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广东万里碧道怎么建?规划蓝图正逐渐清晰。
7月25日,省河长办组织召开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咨询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41位专家获聘为“广东万里碧道专家委员会”专家,并就《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
这份指导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纲领性文稿透露: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将分三步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将构建“一湾三片、十廊串珠”碧道空间格局:即打造“江河安澜的雨洪通道、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诗情画意的休闲文化廊道、水陆联动发展的滨水发展带”,形成“三道一带”的空间范围。
2020年5月完成“1+10”省级碧道试点
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2018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碧道工作专家、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介绍,广东有1.1万条河流,长度达6.6万公里,农业以水为脉,城乡临水而建,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活动人群约8035万人,占全省人口八成,开展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可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最终使广东万里碧道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
今年5月,省河长办已确定11个碧道建设省级试点,总长度达180.09公里,分布于18个地市。
此次《征求意见稿》显示,万里碧道规划范围为广东省全域所有水系,以“构建山海连通的河川生态廊道,建立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水系,营造彰显南粤特色的魅力水岸,促进区域平衡的绿色发展带”为目标。
规划期为2018至2035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到2020年5月,基本完成“1+10”省级碧道试点任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初步建立“广东碧道”品牌。
第二阶段是全面推进,骨架成形。到2022年,初步建成不低于5000公里的万里碧道,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第三阶段是碧道成网,人水和谐。到2035年,全省碧道总长度达到2.73万公里,河湖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基本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的碧道网络。
还将建设十条特色廊道
“根据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碧道类型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村型、自然生态型四类。”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建设都市型碧道;其他城镇建设城镇型碧道,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粤东粤西粤北广阔农村地区主要建设乡村型碧道。粤北生态保护区重点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依托生态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地区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构建“一湾三片、十廊串珠”的广东碧道空间格局。
一湾:是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建设湾区岭南宜居魅力水网。空间范围为珠三角九市。湾区碧道将重点解决区域河流水网水体黑臭、水生态损害、水域空间侵占等突出问题,主要建设都市型碧道,注重推进治水、治城、治产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魅力湾区、彰显岭南水乡特色,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都市亲水空间。
“三片”则为:粤北秀丽诗画河川片区、粤东历史文化长廊片区、粤西绵绣生态田园片区。
粤北片区空间范围为北江流域全域、西江流域和东江流域大部分,主要由韶关、清远、河源、云浮四市组成,主要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结合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特色资源,适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休闲游憩系统。
粤东片区空间范围为韩江流域全域和粤东诸河流域全域,主要由汕头、梅州、汕尾、潮州、揭阳五市组成,该片区碧道重点解决水源涵养和保护、水土流失、水环境治理等突出问题,主要建设城镇型和乡村型碧道。
粤西片区空间范围为粤西诸河流域全域,主要由阳江、湛江、茂名三市组成。重点解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排涝等突出问题,主要建设城镇型碧道和乡村型碧道,重点推进鉴江流域范围内、湛茂阳三市中心区及下辖各县(县级市)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范围内的碧道建设。
未来的万里碧道中有哪些精品线路?
马向明介绍,“广东万里碧道中还将建设十条特色廊道,彰显广东美丽诗画与河湖特色。”其中,依托东江—石马河打造饮水思源生态长廊;依托西江—磨刀门水道打造通山达海黄金水道;依托北江—东平水道—潭洲水道—沙湾水道打造南岭山水画廊;依托韩江—梅江打造历史文化长廊;依托鉴江打造小城田园风光带;依托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区打造环湾魅力海岸;依托珠江—平洲水道打造都市碧道;依托流溪河打造流溪碧道;依托东江南支流—东江北干流打造水乡碧道;依托潭江打造侨乡碧道。
碧道规划实施情况拟纳入河长制考核
“万里碧道可不仅仅是治水工程或者景观工程。”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水环境治理、水安全防卫任务重;处于工业化转型期,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宜居条件要求高;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所以广东拟通过碧道建设推动河湖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转型、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对此,《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五大工作任务。包括:全面推进河湖水环境治理,实现河湖碧水清流;全面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构筑河川生态廊道;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韧性安全水系;全面营造河湖水系主题特色,助推转型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河湖休闲惠民品质,打造特色魅力水岸。
当中,与公众最为关心的江河水质息息相关的——全面推进河湖水环境治理被放在首要任务。《征求意见稿》提出,针对问题突出的练江、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深圳河、淡水河、石马河、东莞运河等7条重点河流开展水环境整治,实施黑臭水体歼灭战,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措施,实现碧道水域水质达标。
《征求意见稿》显示,以各大江大河的主题功能特色,即东江饮水思源生态长廊、西江大河风光黄金水道、北江南岭山水画廊、韩江历史文化长廊、鉴江小城田园风光带、湾区岭南宜居魅力水网,讲好河流流淌伴生的文化故事,彰显河湖特色。
在保障机制方面,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拟由省河长制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全省碧道规划和建设工作,省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协同做好碧道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本辖区碧道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的碧道建设工作。省拟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河长制考核。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碧道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桥梁
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十分重要,一是将治水作为一个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形成全循环的系统治理。二是行洪通道更加顺畅,提高了防洪标准,并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三是碧道建设城乡协同推进,带动交通、新型城镇化、生态旅游农业等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四是在文化层面上,以东江为例,碧道建设可以将流域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气息凸显出来,把历史人文资源串联起来。所以说,万里碧道建设架起一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对带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
碧道规划强化治水及防灾减灾联系
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是针对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东省快速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灾害问题、河湖生态问题以及宜居环境需求等问题提出的重大举措。广东万里碧道在规划中要与现行的流域规划、生态规划等有机联系结合,强化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及防灾减灾体系的联系,注意结合万里碧道建设区域内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创新支撑的绿色发展特色与目标,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牌。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谢庆裕 实习生 卢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