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博物馆今年2月正式成立。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中药柜、女子出嫁时的水笼、老式黑白电视机、上世纪80年代的打米和打粉机、上世纪90年代的豆浆机……除此之外,亲戚间走礼的镜屏、上世纪的织布机、纺纱机、谷磨、油桶、洗身盆、纱笠,捕虾的虾笼、虾铲,装米的米桶,耕作时使用的四齿和五齿木耙、木推车、水车等。
这些常常出现在影视剧里的老物件,目前被收藏在高州市宝光街道办顿梭村委会良民自然村的邹氏大屋内。邹氏大屋是高凉乡土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高凉博物馆”)的馆址所在地,这一片60多间黄泥砖建成的宅院,建于1949年。
祖传物品成藏品
“王德先生/女士:您捐赠的谷磨,已入藏高凉乡土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高凉博物馆的一个展示柜摆放着这样一张“收藏证书”。这个谷磨捐于2018年,是高凉博物馆收到的第一个捐赠物品,捐赠人王德是宝光街道办的一位普通村民。
目前,高凉博物馆有藏品1000多件,包括古老的农村耕作用具、上世纪的家庭用件、一些乡土艺术作品。“经过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验收的有500件。”该馆馆长邹继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高凉博物馆馆藏物品中约三成由热心人士捐赠。其中一位70多岁的梁姓老师捐赠了包括织布机、纺纱机、水车等在内的一批物件,约30件。“他本来想自己做一个小馆展览,但是家人不支持。”邹继科说。
馆藏的大部分物件是邹继科家的祖传物品。邹氏大屋由邹继科的曾祖父建成,曾祖父育有六子,其中两房的血脉中断,屋中的老物件由四家传承下来。“我们家的祖宅可能是茂名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黄泥砖四合院。”邹继科介绍,邹氏大屋主体有三进十一间,中间穿插有天井、厅堂和厨房,一直以来,邹氏后人都注意维护,因而老屋保存得比较完好。
耄耋老人捐万元
经过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批准、广东省博物馆协会评估验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高凉博物馆于今年2月2日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宣告成立。
“一开始就有建博物馆的想法,但是民办博物馆手续复杂。”邹继科说,2014-2015年,他在邹氏兄弟中集资,打算维修邹氏大屋。而老宅里存有一些老物件,“丢弃可惜”,建一个乡村博物馆的想法就此一直在他的心里盘桓。“成立这个博物馆,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祖宅,另一方面是希望能保存下一些老物件。”邹继科说。
“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邹继科这样问自己,也这样劝家人。
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他的父亲邹道荣。一辈子务农的父亲,和家族的其他长辈一样,担心老宅一旦做了博物馆,“地就被国家收走了”。家族里唯一的支持者是已到耄耋之岁的六公——老人多年来在乡间行医,知道邹继科想修缮老宅成立博物馆,捐赠了1万元。
本反对的父亲成管理主力
“这个博物馆,一方面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对我们村发展旅游有好处。”顿梭村村支书程振球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该村有600多户2800多人,邹氏老屋所在的良民自然村距离佛子岭景区极近,高凉博物馆能为村庄带来游客。
今年70岁的邹道荣则更骄傲于博物馆的教育意义。“高州七中和高州八中、长坡小学的学生都来参观过。”一个多月前,高凉博物馆一天的游客量甚至达到了30多人。临近的村民也不时三五成群骑摩托车过来参观。邹继科远在广州教书,博物馆主要靠邹道荣打理。本来反对的父亲,如今成为支持的主力。“基本每天都有人来参观,年轻人多一些。”邹道荣有时会为参观者讲解物件的来历,甚至示范使用方法。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赵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