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在乡村大地逐梦

[复制链接] 0
收藏
12
回复
95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6-4 13:30: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3:39 编辑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在乡村大地逐梦前行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31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杜梦园用农田测亩仪测量麦田面积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通过对讲机与父亲沟通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在整理刚收获的小麦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3:3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3:43 编辑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31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杜梦园在查看小麦饱满程度。新华社记者 高松龄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31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杜梦园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拿着对讲机跑向收割机,准备跟父亲换班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与父亲在忙碌间隙吃午饭。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3:3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3:45 编辑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展示刚收割完的麦茬高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在忙碌间隙休息喝水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村民驾驶三轮车等待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3:3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3:38 编辑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30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检修收割机,准备跨区作业。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5月30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关庙杜村,杜梦园检修收割机,准备跨区作业。新华社记者 高松龄 摄


   风吹麦浪,机器轰鸣。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一处麦田里,“00后”女机手杜梦园正开着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中穿梭。

  今年22岁的杜梦园,从小在农村长大,2023年大学毕业后,她决定返乡创业。起初,她的家人并不支持,他们希望梦园能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但杜梦园却说:“我热爱这片土地,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回馈家乡。”

  返乡创业一年来,这个农家女孩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家乡的农产品,空闲时间用镜头记录乡村生活。“选择留在家乡,走上农业道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杜梦园在短视频平台上写的个性签名。

  今年4月,杜梦园拿到了由鲁山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颁发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成为了一名持证女机手。“每次开收割机出门,村民都十分好奇,跑过来围观,干完活后他们给我竖起大拇指,说‘这妮儿真中’,想想还挺骄傲!”杜梦园说罢,嘴角扬了起来。

  “这几天给我忙活哩,都顾不上吃饭,喊我去收麦的电话一直响。”杜梦园说,“每天东奔西跑帮村民收麦,虽然累,但特别有成就感。”

  5月30日晚上11点多,收拾好行李,梦园和父亲连夜出发赶往开封,开启了她的第一次跨区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3:4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3:51 编辑

时光相册 | 养鹤的姑娘,这里的公路为你而歌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部

有一片21万公顷的大湿地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2023年6月29日拍摄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

从齐齐哈尔市区开车

前往扎龙自然保护区

会经过一段“音乐公路”

汽车从路面驶过时

便响起一段动听的旋律


这段旋律
来源于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歌词中的这位女孩
名叫徐秀娟
17岁便成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养鹤员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这是徐秀娟与湿地中的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3:5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4:02 编辑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1981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丹顶鹤。

由于丹顶鹤的特殊习性
当时保护区对丹顶鹤采取
“人工孵化+野外散养”保护方式
这种“半野化”方式成活率最高
野性保持最好
徐秀娟来到保护区后
爱鹤如命
由她单独饲养的小鹤
成活率达百分之百
她驯化的小鹤
能在她的带领下
到野外散步、觅食、捉虫
在她的指挥下腾飞、舞蹈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这是徐秀娟与湿地中的鹤。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1981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苇塘中拍摄的丹顶鹤。
江苏盐城是丹顶鹤的越冬地
1986年
徐秀娟受盐城邀请
揣着3枚鹤蛋
登上从黑龙江开往江苏的列车
在她的努力下
丹顶鹤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成功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徐秀娟生前工作照片。

她忘我地投入到养鹤工作中
可命运却如此残酷
在盐城工作的第二年
她因寻找走失的天鹅
疲劳过度
淹没在沼泽里
这个美丽的女孩
终年23岁
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
图片故事丨“00后”女机手——向下扎根
徐秀娟烈士的旧照(中)(2017年8月17日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4:0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6-4 14:04 编辑

徐秀娟牵挂的事业没有划上句号

几十年来

一代代驯鹤人接过火炬、续写奇迹
  1981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饲养人员正在给鹤群喂食
  1992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选择鹤蛋准备进行人工孵化
  2007年7月12日,扎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员夏艳精心照料刚出生11天的小丹顶鹤
  徐秀娟烈士的侄女徐卓毕业后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2017年8月17日摄)

多年来

通过采取长效补水机制

生态移民搬迁等方式

扎龙的丹顶鹤野生种群不断壮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4:05:43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4月26日,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开始向扎龙湿地补水。
  这是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首批搬迁居民安置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哈拉乌苏村泉畔家园(2018年7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2013年6月5日,游人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观看正在“放飞”的人工饲养丹顶鹤。
  2019年12月19日,丹顶鹤从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芦苇丛上空掠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4:07:33 | 只看该作者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当地主动救护受伤鸟类的百姓多了起来
  2011年10月27日,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受伤的东方白鹳做检查。这只腿部受伤并患肠道病的东方白鹳是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泰来镇居民闫子辉发现并救治后,被送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手中的。

  2018年8月25日,大庆市林甸县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放飞东方白鹳。

越来越多的丹顶鹤
在扎龙停留驻足、繁衍生长
1975年建区之初
扎龙的丹顶鹤总数仅140只左右
如今保护区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
稳定在300只左右
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
数量最多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地
  1983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丹顶鹤。
  1992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野外放养幼鹤。
  1992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两只白枕鹤带着它们的孩子在草丛中玩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14:09:23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7月5日,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在展翅飞翔。
  2008年7月3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一只丹顶鹤在引颈长鸣。
  2010年5月26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一群丹顶鹤从天空掠过,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2014年6月28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丹顶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