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智慧,万福之道,都在于“善”!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7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1-7 16:42: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三国蜀国先主刘备,在遗嘱中劝诫太子刘禅的一句至理之言,同时也是后辈中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需遵守的处世准则。

      善念,是仁人君子的平常之心。在这个异彩纷呈的现代世界里,人心难免因为守己逐利而变得迷失自我,然而“人之初,性本善”,善念其实是人心最初的原始状态,不如返璞归真,重现那个最真实而美好的自己。

      善行,即无论世事大小,都要以善心去泰然处之。“常行善者得人助”,一个经常行善的人,不会计较事大事小,也不会计较是得是失,这是一种修身之道,也是一种得万人敬仰的品行。

百家智慧,万福之道,都在于“善”!

      行善者免于名利之困

      老子在《道德经》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然而,在这样一个是非世事充斥于耳的时代,一个“利”字,迫害了多少人:或争遗产兄弟反目,或计名利尔虞我诈……“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宋人林逋曾在《省心录》的一句话,正道明了行善者乐善好施,不与人计较得失。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一生都在行善:于老以天下为公,虽是高官厚禄,但却清廉自苦,把一生积蓄都捐给了家乡办学和慈善,逝世后只留下一个铁箱,而箱里装的并非财宝票券,只是几沓日记信札,台报赞之:“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于老一生倍受世人尊崇,他为人处世不求名利,故能没有站在风口浪尖的名利之困,正所谓“夫唯不争,故无忧”。


      行善者必得大志

      孔子周游列国,著书讲学,宣传的便是“仁政”思想。

      “仁”作何义?心存善念,仁者爱人,兼善天下,便是“仁”的本质。

      一日,孔子马棚着火,当孔子听到这件事时,却只说:“伤人乎?不问马。”

      短短两句六字,便可从中窥探出孔子的善心了。在自身利益受损后,还为他人着想,这便是善义之举,而孔子也不愧为“大成至圣先师”,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进程。

      宋代有位叫葛繁的人,立志当官为民解忧。他坚持日行一善,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后来葛繁官至太守职务,造福一方百姓。仁者有鸿鹄大志,只要多行善事,就一定能大业有成。


      行善者必得万福

      《周易坤文言》有这样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必能得到福报,他的善心就好比一颗种子,一旦播种下去,则能生生不息,造福他人。《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福气来源于平时的善行积累,多多益善,善亦多多。

      《感应类钞》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皇帝的教师杨少荣,是福建省建宁人。他的祖先累世都以操渡船为生。某次遇洪水,横流冲毁百姓住宅,溺水的人顺着河流而漂下。

      其他船夫都捞取财物,而少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只有救人,对于财货一无所取。同乡的人都笑他愚蠢。等到少荣父亲出生,家境已经逐渐宽裕。后来生了少荣,弱冠登第,位至三公(相当于现在的首相),加封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为一品官,子孙贵盛,到了现在还有许多贤人。

      世人皆爱幸福美满,若常怀善心,多行善事,那么必能免于名利之困、灾祸之扰,必能得其大志,得其万福。

      当然,世人行善并不是孤独的,毕竟“天心至仁,正道不孤”。亦然,世人行善不在于求一个善报,应该更多的是只求善利他人,无灾无祸,我心自安。正如曾子所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