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2 18:0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3-12 18:09 编辑
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大多数分校和本部之间,都存在着一段不近的距离,哈工大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校本部位于北方冰城哈尔滨,哈工大(威海)则坐落在山东半岛的海滨城市威海,距离哈尔滨车程近2000公里。继续往南上千公里,在创新之城深圳,还有一所哈工大(深圳)。这所国内的顶尖名校,开枝散叶,从北向南横跨中国,而如此之远的地理距离,久而久之也势必拉开三地师生的心理距离。
且不说学者教授在各地间奔波要消耗多么大的精力和资源,而彻底独立又会如何削弱学校的综合实力,即便是在威海和深圳求学多年的学生,看到学位证上遥远的“哈尔滨”字样,会不会也觉得出戏呢?
事实上,围绕着分校的设置,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一般来说,最不愿看到开设分校的,往往是在本部读书的学生。匆匆四年,手中留下的一纸学历,就是最宝贵的收获。分校越多就意味着招生越多,招生越多就意味着学历的含金量降低。更何况分校的录取分数通常低于本部,凭什么用比自己低的分数得到和自己一样的文凭?
所以很多本部学生纠结的,就是自己和分校学生学位证、毕业证的差异。至于在分校求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冲着括号之前那所本部的名声而来。
对那所遥远的“母校”充满憧憬,但很可能四年时间都没有亲身去过一次,毕业后还要接受许多陌生人的盘问。大多数分校学生,既不愿、也不能完全割舍下与本部的心理联系。
而在校方眼里,学历含金量、本部情怀,就不那么重要了。
稍稍盘点就不难发现,开设分校的城市,大多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所名校在发达地区的盛情邀请下,开设分校,既填补了当地没有优秀高校的遗憾,也收获了土地、经费等资源,可以说是双赢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