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影评,阿甘正传好看吗,阿甘正传最经典的影评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2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20 15:25: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甘正传影评,阿甘正传好看吗,阿甘正传最经典的影评


  不管电影好看不好看,在电影上映之后都会有影评人对它进行评价,电影阿甘正传也不例外,在上映之后就有一大批影评人在第一时间写了驴得水影评。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阿甘正传影评,阿甘正传好看吗,阿甘正传最经典的影评”。

以下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阿甘正传,阿甘正传好看吗,阿甘正传最经典的影评”的详细内容。

本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其隐藏在主人公行为下的哲学,让我们暂且称其为“Gumpism(阿甘哲学)”吧。仔细思考一下阿甘哲学的本质,你会惊奇地发现阿甘哲学和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道教老子提倡的“无为”思想。任凭周围的世界如何变化,阿甘总是我行我素。他从来不是事件的发起者,只是像风中的羽毛一样响应着那些事件,始终保持着自己思想的纯净和无忧无虑。而那些尝试去改变,与历史进程作斗争的人都最终受到了相应的惩罚。阿甘的处世态度,就是一种被动的、自愿的、随波逐流的态度。

无为思想之所以在本片中得到推崇,是因为理性--这种做任何事都必须有理由的原则的集合--被证明是容易犯错误的。拿布巴为例,在临死的时候,布巴问阿甘“为什么”,阿甘只是简单地回了句“你要死了”,英文原文更简单,就是“u died”。这种回答拒绝了给布巴的死提供任何解释,而事实上阿甘完全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给予布巴越战起因的深层次的解释,他不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在布巴只有几秒钟的存活时间的状况下,一切解释都是多余和毫无意义的。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越战本身就是一场错误的战争,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它为什么发生。片中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遇刺事件,本片同样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安排是十分合理的,因为数十年来美国人一直未能弄清肯尼迪遇刺的真相,所以影片里如果给出任何解释都将会是很愚蠢的。阿甘在理性(rational)和合理性(reasonable)之间,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

阿甘哲学中另外一个比较“东方”的思想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情的好与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的特质之间可以存在好与坏的转化,阿甘天生智商低,但这点在他进入军队里就转化成了优势。珍妮天生丽质,后来却只能沦为脱衣俱乐部的唱歌小姐。类似的,事件之间的好与坏也能进行转化,阿甘被人欺负,却因此发现自己能跑的潜质,从而进大学后加入了校橄榄球队,也不幸地在毕业后参军去越南打仗,在那他遇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布巴,也决心以后事业的方向--在自己的家乡买一艘捕虾船捕虾,之后遇到了暴风雨,然后他们的船只是仅存的一只,最终致富了。。。

阿甘哲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不可表征性。当阿甘准备在华盛顿纪念堂前进行反战演说时,话筒的电源正好被周围的人群不小心给切断了,当话筒恢复有声状态时,阿甘刚好已经说完了。在场的观众和银幕前的观众都没能知道阿甘究竟说了些什么。阿甘跑遍全国的壮举吸引了许多忠实的追随者,当被问及是何种宗教信仰让阿甘坚持下来的时候,阿甘什么也没有说。阿甘式的真相,是由它的不可表征性来定义的。


阿甘与美国

电影评论界在阿甘作为一个电影角色其代表整个美国这个国家的可能性的分析上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争论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阿甘是美国传统的那种简单的、纯净的哈克贝利费恩理想主义的化身;二是他代表了走过过去200年的历史轨迹的美国;三是他反射了美国对其周围遭难的一种忽视甚至是无视。

第一种评论说的是阿甘是一种美国理想主义的化身:一种纯净的美德,一种高尚而诚实的简单,不受旧世界偏见和复杂性的限制。阿甘的简单使他能跨过种族和阶级的障碍,不受它们存在的干扰。如果有两个美国,一个是在外侵略在内分离,还有一种“可能的”具有人道精神、知性、团结的美国,那么阿甘无疑代表了后者。正如这样,阿甘提供给了美国观众一种对其国家宽容和人道的自我定义的一种可能性。

还有评论者认为阿甘就是近现代美国,其作为一个国家在历史进程中走来的一个代表。美国--和片中的阿甘一样--就像是一个愚笨的巨人笨拙地在历史中前进着,但是尝试着给身边的人或事物带来好处。美国作为被上帝选中的给全人类造福这一观点在影片中也能找到影子,那就是命中注定给周围人带去希望的阿甘。

然而,评论界还有一种不太积极的说法。说阿甘是一个没有能力理解周围世界的傻子。他不了解自己好运之外的外界的不幸,也不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不幸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阿甘反映了美国的一种道义的失败。就像阿甘一样,很多美国人也有过不理解自己的幸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经历。作为个人,阿甘的道德标准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他也同样自愿参军去越南打仗,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会给越南当地人民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为了挣钱,他也获取了商业上的优势由于风暴打翻了他的竞争对手的船。阿甘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角色,同样,他所代表的美国也是。


阿甘和历史

意识形态可以定义为“个人与他的实际生存状况的理想关系的一种表达”,从这个意义上,阿甘正传是一部意识形态的电影。他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作品,对历史采取了完全乐观的态度,粉饰了历史上南部的种族问题和60年代的社会问题。这使得本片变成了美国修复记忆的一部分,而修复记忆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媒体让大众“经历”他们生前从未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感觉那些就像是他们记忆的一部分一样。

编剧在剧本的改编上动了手脚。原剧本的开头第一句话是“成为白痴并不像巧克力盒的巧克力的味道那样凑巧”,而在电影中阿甘说的却是“生活就像是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你会尝到什么”。书中描写阿甘性行为的场景也被编剧给省略了。原因是原著小说的这些描写都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是对美国历史意识形态的表现--尤其是对60年代文化的负面描写--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阿甘是以他的先辈,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K党的创始者命名的。然而阿甘好像并不知道这个团伙的种族主义暴行,反而把这个人记成了“一个伟大的美国内战英雄”,把三K党记成了一群罩着白床单装神弄鬼的人。阿甘的母亲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想提醒阿甘“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暗示着美国内部的种族问题并不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历史问题,反而是一个人由于自己的愚蠢越轨而导致的,三K党被形容成了“仅仅是愚蠢”。在随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甘无意地化解了阿拉巴马大学的种族隔离,这样在观众看来,好像是白人为民权斗争做出了贡献,却从历史中抹去了美国黑人为其做出的真正斗争。

在粉饰美国南部历史的同时,阿甘还把还把美国60年代的社会问题归因于当时的激进运动。珍妮就是美国60年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她唱民歌,穿着嬉皮士服装,搭便车去旧金山享受激情夏日,参加反战示威游行,服用迷幻药和其它毒品,尝试自由性爱。这些行为在影片中都得到了消极的表现。首先,珍妮的动机就很值得质疑:她看上去是当时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政治原则,而是因为幼年的性虐待史留下的心理创伤。其次,电影展现了她思想上的一些矛盾的地方:她参加反战游行,却能容忍身边男友的暴力。最后,故事确认了她人生态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她由于患有艾滋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却始终不顾一个在那等待着给她准备照顾她的善良诚实的好男人阿甘。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里最有名的数码技术的运用便是把阿甘的形象插入到历史真实画面资料里。这样能让制片和导演“改变”历史,从而使其能更容易地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比如片中有很多阿甘和历史上最后被暗杀的名人的见面,然而阿甘只是说他们被暗杀“没有任何的原因”。阿甘对历史的看法很有特点,但是很容易误导观众,这样会让观众忘记那段历史其实是一段“真实的人为了真实的政治目的所做的真实的斗争的历史”。

以上为本次为亲们分享的文章“阿甘正传影评,阿甘正传好看吗,阿甘正传最经典的影评”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亲们有所帮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