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汕头为什么叫做“汕头”
汕头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时期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但相对于潮州古老悠久的历史,汕头本身只能称为“百年商埠”。
汕头市开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波涛滔滔的海湾,因近几百年来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海底浮聚起来。 元代时,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称为“厦岭”,1575年,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那时的汕头因为出海比较方便,定居的渔民越来越多,很快就成为闽粤沿海的一个对外交通的港口。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沙汕头炮台);1809年又称“沙汕头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条约规定辟潮州为通商口岸,但由于潮州城区民众的强烈反抗,使得外国人主动放弃在潮州城区贸易,改而选择了相对安全的汕头进行贸易。
到了1860年(咸丰十年),应西方列强要求,汕头正式对外开市,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设海关的口岸。恩格斯在其著作《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书中指出“汕头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自此,汕头开始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安全的环境,逐渐超越了潮州城区,成为了粤东的经济中心,又称“汕头埠”。
1921年,汕头与澄海分治,成立汕头市政厅,正式称为“汕头市”,但仍隶属潮循道管理;1958年,设立汕头专区,潮汕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开始向汕头转移;1981年,设立汕头经济特区;1991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潮汕地区分为三个市,汕头市成为其中的一个市。
如今汕头市的“汕”字有三种解释,一说海滂之高地为汕;一说汕为鱼游水貌;一说汕为捕鱼之所。旧时,濒海多设栅薄以捕鱼。所以,汕也指捕鱼之所。沙汕头的最早居民是捕鱼人、晒盐人,后来才有商船来往,才有海员和商人。据此判断,可能因为当时是捕鱼的地方,故称汕头。
然而汕头又被称为“鮀城”,“鮀”字典解释是指一种淡水小型鱼类,据《潮州府志》解释,因为汕头位于鮀济河出口一侧,三面环水,形成半岛,且曾属鮀浦司管辖,又盛产鮀鱼(别名小鲨鱼),因而称为“鮀岛”。
另一种具有历史依据的说法是:一来是据有关历史考证,现如今的金平鮀江街道的蓬州片区有部分先民是在元末明初由中原迁移此地以逃避战乱,逐以捕渔为生,自然的,蓬洲片区也就成为了汕头市区最早有人在此居住的地方。
二来是因为当时汕头市区称着为鮀浦三都府(鮀浦巡检司或鮀浦渔政司),所以蓬洲所城民间俗称为鮀浦城简称"鮀城"。另据《澄海县志》记载的:"鮀浦蓬洲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而澄海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才置县"。所以在汕头鮀浦一带有句俗语说"未有澄海县,先有鮀浦城"。
之后随着1921年后,澄海县开始废都设区和汕头埠不断繁华,管理职能机构以及市镇贸易才逐渐被汕头埠所代替,而"鮀城"的称呼也就伴随着鮀浦蓬洲城的影响力渐渐退出历史而淡出了蓬洲所城,转而成为了渐渐繁华的老汕头埠(即现在的老市区)的别称一直沿用了下来。
来源:汕头商业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