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两上将四少将,老上将活了101年!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9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2 08: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9月3日,张震将军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将军一去,有人叹息:“世上再无开国中将矣。”


1955年9月,中央军委曾授177名解放军将领以中将军衔。去世最早的,当数朵噶.彭措饶杰,少数民族,西藏和平解放起义过来的,1957年3月13日去世 ,终年54岁,共和国中将中走得最早。


最后一位去世的,是张震将军,活过101年。不过,他不是活得最长的开国中将。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享年102岁。


作为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且打过上百次仗的张震来说,能活到101岁,不得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他参加红军7个月就挨了枪子,并且伤得不轻。


那是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向富田之敌发起攻击。时为连长的张震带一个排冲锋在前,边打边喊口号,冲入敌阵。当他冲到敌军堑壕一瞬间,突觉脑袋被重物击了一下,头晕眼花,血流如注,倒在水田里。


敌人一颗子弹从他的右眼角边上打进,从右后侧穿出,如果再向左偏一点点,就没有命了,至少也是个瞎子,偏偏不幸中万幸,子弹就偏了那一点儿,救了他的命。他倒在水田里,头疼得厉害,想站也站不起来,其他人冲过去和敌人搏杀了,号兵吴榜全发现了他,立即停步,把他从水中扶到田坎上,马上包扎,才没致失血过多。


晚上,连里派了一个担架,冒雨将他送往后方医院。由于天黑路滑,担架队员老是跌跤,几次把他从担架上摔下来。张震疼得不行,要求他们停下来,等天亮再走。他们拗不过,在野外过了一夜。事又难料,就在那天晚上,溃逃之敌闯进他们要去的旧陂野战医院,把那里的伤病员全杀光了。张震若当晚赶过去,肯定也没命了。张震被送到后方后,休养了一段时间,就赶去前方,找到了自己的连队,忍着伤痛,一起行军。因医疗条件差,伤口感染,流脓,不仅剧痛,而且奇臭,行人闻到,都纷纷议论:“哪里有死人没埋好?”


张震带着伤疼战斗,到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伤口还没好,还是流脓,不仅如此,他“一石二鸟”,还有一身疥疮,痛痒难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连续行军、作战中,他的疥疮好了,伤口也愈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愈好起来,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次挨枪子,张震可以说两次死里逃生,战胜了枪伤,逃过了死亡医院,还治好了一病——疥疮。


如果就凭这,说张震是一员福将,恐怕会被喷子们的唾沫淹死。


偏偏就是这样的幸运之人。


1934年1月,红三军团攻打闽中重镇沙县。红军一举爆破成功,突入市区。张震和参谋长姚喆带着一名通信员随第一梯队攻入城内。三人才走下城墙,突然,小巷中斜刺里冲出一个敌兵,“哗啦”,手中的大刀一下就砍中姚喆的脸部。通信员急忙拔枪将敌兵击毙。但姚喆倒在地上,满脸是血,经急救后才脱险。而张震与姚喆近在咫尺,却毫发无损,亡命的敌兵偏偏砍姚喆而不砍张震,堪称奇迹。


就这样的奇迹,说张震是福将,也许还难以服人。


广昌战役后,红三军团在蜡烛形阻敌。敌军的炮火很猛烈。张震在火线代理营长,结果,营指挥所都被炮弹炸塌了,敌两个团漫山遍野蜂拥而来。张震急忙下令司号员吹号,发起发起反击,却见他一动不动。原来司号员的耳朵被大炮震聋了。张震急忙打手势示意他吹号;他恍然大悟,把号放在嘴上,鼓着腮帮子,可就没有号声。原来张震的耳朵也震聋。张震听不见了,跑步下山,把连长叫过来,正向交代任务时,飞过来的敌机进行扫射,“噗噗噗!”连长倒在血泊中,鲜血溅了张震一身。张震还是毫发无损。


阻敌任务完成后,张震带领部队撤离,准备向石城阻敌。突然右后方响起了枪声。张震带一个连干过去支援,走了不多远,从山沟里上来100多人,还哼着红军歌曲。张震一眼就看出,说:“化装的敌人,狠狠地打!”敌人被击退。


但在战斗中,张震负了伤,右臂中弹,加上发疟疾,被送到后方医院。


没过多久,师政委黄克诚来到医院,见着张震就指着他说:“跟我回前方。”


张震的伤口还在化脓,担心拖累部队,有点犹豫。黄用不容置辩的口气说:“你的脚能走,回前方也能养好伤。”张震多少还有些不情愿地跟着他走了。


哪知他就此踏上了长征。


哪知他走后,那个医院被敌人打掉,所有的医生和伤员都牺牲了。


又一次负伤,三次历险。你我不得不承认张震有些运气吧!


张震本人回忆说:


从我参加红军到长征开始,4年多时间里,我师的李实行、侯中英、张锡龙、洪超等4位师长壮烈牺牲,倒下去的红军战士更是成千上万。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连续4位师长都牺牲,而张震数次死里逃生,实在是幸运。张震的这个运气是如此巨大牺牲下的幸运,你如果说他是一员福将,再“愤青”的喷子也可能会哑口了。可是,这还不足以说张震是难得的福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如张震的军人,尚且还有不少。


然而,是战争,就那么无情,就得受伤,就得去牺牲。抗战中,张震再次负伤。


那是1938年秋。张震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进至淮阳棠棣集一带。第二天上午,正准备出发,突然响起了枪声。日军乘着一辆汽车,还有十来个人骑着马,杀气腾腾地冲过来。游击支队成立不久。战斗打响后,有的战士把枪倒过来,用脚去蹬枪栓。张震见状,连忙叫他们:“卧倒不要动!”自己操起一挺轻机枪,一梭子扫过去,把日军打散了。突然,一颗子弹飞来,穿过他的右腿,鲜血直流。卫生员给他包扎后,张震带伤指挥作战,打退日军。战后,不能行走,由担架抬着跑,才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这是张震第三次负伤。不久就伤愈,对于历经生死的人来说,只有四个字:有惊无险。算不得大事儿。


而接下来的一次,张震却没这般轻松了。


1941年11月中旬,张震在宿东小秦家召开联席会议。


会议开了两天两夜,散会后,他迅速转移到到一个叫盛圩子的小村庄。谁知天将晓时,就听到有人喊:“敌人来了!”张震以为他开玩笑,只听他又跺脚喊:“敌人到门口啦!快走呀!”人声杂乱。张震立即起床拿起枪,拿皮包、望远镜,就冲出去。一出门,看见鬼子兵,端着枪,冲过来,双方相距几步远。张震几人来不及还击,急忙向右避入小巷。敌人的机枪响了,“砰砰砰”地打在了土墙上。张震一直跑到沱河边的小桥上,才与接应的通信班会合。


这时,张震才知日军有百余人,乘好几辆汽车过来“扫荡”。为了掩护张震突围,警卫连拼死抵抗,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张震逃出包围圈时,把行李都丢了。


这次为了掩护张震转移,共牺牲了24人。几十年后,张震回忆这事说:“这是我在抗日战争中最危险的一段经历。”


张震命大,死神靠近他,又不得不跑了。


一度军中流传一个死亡谶语:宁可当张震的团长、营长、连长甚至班长,也不要去当他的师长。这话虽然有些偏颇,却道出了我党无数高级干部英勇献身的事实。


革命牺牲就是这么残酷、无情,子弹不分上下,不管官兵。


1943年8月,又一位张震的师长牺牲,这是张震军旅生涯的牺牲的第五位师长,并且他就倒在张震的怀里然后没说一句话就闭上了眼睛。

(1944年8月,淮北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合影。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他就是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当时张震和他两人一起站在寨墙的跪射散兵坑内,露出半截身子观察情况,指挥战斗。突然,“啪”一声冷枪,击中彭雪枫的胸部。张震一把将他抱住,彭雪枫已面色苍白,瞳孔已经放大。张震叫来医生,注射了强心剂,也没挽回他的生命。同样是两个人,子弹再次击中的不是张震。


张震有福乎?


也许不是。


因为死亡之神还是没有离开这位将军。


1953年5月,张震从总参谋部调任志愿军24军代军长兼政委。


一次他到54军一个团搞调查。因为是坦克越野道路,突然前面行驶的汽车刹车失灵,后面张震乘作的吉普车后退下滑。张震见状,急中生智,选择了跳车。没料到,司机猛地一个掉头,刹车不及,轮子从他腰部轧过,头部也被重重地撞了一下。


结果,张震在路边昏睡了3个小时,被送回54军军部急救。


54军军长丁盛立即腾出了自己的住所,作为临时病房。副军长吴瑞山也来照顾。志愿军司令部马上派来医疗队,进行抢救,张震才脱离了危险。


为此,他不得不推迟3个月回国。


但是,他再次闯过了死亡这一关。

(1953年,张震与王新亭(右)在朝鲜。)


这时候若称张震是一员福将,他完全名副其实。然而,张震的福将之誉完全是建立“大难”和“不死”之上,这就区别与一般人理解下的“福”了,是大难之后的“福”。


这样的福将,多少少了喜庆的色彩,“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有点“万骨枯”的悲凉,更多一点是悲壮。张震这位福将,偏偏不少人们喜见的那个喜庆色彩的“福”。


张震的这个福,是“后福”。


1980年,总后勤部部长张震66岁,准备退休了。哪知1月11日,被任命为解放军副参谋长。


五年后,1985年3月,总参谋部调整领导班子,张震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此时张震已是70开外的人了,做好了退休准备,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可是4月3日,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约他谈话,令他筹建国防大学。张震认为这是准备退休的过渡性的工作,答应了。


9月,在党的代表大会上,50名年龄较大的中央委员退出,进入中顾委,张震也是其中之一。张震认为退休已是定事。他没料到,11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为政委。


他的退休计划再次被打破。


过了一年整,张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再过半年,1990年4月,国防大学调整领导班子,李德生退居二线。此前,张震也曾提出:“我比他大一两岁,我们一起来的,要下就一块下。”哪知中央军委又决定,张震留任校长,并且还又添加两兼职:政委、校党委书记。


结果,他再次没有退休。


这种一次次的意外提升,是不是福将呢?然而,他的“福气”就像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面!


1992年,张震78岁,用他自己的话说“已近‘杖朝’之年”。4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他声称:“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委的会议了。”随后,他向中央军委写了书面报告,建议派合适的人选来接替工作。


为此,张震还把准备退休后要读的书又搬出来了。谁知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中央领导突然向他传达说:“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建议,考虑在党的十四大时,要你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这个决定对张震来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突然。年近80岁的张震毫无思想准备,结果,失眠一个晚上。经过考虑,他决定接受党中央的决定。


10月,在党的十四大,张震当选中央委员,在一中全会上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军委主席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


2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十四大代表。他走到张震面前时,突然停住脚步,紧紧拉着手,询问张震的年龄和身体情况。张震回答说:“今年已经78岁了。”


邓小平说:“你比我还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


张震这一干又是5年多。直到1998年3月才完全卸任。


他说:“68年的军旅生涯,就此画上了句号。”


退休后,张震读书,到各地视察,还学习了上网。

(1993年)


2015年9月3日17时,张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的百年人生,是一位福将么?


张震走了。


虎父无犬子。


张震逝世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一家六将军”:张震、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是将军。(1)长子张小阳少将:


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2)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


(3)三子张海阳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95年7月晋升少将,2003年7月晋升中将,2009年7月晋升上将。2014年12月,张海阳达到大军区正职服役最高年限退出现役。


(4)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2005年晋升少将。2015年7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比父亲张震早逝两个多月。


(5)女婿寿晓松少将: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


“一家六将军”,其中,两个上将,四位少将。举世无双乎?


一家将军,满福盈门乎?传奇的背后,又岂只是一个“福”字了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