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120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12-3 15:4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11 10:17 编辑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这是12月10日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拍摄的仰韶中期粮仓基址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这是12月10日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拍摄的仰韶中期粮仓基址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12月10日,工作人员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12月10日,工作人员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12月10日,工作人员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这是12月10日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拍摄的屈家岭文化高级别大型墓葬中随葬的玉钺。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现仰韶中晚期粮仓群,目前共清理出16座粮仓基址。大量粮仓基址的发现展现了6000多年前原始贸易的辉煌,为探讨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是一处以玉石器制造交流为特色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新华社发(陈辉 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5:53:32 | 只看该作者
吉林农安出土青铜时代遗物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吉林农安围子里遗址部分新发掘房址。摄于2022年9月29日

    记者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本年度对吉林农安围子里遗址的发掘中,新发掘房址、墓葬、灰坑多处,并出土了百余件遗物。专家认为,对围子里遗址的进一步发掘,为构建西流松花江流域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材料。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围子里遗址出土的陶罐。摄于2022年10月27日
 
   围子里遗址出土的陶罐。摄于2022年10月27日  

  围子里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小城子村东北的松花江南岸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自2019年以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长春博物馆对围子里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发掘,发现各类青铜时代遗迹近百处,发掘出土各类遗物500余件。

  围子里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王义学介绍,2022年,考古人员对围子里遗址开展了新的考古发掘工作,新发掘面积547.5平方米。清理出各类遗迹24处,包含房址、墓葬、灰坑等。另外发掘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金属器等遗物101件。出土遗物以陶器居多,其中可辨器形有罐、壶、鼎、鬲、豆、杯、碗、钵等,另有各类骨器、石器、金属器,和近10万片陶器残片。

  王义学表示,经初步研判,2022年度围子里遗址出土的遗物年代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可分别对应嫩江流域古城文化、白金宝文化、汉书二期文化,以及西流松花江流域的田家坨子类型。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围子里遗址出土的陶罐。摄于2022年10月27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围子里遗址出土的卜骨。摄于2022年10月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5:57:35 | 只看该作者
广西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历经4年的改扩建,广西博物馆新馆11月28日在南宁建成开馆。博物馆改扩建后面积由此前的21000平方米增加至370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数量由之前的600多件增至3000多件。

   成立于1934年的广西博物馆,是省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喻湘泉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 16:28:42 | 只看该作者
广西博物馆展示陶瓷制作的辉煌历史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福建省德化窑的观音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陶瓷是古代中国人如何使用最好的粘土和釉料来展现高超的工艺和想象力的最好例子之一。各种各样的形状、图案和多彩的釉体现了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创造力的爆发。此外,艺术形式中常见的丰富的文化象征使陶瓷成为历史上中国的代名词。

   位于广西首府南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将在一个名为“魅力釉”的常设展览上展出其收藏的200多件陶瓷。

   展览展出了数百年前的名窑,如今天河南省的钧窑、浙江省的龙泉窑以及福建省的建窑和德化窑。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元代青花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展出的展品包括一个精心设计的元代青花(1271-1368)罐。袁庆华瓷器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中国艺术品之一,在拍卖会上往往会卖出高价。1980年在广西发现的一件展品描绘了优雅的缠绕牡丹和尉迟恭将军拯救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618-907)的生动场景。

   该展览是11月底在博物馆新大楼向公众开放的几场展览之一。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一个清代的带盖青花罐。[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省钧窑的三英尺燃烧器。[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清代法朗彩珐琅器皿。[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一个清代的粉彩梅瓶。[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清代的太白船。[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福建建窑中的一个侗族茶碗。[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09:4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8 09:49 编辑

杭州良渚:西周玉器“遇见”良渚玉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晋侯墓地出土的玉琮(左)和良渚瑶山遗址出土的玉琮

  良渚玉器是中国史前玉文化的一个高峰,而中国玉文化发展到西周时期,又登上了一座高峰。“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6日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开幕,“两大高峰”走到了一起。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的文物170余件(组),大多来自西周时期的晋侯墓地。晋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列入了2021年发布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而组合完整、器类丰富、制作精良、琳琅满目的玉器是晋侯墓地考古成果中最重要、最引人瞩目的构成部分。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晋侯墓地出土的玉鹿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晋侯墓地出土的玉组件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是孔子评价继承发展了夏商文化的周文化的名言。此次展览分为美与礼两大部分,通过展示西周玉器及少量金器、青铜器来呈现孔子所言的“郁郁乎文哉”的周代时代特征。其中“玉之美”分别以色泽、形制、纹饰等三个角度予以表现;“礼之玉”则阐释了西周“监于二代”在玉器上的表现,以及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审美创新。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西周玉玦组佩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西周金带饰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展出的西周青铜簋

  为体现西周玉器的传承性与同时代其他文物的审美共通性,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同时代的5件青铜器、2组金器以及良渚博物院藏良渚文化玉器,既延伸了历史纵坐标,又丰富了横向比较内容,从而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西周时期晋国玉器的时代特征。展览至2023年3月15日结束。

  记者:冯源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12:55:38 | 只看该作者
凌家滩文化展在皖开展 再现5000多年前古人生活面貌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12月7日,“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展。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等7家文博机构遴选了194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实现对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全景式展示凌家滩文化面貌、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的互动交流。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20:2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9 20:34 编辑

江苏建湖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遗存 出土钱币约1.5吨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图为钱币窖藏遗存发掘出的钱币。 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钱币。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考古工作者展示发掘出的钱币。钱币整齐分层平铺,成贯铜钱以草绳串联,钱币整体保存完好,多数铭文清晰,有“开元通宝”“大观通宝”“太平通宝”“崇宁重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等唐宋时期钱币。 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钱币窖藏遗存发掘现场。据了解,除少量的唐代开元通宝钱币外,大部分为宋代钱币。 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11月29日消息,近日,记者从盐城市建湖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该县冈西镇双墩村境内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遗存,已出土钱币约1.5吨,多为唐宋时期钱币。



中国东部发现的数千吨古钱币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2022年10月23日,工作人员在中国东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一个古钱币窖藏考古遗址工作。在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发现了一个古代钱币窖藏,其中包含1.5吨唐(618-907)和宋(960-1279)时期的钱币。(新华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09:5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11 10:20 编辑

古代王国揭示了它的秘密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在良渚文化中,骑在动物身上的人形神的徽章随处可见,显示了一个持续约1000年的统一宗教体系。[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编者按:2002年启动的一项旨在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国家综合研究计划,已导致对距今约3500至5500年的关键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它揭示了许多关于古代中国的秘密,包括早期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以创造多样性中的统一。《中国日报》采访了在这些地点工作的专家,解读他们最近的发现。

   从5300年到43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们搬到了浙江省杭州的一片沼泽地,在那里定居种植水稻。他们建造了一个复杂的水坝系统,并建立了一个特大城市,其特征是一个持续了近1000年的统一信仰体系。

   杭州良渚遗址的辉煌文明被认为是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关键线索,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将良渚市考古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鸟瞰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前,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文明。[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良渚遗址保存完好,”2006年发现良渚市的资深考古学家刘斌说。“过去几十年的考古成就足以证明一种与古埃及一样辉煌的文明。”

   刘的最新一本关于良渚遗址发掘的书于7月出版。

   1986年,刘参加了一次发掘,在良渚市附近的高级墓地出土了数百件精美玉器。它揭示了良渚文化中一个成熟的玉器生产行业,也是一个分层的社会。

   20年后,这位老兵发现了城墙的废墟,一座组织良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区性国家首都向公众揭幕。2009年至2013年晚些时候,人们发现了复杂水利系统的废墟。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第一个水利工程。

   “良渚文化有玉石、陶器和石头的生产链,有智能的水坝系统,还有一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城市。它为世界提供了长江沿岸文明的良好范例,”刘说。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王宁远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老虎岭遗址出土的一个大坝系统遗址工作,那里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表示,中国用来定义文明的标准是受到良渚遗址的启发。在西方,剧本被视为一种文明的关键标准。然而,中国将王国的外观视为标准。

   良渚文化中的文字证据尚未找到。但是,从1936年开始,该遗址的考古项目证明了一个发达的王国的存在。王说,良渚文化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杂的水坝系统,这是当时第一个此类水坝系统。

   “水坝是在首都建成之前设计和完成的,这意味着史前人类有详细的城市规划来建设公共设施,”王说,他负责考古项目,重点是古代水利系统。

   根据对大坝遗址的实验测试,人们认为大坝大约建于5000年至4950年前。据认为,该系统旨在运输货物、抵御洪水和灌溉稻田。城墙是200年后建成的。

   “我对复杂的液压系统感到震惊。当时人们只使用非常简单的工具。我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王说。他于2000年开始在现场工作,是第一个发现大坝的人。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人们在一个展示良渚市遗址的挖掘现场工作。[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自那以后,王和他的团队已经发现了30多座大坝,而且还远远没有完工。

   大坝的主要功能是将货物运送到首都,首都估计有2万至3万人居住。当时,一座容纳5000人的城市被视为大城市。

   王说,他们发现超过10米长的重型原木通过大坝系统被运到良渚市。原木上有洞,表明它们是绑在一起的。重型石头也通过该系统运输。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利系统,”王补充道。

   王说,当时的人们似乎对大坝建设很有经验,这意味着他们以前就生产过这种系统。然而,这一发现仍然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出土的此类文物。

   他说:“找到水坝比找到玉器和陶器等其他文物要困难得多。水坝是用泥土和植物建造的,仅靠挖坑很难辨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盘,通常用于宗教仪式。[照片提供给《中国日报》]

   即使挖了一年也找不到任何东西是很常见的。例如,今年,他的团队只发现了一件陶器。

   王说,良渚遗址大坝系统的发现可能为中国考古学家提供一个新的前景——他们可能会在其他遗址发现类似的公共设施。

   中国史前人类主要耕种稻田,这类水利工程与农业密切相关。

   “也许它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特殊考古方向,”王说,他解释说,当时,西方的人们主要种植不需要灌溉系统的作物,就像稻田所需要的那样。他补充说,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水坝规模很小,主要用于防洪。

   老虎岭遗址遗址公园于7月向公众开放。它位于良渚市西北部,展示了大坝,其中一些大坝高达30多米。

   去年,尧山遗址遗址公园开放,其中大部分玉器都是从不同社会等级的墓葬中出土的,其中包括一座被认为是统治者的墓葬。在良渚文化中,玉器制作技艺在中国和亚洲达到了顶峰。它反映了一个高度分层的社会。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在良渚遗址的一座统治者墓中发现的玉斧上刻着神的徽章

   1986年,在一位统治者的墓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5公斤的玉石,称为“琮王”。“琮”是一种圆柱形物品,外角呈方形,是良渚文化中的标志性物品。丛王是同类中最大的一个,它太大、太重,无法佩戴,因此表明了墓主人的地位。

   墓中还发现了一把巨大的玉斧,象征着军事力量。玉斧和琮上都刻有一个特殊的徽章:一个骑在动物身上的人形神,这是良渚遗址其他玉器上随处可见的图案。

   “良渚文化中的玉是一种统一整个社会的媒介。它上面的徽章从未改变。它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宗教体系,持续了近1000年,”王说。

   这也证明,在一个人们来自不同地方的王国里,会有一个统治者来控制这个王国。王的团队发现了许多坑,证明在首都有各种各样的玉石制作作坊。有些是为社会下层而生的,有些是为贵族而生的。

   当时,手工作坊蓬勃发展,比如用石头、陶瓷和木材生产物品的作坊。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自中国不同的地方。根据最近对附近河流中发现的骨骼碎片进行的DNA测试,一些可能来自中部地区,另一些来自南部。

   良渚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一个美丽的岛屿,湖泊和河流贯穿大地。城外种了一排排稻田。在一家大型仓库中发现了大米的踪迹,能够储存多达200000公斤的大米。它是在城里发现的。

   “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文明,由史前人类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王说。

   姚惠民的家在距离良渚市约两公里的一个村庄。这位36岁的老人在该地区长大,亲眼目睹了这座新石器时代城市的考古进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去年,在她的村庄里发现了一系列墓葬。其中一座——一位女贵族的陵墓——在她的房子旁边被发现。挖掘工程开始后,姚和其他村民搬离了他们的房子。

   “我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享受着我们祖先共同拥有的土地。这里的生活在继续,从未停止,”在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工作的姚说。良渚遗址是一个负责良渚遗址的管理和保护的政府机构。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良渚市是尧山遗址的遗迹公园,以墓葬和信仰体系为特色,加上最近开放的以大坝为重点的老虎岭遗址遗迹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的全面视角。

   据姚明介绍,尽管疫情大流行,2020年后,良渚遗址的游客数量达到了500多万。它在那些想发现和了解中国文明起源的人中很受欢迎。

   在良渚遗址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考古学家王说:“良渚文化的总体故事是由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描绘的。我们将专注于更详细的项目,以揭示一个生动的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0:2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12-11 10:28 编辑

5000年前已与良渚文化双向交流?破解岭南文明起源阶段重大“谜题”

来源:南方plus 李培

       ■问脉南粤


  如果说,距今80万至60万年前的云浮郁南磨刀山遗址揭开了关于岭南文化源头的遐想,那么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东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则揭示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历史图景。


  今年是粤北石峡遗址发掘50周年,当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曾轰动全国。如今,随着岭南文明起源阶段又一重要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发掘展开,关于岭南文明起源阶段的诸多“谜题”正被逐步破解。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文明起源阶段广东重大考古发现(部分)。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三代,广东所处的岭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怎样的文化互动交流过程?岭南地区文明早期发展进程是如何推进演化的?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岩。


  岭南文明探源有何意义?


  “重瓣花朵”式华夏文明圈的外层面貌


  南方日报: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岭南占有怎样的位置?


  李岩: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说及区系类型理论,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先秦,把中国分成6个文化区,岭南位于“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面貌特征。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提出“多重花瓣”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岭南地处“重瓣花朵”式华夏文明圈的最南边。从北向南,中原为中心,然后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处于长江中下游这重花瓣结构的外层。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英德岩山寨遗址出土玉钺。


  南方日报: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考古工作,有哪些重点?需要破解哪些重要问题?


  李岩:苏秉琦先生提出:“石峡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他认为,石峡文化是我们了解岭南文明起源的一把钥匙,也是认识中国古代南方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人民交往的重要窗口。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韶关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玉琮和陶三足盘。


  严文明先生曾多次跟我谈到,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考古工作非常重要,是西汉南越国所以建立的基础;还有一位是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赵辉先生,早年曾受严文明老师委派,对于广东史前考古展开过一系列田野调查工作。近10年他多次来到广东考古遗址现场,提出了一些有预见性的观点。他认为,广东史前阶段考古首先要把基础研究做好,包括实物史料的编年和文化谱系的建立;第二要牢记考古学的目标——复原古代社会,用考古学资料重构岭南早期社会文明面貌,这个历史过程就是岭南文化中国化的过程。


  在我看来,岭南地区文明探源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岭南地区的地位、作用和状态,即距今五六千年前到夏纪年之前岭南地区的文化社会面貌;二是从夏纪年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中原地区已开启夏商周之王朝时代,岭南何以成为国家的南疆,并出现了大都会广州?且这个都会对此后20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这是广东考古需要回答的问题。


  史前与岭北地区如何互动?


  岭南几何印纹陶文化向北输出


  南方日报:从广东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来看,岭南地区进入1万年前之后,在迎来文明曙光这一阶段呈现怎样的历史图景?


  李岩:从7000年前到1万年前时间阶段,是目前广东考古学遗存编年的缺环时期;7000年前左右的环珠江口咸头岭文化,从出土白陶、彩陶看到,岭南地区明显受到来自西北方向,即长江中游地区如湖南史前遗存等影响。五岭南北地区在精神领域以彩陶、白陶为载体的交流开始了,这也意味着岭南地区拉开了成为中华文明南方分布区进程的序幕。到了距今约6000—5000年前高明古椰贝丘遗址时期,“风向”变了,出土的陶器中可以明显看到来自触马家浜和良渚文化的因素,也就是说,岭南开始受到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影响。到了5000年前左右的石峡文化,更明显受到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彩陶圈足盘和印纹泥制陶尊。


  这一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了来自陆地的交流,还有来自海上的交流。以大湾区这一概念来看,香港地区发现的几处史前遗址,西贡的沙下遗址、大屿山深湾遗址,可以看到和早期良渚文化非常相似的陶器,龙虎滩遗址发现了来自崧泽文化影响的陶豆。它们较多地出现在沿海区域,很可能就源于海路交流。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佛山高明古椰贝丘遗址航拍图。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古椰贝丘遗址出土骨针和腰檐釜。


  因此,岭南在史前文化阶段孕育了“聚三江、海陆通衢,经三代、岭南出都会”的格局,南岭并非难以逾越的大山大岭,反而在岭南南北形成了容易交流的文化格局。


  岭南地区距今5000—4700年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广州从化横岭遗址,出土了几何印纹陶——一种高温烧造拍印几何纹路的陶器,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大约从6000年前古椰遗址阶段开始,它们在广东最早出现,到横岭遗址时期普遍出现,在之后4000多年前与良渚文化几乎同时期,广东的几何印纹陶开始向北输出,传到了江西、浙南、闽北等地。也就是说,在几何印纹陶文化区域中,岭南占据发端性的地位。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广州从化横岭遗址出土的高温印纹陶器。


  这意味着,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史前阶段,岭南和长江下游的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等通过海路交流对南方区域产生影响,岭南处于良渚文化一整套用玉制度所代表的文明等级社会文化圈的西南边界。但岭南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没有中断,石峡文化遗址有来自于长江中游地区的稻粟混种农业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岭南的几何印纹陶又向北输出,与岭北地区构成了文化“双向”互动过程。


  与良渚文化等对比有何特征?


  岭南史前原始瓷技术具有世界意义


  南方日报:处于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石峡文化,受到良渚文化影响,又有怎样的不同之处?


  李岩:良渚遗址出土了水坝等一些庞大的、动员大量人力的公共设施。在墓葬区,身份地位极高的墓葬出土了玉琮、玉钺等,高等级的墓集中在一起。而在广东的石峡遗址和岩山寨遗址,随葬比较多玉器的高等级墓葬,仍然还混在家族或氏族墓地中,说明等级社会的分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良渚文化的程度。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玉钺。


  可以推测,这一时期,广东的石峡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保持了发展同步,受其强烈影响,但也具备自己的鲜明特征。良渚遗址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玉琮、玉钺,大部分是崭新状态随葬的,专门为死者定制。但石峡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玉器,大部分都是使用过的,而且是二次葬时埋下去的。这意味着墓主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地位,但为他举办二次葬礼的人很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这里要提到岭南文明探源考古工作开拓者之一朱非素先生,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些判断,离不开朱非素等老一辈考古工作者严谨扎实的田野考古工作。朱非素先生编写的《石峡遗址——1973—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曾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评为“金鼎奖”。


  南方日报:岭南史前文明高温印纹陶的发现,为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李岩:一方面,进入西周之后,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在不断深入。西周最核心的礼制波及了岭南地区,其代表就是博罗横岭山先秦墓葬群,出土铜甬钟、青铜鼎等,出现所谓的“钟鸣鼎食”。另一方面,广东先秦遗址中发现了高温印纹陶、原始瓷等陶瓷技术。在粤东地区浮滨文化遗址,潮州和梅州大埔等地,发现了夏商之际的原始瓷。结合史前时期的发现,从温度较高的陶器到原始瓷,广东是各阶段技术比较完备的原始瓷产地。对比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温陶器的出现则比岭南晚了一步。因此,岭南史前高温印纹陶和先前时期原始瓷的烧造技术发明,是居于领先的,对于后世陶瓷之路可能具有发端性的重大影响。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博罗横岭山遗址出土西周钟和越式鼎。

  我认为,夏商周时期中国东南地区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文化区的形成,与中原、长江流域青铜器文化区,以及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青铜时代文化的多样性。


  未来有哪些谜题要破解?


  寻找夏商时期广东原始瓷窑址


  南方日报:对于岭南地区的文明探源,您觉得应展开哪些考古工作?有哪些建议?


  李岩:关于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未来几代广东考古工作者共同努力。前面提到,潮州、梅州大埔等地原始瓷烧制窑址,需要我们进一步大范围调查、寻找。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夏商周三代的重要问题是,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怎么进入到珠江三角洲的,经历怎样的历史过程?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粤东浮滨遗址出土原始瓷豆。


  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里记载,秦五路大军下岭南,“一军处番禺之都”,这说明先秦时的番禺是存在的,和我们现在脚下的番禺不同。根据广东目前发现的一些战国晚期考古遗址,广州黄埔、增城的一些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稻米小米混种情况,可以明显看到石峡文化向南对珠三角的影响;进入西周春秋之后,发现了不少高等级的古南越族贵族墓葬,但先秦的番禺(广州)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展开考古调查。


  对于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诸多问题,接下来围绕岩山寨遗址考古发掘,我认为有几个工作方向值得重视:第一,完善一万年前以后广东史前考古编年;第二,围绕岩山寨考古发掘,把广东石峡文化的绝对年代表建立起来;第三,寻找夏商时期原始瓷在广东的窑址,这对后世世界文明可能产生过重要影响;第四,建议省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围绕“何以广州”展开考古工作;第五,与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学者展开合作,共同探讨研究水稻南传之路。


  【记者】李培

  【海报】刘玉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1:04:20 | 只看该作者
安徽芜湖繁昌人字洞遗址第十次野外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河南黄山遗址发现6000多年前粮仓群

   自2022年5月14日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的考古专家们,对繁昌人字洞遗址开展第十次考古发掘,经过两轮近三个月的野外考古发掘,繁昌人字洞遗址第十次野外考古发掘工作于日前全部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将对这次发掘出来的异仓鼠、中华乳齿象、犀牛等动物化石开展进一步清理分析研究工作。

   据了解,人字洞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之一,将中国古人类生存的时间推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对探讨东亚人类起源、早期人类扩散、生存方式及早期人类演化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今年11月,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入选“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肖本祥摄(人民图片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