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div>
<div id=blog_messag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p align=center><font size=6>填错的“家庭出身”</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家庭出身”在人们的观念中越来越淡化了,而我却依然记忆深刻——</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准备考初中,毕业前填档案,对表格中的“家庭出身”一栏不知如何填写,问周围的同学也不知道,请教班主任得到的答复是:“家庭出身是指你出身在一个什么样的阶级家庭。”我更糊涂了,阶级又是什么呢?那时已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阶级这个词很少被人提起,年轻的孩子大多不清楚它的意思。还是语文老师说得清楚“就是问你的爸爸爷爷是做什么,是地主呢,还是富农、贫农、工人。”大家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开始填写,都对工人有感情,大部分写的是工人。只有我自作聪明填的是“地主”,因为电影里面的地主都是吃香的喝辣的,让我这个搀鬼羡慕得不得了。</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中午回家,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把上午填表事情说了,还没说完父亲的脸就青了,隔着桌子给了我一个耳光,“你乱填什么,地主是能随便填的吗?”,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吓得不敢哭。一家人都很紧张,都没有心思吃饭了,母亲担心地问:“现在该怎么办?”“看来不来得及改过来……我去试试。”父亲迅速翻出户口簿,拉着我就往几里外的学校干,找到班主任,听说表格还没有交上去,父亲总算松了一口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班主任说了,并把户口簿翻给班主任看“你看看,户口簿上是贫农,孩子不懂事乱填,麻烦老师改过来吧。”班主任听后笑了:“多大点事啊,你还这么老远跑过来。”“这事是搁在现在,要在文革那会儿,就麻烦了。”班主任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陷入了沉思……班主任让我重新填了一张表,并把那张填错的表交给了父亲,一家人才算松了一口气。</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 多年之后,当我阅读了大量描写文革时期的文艺作品后,才明白为何父亲当时会那样紧张,为一个时代的阴影会影响那么长久感到悲哀,更为现在许多档案取消“家庭出身”一栏感到欣慰。</font></p></div></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