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三圳镇美丽乡村。 何森垚 摄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被周敦颐称作花之君子;赏莲,亦成为一项高雅的活动。循着古人爱莲赏莲的足迹,走进三圳九岭村的十里荷塘,夏日的酷热便被远远抛在脑后,迎面送来的是绿色的清凉畅爽,一朵朵盛放的粉色花朵点缀其中。 每天到九岭村赏莲的游客络绎不绝,欣赏过十里连绵荷塘景象,不少人在九岭村“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里流连忘返。三圳早在2013年就被农业部定为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镇,这里不仅水美、山美,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特色长寿产业链、生态休闲游,着力建设新农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三圳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一步一景田园风光 村民理事会力促村庄“美丽大变身” 修葺一新的祠堂门前,半月形的池塘四周装上了精美的栏杆,池塘的一边有个小公园,铺满鹅卵石的小路蜿蜒向前,各类健身器材安放在公园的一个角落。夕阳西下,散步、运动的群众脸上带着惬意、满足的微笑。 这是三圳镇的芳心村,去年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筹资修祠堂并建了一个小公园,从此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每天傍晚过来这边走走,心情都好了很多,以前没有这样的地方,都是在家看电视。”正在健身的一个老伯笑着说。 芳心村的“美丽变身”,离不开村民理事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据介绍,村民理事会在今年初贴了一个公告,计划完成村容村貌等的建设共计10件事,“建公厕,安装路灯,修村门等,现在这10件事基本上都完成了,乡贤们回来看到都很满意。”理事会理事长徐永振说,对于村里的公益事业,理事会主要起到牵头、与村民沟通协调、执行等作用。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长寿公园、延陵公园等建成,秀美的景色给这个长寿乡“锦上添花”,福北、招福、芳心、九岭等5个村居的273户民居的外立面完成了改造,突出了客家元素,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乡村变公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农村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在这方面,三圳走在了前面。在九岭村,有个放生池,池水碧绿,周围长满了美人蕉,景色宜人。据了解,这是该村的“污水处理器”,村里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排到了这个池塘,由植物进行吸附,由这个池塘流出去的水达到了三类排放标准,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污水不滋生蚊虫,反而变成了一个景观,处理过后的水还可以循环利用,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村民刘阿姨这样说。 走在三圳的乡村小道,干净整洁的路面几乎见不到垃圾的踪影,该镇的生活垃圾有固定的投放点,有专人进行清理和运输,“8月1日开始,我们准备上门为村民收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防止二次污染。”三圳镇宣传委员谢建祥说。 在三圳镇,建立起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协商议事会、村委会、村监督委员会决策、执行、监督,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村民参与的“一核三元”村级治理模式。“我们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全面发动成立村民理事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至2015年12月,全镇实现了村民理事会在村民小组中的全覆盖,共筹集集资约2168.4万元,极大促进了三圳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蕉岭县被列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从此,农村治理体制上该县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协商议事会议、党群理事会议、民主监事会议制度,以促进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步发展的村级治理新模式。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积极引导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驱车在三圳的乡村小道,举目四望是开阔的田野,成片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成片的荷塘与天空蓝绿相接,葡萄园里成行的葡萄树下一串串翡翠般的葡萄正在茁壮成长…… 三圳地形平坦,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该镇农业发达,历来是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三圳致力于发展精致高效农业,鼓励农户种植紫玉淮山、黑皮花生、袁隆平超级稻、石斛和槟榔香芋等名优品种,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我们的传统作物有淮山、水稻、蔬菜等,新引进了白莲、紫玉淮山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成立了各种作物的合作社,让种植户抱团发展。”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说。 不止是九岭,在三圳的其他村均有建立农村经济体,有家庭农场23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10多个农业试验示范性基地,这些组织的建立,不仅提高了作物的经济效益,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初,三圳的淮山迎来了大丰收,可是却遭遇了市场行情的“严冬”,淮山的价格一降再降,到了销售旺季,还有不少的淮山仍埋在地里,令种植户们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在县、镇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种植大户刘益坤筹集到7万多元,引进了高泵干燥机,对暂时卖不出去的淮山进行去皮、切片、烘干,延长了淮山的销售时间,且大大提高了淮山的销售价格。 刘益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斤新鲜的淮山经过烘干后,变成0.2斤淮山干。1斤新鲜淮山市场价格约3元,1斤淮山干可卖到25-30元,价格提高了近10倍。 三圳镇九岭村全村共有500多户人,现在几乎家家都种有淮山,最多的一户就承包了30亩土地来发展种植。目前,蕉岭县的淮山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其中三圳镇有2500亩;按亩产4000斤计算,每年产出的淮山就达1200万斤。对淮山进行烘干,无疑对延长产业链具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2012年成立了合作社来推广销售,同时与超市签订直供协议,实现农超对接,增加销售渠道,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三圳镇九岭村委主任徐文坚说。据介绍,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九岭村已经注册了“久龄”这个商标,下一步计划对九岭的农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 现在正值莲子的采摘季节,每天在九岭村玖岭寿莲基地采摘莲子、剥莲子的村民多达40多人,在一栋老房子里,几十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熟练地剥着莲子,旁边还有两个小朋友也趁暑假过来这边干活。据了解,这些村民凭着剥莲子一天能挣四五十元,“村民在这里能获得一定的劳务费,同时把田租出去种荷花还能收到一年一千元左右的田租,双份收入,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得到收入。”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基地不仅打造了十里荷塘观光景区,还为当地创造了近百人的就业岗位。村民李龙招说:“一年下来,最多可收入近18000元,比种粮好多了。” 据了解,该基地引进种植的是江西广昌“太空36号”可生吃的水果莲品种,花多蓬大,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高。“从6月底至8月中旬花期最盛,6月至9月是采莲高峰期。现在日采收莲蓬近2000斤。”曾平山说,基地正尝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投资推出莲子米粉、荷叶茶、莲子果冻、全荷宴等食品餐饮。 三圳在产业发展方面突出“一村一品”,发展壮大农业基地,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盘活土地资源,根据各村特色,建成淮山基地、莲子基地、蔬菜基地,葡萄园基地,白鳗鱼养殖基地、烟草基地等,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在接下来,三圳将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引导群众利用自身闲置的土地、剩余的劳动力、资金等成立合作社,把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随着民宿越来越受欢迎,三圳计划成立民宿合作社,利用群众空置的民居,经过整合改造后,打造成富含客家元素、特色风情的家庭旅舍,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慢生活圈。
“一带一路”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国家级农业公园,以七成种植,三成体验、休闲、观光农业的形式在蕉岭打造精品、高端农业。”梅州客家农夫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潘海云说。 在三圳的九岭村,正在建着一个投资1.6亿元的“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个项目之所以落户三圳,董事潘海云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客观条件上,蕉岭是世界长寿乡,而九岭又是长寿村,环境优美,且镇党委政府对我们企业进驻提供了很多帮助,第一期的600亩土地现在已经拿到了200多亩,‘管家式’的服务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据了解,客家农夫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以“健康、快乐、环保、智慧、可持续”理念为宗旨,打造低碳环保健康的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并形成生产种植、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并运用“互联网 ”现代农业模式,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低碳环保健康的生鲜农产品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我们希望通过引进企业,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加快长寿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并为蕉岭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尽一分力。”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 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还有位于芳心村的葡萄园采摘基地,占地达100亩,这是以“享受采摘乐趣”为特色,种植有夏黑、巨峰等多个葡萄品种,产能充足、种类丰富,有效带动了周边就业,葡萄成熟后能吸引一大批的游客前来消费体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三圳镇引进广州奥园集团、蕉岭源丰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梅州市喜多多超市和蕉岭延源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实现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据统计,2015年三圳镇共招商引进项目4个,总计2.6亿元。 在长寿产业规划方面,三圳镇突出“一带一路”,“一带”指长寿食品产业发展带,大力发展富硒淮山、花生、有机蔬菜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基地,“一路”则指围绕观光体验、特色文化、休闲养生等旅游业态,打造乡土特色浓厚的生态休闲景观路。 虽然三圳的农业较为发达,但是仍存在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多是初级加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九岭村正在筹建一个占地一千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具体事宜是上个月谈妥的,现在正在做主体,希望能以此增加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村民的收入。”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说。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中,三圳早已有了明晰的方向,“通过建设物流中心、冻库、农产业深加工中心,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结合长寿文化内涵,打响品牌知名度,并加大农业与超市、农业与企业、农业与电商对接合作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打造高效益长寿产业链。”三圳镇党委书记曾伟峰说。
观察 一个农业大镇的转型升级轨迹 2013年底,三圳镇被农业部确定为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镇;2015年初,九岭、芳心、招福、福北四个村被列入“客韵寿乡”“两镇五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体村;芳心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经过近3年美丽乡村建设,芳心村和招福村的村容村貌和宜居环境获得大大提升,农民社会均等化服务也基本得到了完善,但两条村的发展也遇到主导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增效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流通加工业欠发达,品牌化不高等问题。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为打造产业特色,增进产业增效,引导产业大发展,三圳镇党委、镇政府特委托广东丰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蕉岭县三圳镇招福村、芳心村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以期通过产业基础及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的芳心村和招福村作为发展试点,制定优质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产业新合力,示范全镇优势特色农业大发展。 三圳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具有较大优势,首先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质洁净,空气质量较好,光热水土条件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本地农业资源丰富,通过合理开发,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培育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一定基础;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为发展休闲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圳九岭村在打造十里荷塘观光景区,而“中国白莲之乡”石城种植白莲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今,石城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并以莲为核心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兴产业,让农民在莲中生银、莲里掘宝、莲外淘金。石城白莲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该县加大白莲食品龙头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快莲芯、莲叶、莲藕、莲须等相关衍生产品开发,充分挖掘白莲附加值,延长白莲产业链。目前,石城县已获得“江西省绿色食品(白莲)产业基地”称号,引进白莲加工及配套企业10多家,白莲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镇情 三圳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地处县境中南部,革命老区之一。三圳镇面积96平方公里,辖九岭、芳心、招福、福北等9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共16927人。名扬海内外的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命名的晋元中学及为纪念他兴建的晋元大桥均坐落于此。 该镇平原与丘陵山区相结合,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农业大镇。是蕉岭县现代农业示范镇,也是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辖区内有万亩良田,千亩蔬菜、千头瘦肉猪场、千亩淮山、千亩水果和百亩鱼塘。
名片 首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蔬菜)、蕉岭县长寿镇、信用镇; 被农业部确定为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镇; “客韵寿乡”“两镇五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体镇。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