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历来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山区县之一,给该县防灾减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地质灾害潜在风险整治带来了极大考验。在今年初以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该县日前正式启动地质灾害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整治存量、严控增量、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思路,通过削坡减载、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措施,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对全县13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10075户削坡建房户的整治。 逾万户群众头顶“炸弹” 五华地质环境十分脆弱,每到汛期,防灾形势就变得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由于雨水较多,该县发生了多起山体崩塌压垮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五华人口多,宅基地供量少,但群众的建房需求大,加上群众对削坡建房的危害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较弱,造成削坡建房在五华农村较为普遍。”五华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相关负责人对五华地质灾害多发的现象进行分析时说。 据了解,今年4月份,五华针对这一突出现象,把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整治列为该县今年城乡环境建管秩序综合整治的“十大专项整治”之一,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削坡建房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登记。经排查,全县有13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0075户削坡建房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约占全市的1/3。 专项整治三年内完成 今年10月下旬,第22号台风“海马”来袭,五华县棉洋镇平安村一处简易铁皮屋后山山体崩塌,导致铁皮屋倒塌事故,造成两死一伤的惨剧。这给五华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再次敲响了警钟。 随后,五华县按照市委书记谭君铁“坚决遏制新增削坡建房,探索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避免灾害发生”的指示要求,认真梳理今年初以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五华县地质灾害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按照“整治存量、严控增量、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通过削坡减载、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措施,全面完成对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10075户削坡建房户的整治,消除存量风险隐患,扭转地质灾害突发多发势头,夯实防控基础,建立起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 根据实施方案,五华计划对削坡建房削坡高度5米至12米,削坡坡角大于60度的边坡进行整治;削坡高度大于12米,削坡坡角大于60度,且无治理价值的(整治费用远大于建筑物价值),引导群众搬迁避让。 为有效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地质灾害专项整治行动,五华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群众投入资金进行边坡整治。经“削坡减载”达到整治要求的,以每座房屋为单位给予1000元的奖励;通过边坡整治后,采取砌挡土墙、锚杆构格等工程治理措施,彻底消除隐患的,以每座房屋为单位给予2000元的奖励。同时,对完成年度整治任务100%至130%的乡镇,分别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的奖励。 整治和宣传双管齐下 转水镇輋柯村村民朱钦祥的房子依6.5米坡高、80度陡坡的后山而建,每遇大雨天,泥土砂石就滑坡而下,曾有一次从山上倾泻下来的泥土在屋檐下堆积了1米多高。今年,他的房子被列为整治对象之一。在五华县国土资源局和转水镇的指导下,他家投入1万多元,采用削坡减载边坡治理的方式,形成二级台阶,坡高降低至4米,坡度削减至45度,缓冲距离增加至3米,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上堂的房间不仅光亮了许多,下雨天也能安心睡觉了。”朱钦祥笑呵呵地说,他对这项治理非常满意。 而转水镇下潭村村民何焕清在治理中投入了30多万元,采用削坡减载工程治理的方式,立抗滑桩、挖排水沟、建挡土墙,对边坡进行了治理,将坡高15米、坡度80度的后山降为台阶高5米、坡度50度,消除了灾害隐患。“如果命都没了,房子再好又能怎样……”何焕清表示,以前真的被吓坏了,现在通过整治,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都提高了。 地质灾害专项整治是一门技术活,如何进行科学、经济、合理的整治,关系到整治成效。为此,五华县国土资源局专门编制了《边坡整治技术指南》,针对山体自然边坡较缓、相对较缓、较陡三种情形,制定了“边坡削成45度排水措施、边坡削成50度 排水措施、削坡 锚固排水措施”三种方案。至10月底,该县已经完成搬迁和整治849处,占年度计划的42.5%。 据了解,在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五华狠抓源头管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平台、喇叭村村通、制作宣传画册和防灾知识小册子发放到各村各户等宣传方式,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引导群众从“要我防灾”向“我要防灾”的观念转变,进而科学选址建房。同时,严查非法占用林地削坡建房行为,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张炳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