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类App暂下线,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复制链接] 0
收藏
6
回复
32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2-14 13:04: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2-14 15:17 编辑

拍照搜题类App暂下线,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来源:南方网 谢伟锋

拍照搜题类App暂下线,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提出,暂时下线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相关App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条格言道出了学习的真谛。就学习的科学逻辑而言,破解题目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实弹演练”,其结果可用于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这个过程一定是不轻松的,但却无比重要。因为通过“问”与“答”,学生的知识储备完成了从“入眼”到“入脑”的完整体系。然而,一些作业APP“题目一拍就能出答案”,学生不用思考便可轻松完成作业,不利于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是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拍照搜题等作业App看似是给答题按下了快进键,却也忽略了学习应有的苦心孤诣——没有答题的头脑风暴,哪来答案的水落石出?倘若靠拍照解决问题变得习以为常,试问考场信不信这套行为准则?“双减”之下减的可不是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千秋大业,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考验。作业APP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扮演的只是“轻推一掌”的角色。但一些作业软件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找准位置,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理念不仅不利于学习思维的养成,更可能让孩子与手机之间产生过度的亲密感,这些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几道题的体量。因此,让拍照搜题等作业App暂下线,是对教育APP发展理念的一种厘清。它不仅仅是从行业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更是为了重申教育本身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小小的作业APP,折射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新场景,也凸显出实际层面的新矛盾。新技术是大势所趋,潮流不可阻挡,却也要审慎对之。拍照搜题等作业App凭借技术吸引用户,但最终与学习南辕北辙,暂时将其下架,符合对知识养成的客观认知。如何让作业APP在良性发展轨道上施展拳脚,需要尊重学习的规律以及严谨的态度。要在技术上做到这点不是难事,真正需要归位的,还是不被利益所左右的初心。从“下架”到“回归”,作业APP能否完成自我救赎,我们拭目以待。(南方网谢伟锋)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0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2-14 15:16 编辑

校外教育不应喧宾夺主

   近年来,校外教育“野蛮生长”,快速扩张,数量、规模发展之快势不可挡。根据相关统计,在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之后,校外培训机构总数在2019年新增到达近60万家峰值,2020年又新增40余万家,注销10余万家,机构总数远超同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生源从中学生、小学生直到学龄前儿童,从临考备考变成常规补充,从课后补习变成超前学习,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

  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等,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校外培训成为教育秩序的干扰者,他们钻了教育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不完善的漏洞,不注重开展全过程教育,只关心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开展“应试”培训,超前教、超前学,偏离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课时安排、教育程序,完整、系统地接受义务教育的轨道,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秩序,更有甚者,一些培训机构连相应的师资都没有,仅仅学会了一些营销套路和自我包装的话术,就敢兜售自己的“特色”教育,蛊惑家长放弃义务教育,用校外培训取而代之,实在是误人子弟,危害极大。

  不难发现,许多校外培训机构早已忘记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它们将教育教学当成营利的工具,利用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心理营销,推高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和依赖,最终将没有选择权、缺乏判断力的孩子们,赶羊一般赶进了培训机构。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节假日,不在培训班里坐着,就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使得不少孩子失去童年、失去自主、失去生成志向的最佳时机,背上超重负担,损害身体健康,形成被动型人格。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都奉献给校外培训时,在孩子眼里,再五彩斑斓的生活仿佛与他们无关,再绚丽多姿的人生也是一种想象,违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可能影响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长远幸福,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发展、民族前途,更是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

  校外教育作为民办教育机构,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设计上,都应当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教育标准,对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要“零容忍”,重拳出击、严肃查处,对没有办学资格的要坚决取缔,使校外教育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的基本价值,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校里“吃饱吃好”,同时,教育部门要切实把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落到实处,从源头上压缩校外教育的生存空间。

  归根结底,义务教育是倾注了我国无数教育工作者心血的、凝结着几代人教育经验和智慧的系统教育,是民众最可靠、最应该依赖的现代教育模式,没有任何一种校外教育可以替代。正如“零食”不能替代“正餐”一样,校外教育不能也不该喧宾夺主,只能作为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南方网乐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07:28 | 只看该作者
治理教育乱象,托举民族未来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表明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维护群众利益的鲜明态度,也指引着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就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把发展教育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路爬坡过坎,一路栉风沐雨,中国教育的阳光洒在广袤的华夏大地,照亮了无数孩子的梦想,也照亮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征途。


  然而,在教育事业欣欣向荣、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一些教育乱象却屡屡走进大众视野。“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引发社会关注”……在小学教育课堂深耕多年的王欢委员,对当前的教育问题直言不讳。无论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还是一些开发商让名校招牌沦为“售楼招牌”,无论是部分线上培训班卷钱跑路,还是学生以上培训网课为由沉迷网络游戏……这些教育乱象不断贩卖教育焦虑,收割流量,攫取资本。当“内卷”成为时下学生群体内部的流行词,这种打着教育旗号却坚持流量第一、利益至上的手段,苦了家长、累了孩子,也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甚至会侵害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些教育乱象“野火烧不尽”,固然有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因素,也是源于“唯分数论”的指挥棒。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不难理解,他们一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一边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一些唯利是图者正是抓住“家长焦虑、教育功利”这些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在基础教育上大做文章,助推教育乱象野蛮生长。因此,当“教育焦虑”的虚火越烧越旺,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合力解决这些教育问题。


  教育,先是立德树人,再是传道解惑。“没有分数过不了高考,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孩子们有了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有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才有能力去创造人生、赢得精彩。当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渐低龄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摆正心态,回归理性,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孩子们淡化竞争、学会合作,防止走入盲目从众攀比的怪圈。实际上,让孩子参与课外培训、提升能力无可厚非,但课外辅导也并非灵丹妙药。针对孩子自身需求,理性为孩子确定成长计划,或许才是让其健康成长、茁壮成才的最佳良方。


  客观来讲,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走向优质均衡,或许所谓的教育乱象就会失去市场。因此,教育乱象的治理有赖于良好教育生态的培育,这需要规范引导、有效监管和强力惩戒。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着力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门要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回归教育本质,提升教育素质,加强教育改革,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对教育乱象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引导培训机构规范运营、科学发展,避免群众利益受到损害。


  治理教育乱象,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推动教育公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家长摆正心态,行业加强自律,监管时刻在线,共同打造教育的良好生态,推动教育均衡性发展,才能让孩子尽情沐浴教育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南方网徐美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09:11 | 只看该作者
重视文化课成绩,严把艺考大关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此次意见明确,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推进省级统考、减少校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招生质量,防范部分学生、家长功利性报考,推动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更为公平、合理、科学。这样的艺考改革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有助于清除艺术类专业考试存在的一些痼疾。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类专业考试录取对考生的文化课要求不高,这让一些学生与家长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小,一些艺术学科的考试又没有足够明确的标准,还可能给一些人“暗箱操作”的空间,滋生艺考腐败。

  更何况,文化素养的欠缺并不利于艺术生的长远发展。文化和艺术专业是相辅相成、互相裨益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文化功底,其“艺术之路”也难行之长远。所以,重视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非苛求,而是提高招生和培养质量的必由之举、深远之计。

  此次意见要求,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的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就能倒逼艺考生重视文化课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此次艺考改革,是对艺术类专业考试“重专业轻文化”倾向的必要纠偏。意见也考虑到少数具有艺术天赋而文化成绩不佳的考生,提出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对极少数在省级统考、校考中成绩均非常优异的学生,或者在相关专业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所以,意见对艺术类专业考试“重专业轻文化”倾向进行纠偏,也避免了矫枉过正,通过“特事特办”,给少数“偏科天才”打开了大门,避免他们遭到埋没。

  提高文化成绩要求,防范功利性报考,能够避免艺考“偏航”。需要各地能够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招生和培养质量,让艺考回归本位。(南方网戴先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10:45 | 只看该作者
运用体育成就更全面的教育

 中国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创造了历史!在8月1日晚上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获得了第六名,再次刷新黄种人百米跑纪录。这个瞬间,值得所有国人铭记!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目前是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此前,他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同时也是该校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在暨南大学期间,尽管训练和比赛任务繁重,但苏炳添从未放弃学业,即便落下了课,也会及时补上。

  不仅是苏炳添,男子跆拳道铜牌获得者赵帅,是西南大学在读博士;中国女篮队长邵婷,是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是苏州大学在读博士……高学历运动员频频夺金、创造历史背后,反映出中国体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教体结合的路子,并在这个方向上步入了良性发展。

  体育强国之强,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健康关口前移,从治病到防病,体育成为其中关键一环。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体育教育的权重、弘扬体育教育的价值,是确保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必修课”,也是快乐成长的“必修课”。正如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说:“运动对我帮助很大,所谓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什么的,我没什么感觉。”

  体育强国之强,不仅仅在于竞技运动水平高,在世界赛事中获得金牌多,更在于运动员意志品格的塑造。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指出,运动中形成的良好品质可以迁移到人的意志品格,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且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确,在运动中,人们既能感受到胜利的荣耀和突破的成就,也能通过养成运动习惯的过程,进行心理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塑造。

  换句话说,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体育和文化课不能共存、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体育和教育的有机融合,能让教育的成果更加扎实,也会让体育的作用更加彰显。比如,长跑不仅培养我们的毅力,更教育我们如何合理资源分配;篮球足球教育我们团结协作;体育比赛教会我们从容面对输赢……这些恰恰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体育并非简单的伸展手脚出出汗,依靠体育、运用体育,将成就更全面的教育。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让体育成就教育,让体育启迪人生,让体育伴随一生,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只有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才能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方网安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12:16 | 只看该作者
家委会众筹装空调,“自愿”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近日,长沙周南梅溪湖中学发生了一起引发网友热议的事件——在初一各班家委会主任的带动下,每位家长都被要求缴纳200元班费,用于“自愿”在教室安装空调。而且,这些空调要在学校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还只能是9600元的格力5P立柜空调。学校还要求,班级毕业后空调由家委会捐赠给学校统一处理。

  买空调一事名为自愿,实际上却与强迫所差无几。家委会一声令下后,群里的付款接龙便营造出一种强大的群体压力。如果不给钱,家长难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穿小鞋。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即便心怀不满,在台面上往往也会选择忍气吞声。

  这样的行为名为民主,实际上却出自学校的授意。家长以众筹的形式在指定供应商处购买空调,并在孩子毕业后将其捐赠给学校,这实际上是学校公布的《2021年度长沙市周南梅溪湖教室空调安装方案及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而家委会不过是一个传达者。既然家委会的权力不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授意,那这十几个“家委会主任”自然代表不了全体家长。

  变质的家委会,已经由家校沟通的平台转变为了学校的权力代理。这种权力的可畏之处,就在于它上有学校这个靠山,而学校也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在灰色地带中徘徊。正所谓庙小妖风大,哪怕再微不足道的权力,在失去监管之后也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家委会、业委会、学生会……常常被冲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的,恰恰是这种半自治性的组织。前不久,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几名学生会成员就被曝在查寝时作威作福,摆出一副煞有其事的“官样儿”;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之际,深圳某中学家委会“众筹送礼”的新闻还历历在目。家委会权力边界的模糊,极易引发家校冲突。

  越过家委会这个掩人耳目的缓冲带后,让我们把矛头对准空调事件的核心:学校的教育乱收费问题。空调作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却要由家长负责购买、安装,这本就是一件荒谬之事。周南梅溪湖中学是由长沙市教育局直接创办并管理的公立学校,涉事的初一年级更是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集资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些——正如网友所言:今天是空调,明天可能就是空气净化器,后天会不会连课桌板凳、话筒音响、粉笔黑板擦都要家长出钱了?更何况,学校对空调供应商、型号的限制,也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私相授受的因子。

  9月3日,湖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对学校和教师以家长委员会自愿为名收取费用的行为,视同学校违规收费。要解决学校借家委会之名集资的顽疾,还需更多这样的明文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做到决策透明化、民主化,让它从学校的“权力掮客”真正转变为给学生做实事、解难题的组织。此外,不妨开辟一些家校共治的新形式,如从原先的家长包办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与组织能力。这样一来,才能驱散家委会“自愿”背后的阴云。(南方网王沛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3:14:19 | 只看该作者
相谈甚欢|双减落地新学期!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确定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等9个城市作为全国试点。目前多个试点城市均已出台实施细则或相关举措,在减轻中小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效能增强,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双减”政策的相关举措规定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取消成绩分班和重点班后,学生的分班标准是什么?不加筛选的随机分班是否会导致班内学生能力差距加大,是否会增大老师的教学难度?取消一二年级的书面作业和考试是否会影响学生对于考试的适应性?……本期《相谈甚欢》将针对“双减”出台后的各项措施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主要内容

  02:02 “重点班”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02:42 优质教师资源的短缺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制定师资分配的标准

  04:05 口头作业并不能完全检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果

  05:00 政策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可以灵活改变纸笔考试的形式

  05:25 考试这一形式值得保留,中小学阶段的考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把控能力、心理调节能力

  07:06 公开与私下讨论排名的意义并不相同,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程度也不同

  07:42 刻意淡化排名可能会导致将来难以适应社会上的竞争

  07:54 重点并不是是否保留排名,而在于老师家长对于排名的态度

  10:12 根据成绩排名来选择座位,名次优先可拥有更多对座位的选择权对学生学习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10:36 综合学生的身高、成绩、课堂表现、个人意愿等方面来协调座位并定期更换或许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

  13:00过重的培训负担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降低

  13:50 校外培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一种主动接受变成了被迫的填鸭和内卷

  14:45 校外培训还是得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消化和吸收的时间

  15:07适当的校外培训有助于补短板和知识拓展

  17:12 以时间作为布置作业多少的标准似乎不太科学

  18:50 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缺少了巩固知识的途径

  20:35 设立睡眠时间标准有必要,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措施来保证其睡眠时间

  21:05 没有完成作业也要按时睡觉的规定可能会成为学生拖延和不完成作业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