权,法院会支持吗?
  
   夫妻离婚时确定的抚养关系能否变更?在怎样的情况下能变更?是不是随便什么理由都能变更?在广东,一对离异夫妻就因为女儿抚养权归属问题闹上法院。男方认为,前妻外出打工,将女儿丢给外公外婆抚养,不利于女儿成长,要求变更抚养权。法院会支持吗?究竟审理变更抚养关系纠纷遵循什么原则?

   抚养人外出打工 是否一定能变更抚养关系?

   家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曾某和魏某原是夫妻关系,在2013年、2014年先后生育了儿子小锦、女儿小绵,后因夫妻感情破裂于2019年底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离婚时,双方约定儿子小锦由男方曾某抚养,女儿小绵由女方魏某抚养,各自负担所抚养小孩的抚养费。

   离婚后,儿子小锦跟随爸爸曾某生活,女儿小绵跟随妈妈魏某生活,但在2022年2月,曾某却一纸诉状将前妻魏某告上法院,以魏某外出务工为由,要求变更女儿小绵的抚养关系。

   案件审理中,曾某诉称,自双方离婚后,魏某便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绵留在家中由魏某的父母照料,这不利于小绵的学习和生活。对此,魏某则认为,离婚时,双方自愿约定小绵由她抚养,而且她虽外出打工,但仍对小绵疼爱有加,逢节假日便回家照料小孩,现为了小孩已选择就近工作。

   五华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曾某仅以魏某外出务工将小孩交由其父母照料为由,主张变更抚养关系,缺乏法律依据。魏某虽外出务工,但并未影响其正常抚养小孩,且小绵跟随魏某的父母共同生活已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性,擅自改变小绵的生活环境对其成长更不利,同时,曾某未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实魏某存在不尽抚养义务或其他不利于女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形,且又无其他需要变更抚养权的正当理由,故法院依法驳回了曾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变更抚养关系 以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

   近年来,随着离婚纠纷案件的增多,相应的衍生案件也越来越多,其中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纠纷尤占一定比例。

   经办法官指出,夫妻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可能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涉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故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慎之又慎,遵循“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根据父母双方或子女实际情况的变化,从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取最优的条件和环境。

   但怎样才能保障儿童利益,这是要结合很多具体情况来衡量的,除了法律约束的监护职责外,孩子更需要心灵的呵护与精神的养分,父母双方虽离婚但不能忽视子女的教育,应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避免以小孩抚养关系归属为由推卸教育责任,共同为子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张碧霞、徐冰琪图片:视觉中国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9: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3 18:16 编辑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视点丨请AI帮忙填高考志愿?千万别本末倒置
     
   输入分数,分分钟自动生成志愿表,能上的大学和专业以及录取概率一目了然……高考志愿填报在即,“AI填报”被炒得火热。商家喊出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动听,但过来人不免犯嘀咕,高考志愿如此“一键生成”,靠谱吗?

   常有人说,“七分考,三分报。”志愿填报,其实是一份与高考同等重要的试卷。而填好志愿也并不容易,既要明确专业意向、摸清填报方式,又要了解院校专业设置、往年录取情况,是个系统工程。理不清头绪的家长和考生自然想着四处请教,过去对象是老师、专家,现在多了可触可及的“网络助手”,广大考生和家长花钱就能“有问必答”,自然会受追捧。

   志愿填报服务对接市场需求,“这个可以有”,但关键是要专业、靠谱。眼下,该领域泥沙俱下的情况十分突出。有的商家号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其实数据更新相对滞后;有的所谓“咨询师”“专家”,实际是匆匆培训上岗的,压根不专业;更甚的,为了避免纠纷,极力推荐更稳妥选择,“好分被浪费”的可能性增加。不基于完备数据,也没有丰富经验,就打着“智能”“专业”的旗号为他人“规划人生”,一次收费还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这就不仅是坑钱那么简单了,是实打实的误人子弟。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超过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企业之多、市场之大,关系事项之重要,不容放任自流。一来,相关部门要对机构夸大宣传、高收费等加强监管,该罚的罚,该关的关。二来,相关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标准与操作细则,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此外,学校、相关机构等也要加强对填报志愿的指导和服务。多管齐下净化市场,多元服务丰富选择,大家才不会“病急乱投医”。

   当然,最关键的是,考生和家长要摆正心态。人生向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上什么学、走什么路要由自己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填报志愿不只是分数和学校专业的硬性匹配,还牵扯考生的能力所长、兴趣、意愿等等。AI在短时间给出的“志愿表”,又怎能真实反映这些主观因素?其实,“专家”建议也好、大数据算法也罢,只是我们做选择时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角”,切莫产生迷信心理、偏信盲从,最后本末倒置了。

   说到底,家长和考生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获取有针对性的招考信息,综合考虑兴趣、实力,理性分析,放眼长远,听从本心进行选择。而这一过程,考验的也是广大学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抉择时的勇气和决心。这些财富,更为宝贵,不是AI们能给得了的。

   (作者 何若,摘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6-24 19:4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7-3 20:16 编辑

教育部发文要求科学合理布置暑假书面作业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记者 6 月 27 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科学安排学生暑期学习生活,科学合理布置暑假书面作业,严格控制暑假书面作业总量,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巩固计划,并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地方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做好复习和巩固,把知识学扎实。要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开展线上答疑,做好指导帮扶工作。

   根据通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服务,并坚持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筹划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利用暑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新学期开学教育和教育教学安排等工作,确保秋季学期平稳有序开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秋季学期开学时间,严禁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利用暑期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或提前开学。

   来源 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1-7 22:05 编辑

偷父母的钱算不算盗窃?一男子盗窃父母财物被判刑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觉得父母的钱也是自家的钱,偷拿一点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盗窃父母财物也可能触犯法律。

   记者今日了解到,广东一男子因盗窃父母财物被诉至法院,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2021年11月25日,古某在其母亲房间盗得现金24300元及金项链1条、金色戒指1枚,后将金项链以3500元价格卖给金饰铺。

   2022年2月12日,古某在其父母住房拿到车钥匙后,从其父亲车上拿到其父亲的一张农业银行卡,并于当日猜中该银行卡密码后提取现金11000元。

   案发后,古某父亲分别于2021年11月25日、2022年2月12日两次报警,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古某的法律责任。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古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已构成盗窃罪,鉴于古某的行为属于窃取亲属财物,其刑罚应与其他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在量刑时予以酌情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律知多D:盗窃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依据法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陈美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5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2-26 11:00 编辑

广东高院发布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父亲粗暴辅导作业被法院训诫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吴静怡 黎嘉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吴静怡 黎嘉)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两周年。为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据了解,去年以来,广东法院共诉前调解婚姻家庭纠纷4.4万件,其中调解成功2.6万件,同比提高11.17%,近三成纠纷诉前化解。


  案例1


  延伸司法职能护航家庭教育


  沈某以赵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异性同居并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现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离婚。法院立案后,沈某突然申请撤诉,称女儿小耀以割腕方式阻止双方离婚。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知悉后,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并为小耀进行心理疏导。父母均认识到自身错误,承诺离婚后会努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环境。小耀意识到父母即使离婚也会爱护他们兄妹,表示不再伤害自己。案件以调解离婚结案。后沈某与赵某关系大大缓和,小耀回归正常学习及生活轨道。


  案例2


  保护非婚生子女权益


  王某与梁某未婚生育王小某,梁某不承认与王小某血缘关系。王小某起诉要求确认与梁某存在亲子关系,并要求梁某支付抚养费。经鉴定,王小某为梁某之子。法院认定梁某须支付抚养费,并参照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酌定抚养费。王小某对抚养费金额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期间,一审法院依王小某申请作出先予执行裁定,裁定梁某先行支付抚养费5万元。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在本案审理期间,发出全市首份针对非婚生子女抚养教育的家庭教育训诫书,对梁某未履行抚养义务行为予以训诫,责令其切实履行法定抚养义务。同时,该法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驿站对接,采取“法官+妇联+志愿者”的形式,引入从化区妇联、区青协志愿者对当事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法院还与教育部门协调解决王小某作为非户籍生的入学问题。新学期开学时,王小某顺利入读当地中学。


  案例3


  制止父亲粗暴辅导作业


  李某与麦某生育儿子麦小某,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并协议麦小某由麦某抚养。麦小某上一年级后由麦某辅导作业,当麦小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或被老师投诉时,麦某就会对麦小某拳打脚踢,抓头撞墙,甚至用绳子绑压在地殴打。麦某的行为导致麦小某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脾气变得暴躁,自掐脖子并多次离家出走。李某遂起诉要求变更麦小某由其抚养。


  对于麦某的粗暴行为,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庭审训诫,告知麦某不得以教育为名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要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及陪伴;若麦某仍不改正,法院将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且作为麦某是否适宜继续抚养孩子的重要参考。同时,法院联合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经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麦某认识到错误,书面承诺不再对儿子施暴及不再阻止李某探望麦小麦,麦小某表示谅解父亲,父子关系得到有效缓解,李某与麦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20:21:13 | 只看该作者
沉迷动画片怎么办?

   知心姐姐:

   你好,我今年上二年级了,我有一个明知很不好的习惯,但就是改不掉。这个习惯就是我很喜欢看电视上的一部动画片,觉得剧情惊险刺激,里面的人物本领高强很厉害,我也想像动画片里的人物那样。可是我的家人极力反对我看,觉得我看的动画片不仅没有教育意义,担心我会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动作而做出危险的行为,还会耽误我的学习。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想看这个节目,我该怎么办呢?——雨彤

   雨彤:

   小孩子爱看动画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我们大人如果看到感兴趣的电视剧,也会一集又一集不停地追下去。但跟小朋友不一样的是,大人们往往有一定的自制力,我们会自己控制“度”,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不会因为沉迷电视剧而耽误了其他事情。作为小孩子的你自制力不强,就很容易沉迷动画片,难免会让家人担心。

   沉迷动画片,容易对视力造成伤害,而且据调查发现,看电视时间越长,小朋友就容易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还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和思维创造力。因为所有动画片的情节都是设定好的,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你不用自己思考,而是被动地接受。动画片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年纪太小的你也许还不能分辨其中的好坏,这也是引起家人担忧的一点。姐姐觉得,看动画片可以,但你要先消除家人的担忧,要把握好一个“度”。

   家人觉得你看的动画片没有教育意义,那你可以让他们推荐一部好的动画片给你,或者是邀请家人陪你一起看,有家人陪着,也可以帮你分析动画片里的情节,告诉你哪些是不好的行为是不可以学的,这样更有教育意义。然后,一定要控制好看动画片的时间,最好控制在每天30分钟之内。除了看动画片,姐姐觉得你还应该找找其他更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多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多接触大自然,去运动、去画画、去阅读……当你觉得其他事情更有趣的时候,自然就会慢慢远离动画片啦。

   知心姐姐

   同学们,如果你们有什么心事跟困惑,可以通过写信或者发邮件的形式告诉知心姐姐哦。

   邮寄地址:梅州市沿江东路梅州日报社教育周刊编辑部知心姐姐栏目(收)

   邮箱地址:jkwwmzrb@163.com,请写上知心姐姐栏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08:01:11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封机仪式”
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发热议。正月初八这一天,山东济宁的一位家长为孩子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机封机仪式”,让孩子能专心学习。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孩子上交手机时的表情,那真叫一个“悲壮”,满眼的不舍和遗憾。不过,这孩子也算不错了,遵守规则,不吵不闹。陶小莫/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