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这11项新技术将会决定手机的未来
如果给十年前的自己一台 iPhone 6s ,你或许会觉得这款手机妥妥的是“地外科技”。所以今天就来开开“脑洞”畅想一下,现在有什么技术会对未来的手机产生影响,让我们在不远的将来用上满满“黑科技”的手机。
一、OLED 柔性屏,让手机更百变
OLED 柔性屏的诞生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丰富,因此有了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曲面屏幕。相较于传统屏幕,柔性屏幕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更低。由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柔性屏幕在耐摔性表现也不错。
现在柔性屏幕的技术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它只能进行小弧度的弯曲,并不能做到折叠。如果在未来柔性屏可以做到多次的折叠,那么将会有一台超小体积的大屏手机诞生。
国外科技媒体已经报道,苹果有望在2017年款的iPhone(即iPhone 7S)上用上OLED屏幕,不知道是否是柔性屏幕呢?
二、石墨烯电池,充电更迅速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它最近常常与“电池”两个字出现在一起。虽然听起来有着满满科技感,然而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而石墨烯电池,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这种新的电池技术可以把充满电的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数分钟甚至是更短。当然石墨烯技术部仅仅局限在电池上,由于其物理特性其还可以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屏幕等许多方面。
如果手机的电池在未来采用石墨烯技术,相信大家就不用再经历手机充电太长的痛苦,不过目前石墨烯技术还仅仅在起步阶段,你能买到相关日常产品也只是石墨烯的内衣和袜子。值得注意的是,石墨烯技术对于电池容量的提升基本没有任何帮助,而快速充电现在已经可通过增大电压和电流实现,正在成为手机标配。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借石墨烯炒作,不久之前发布的华为Mate 8就曾被传出要采用石墨烯电池实际却没有,估计还得等等。
三、钠离子电池,电池更便宜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同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钠离子也会通过液体,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
不久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们首次开发出了业界标准的18650规格的钠离子电池。并且在积极推广这项技术。
本质上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并没太大的区别,只是锂元素相较于钠元素而言则更为稀有,而且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则更低。而且还有一些科研团队在向钠离子电池中加入碳元素,这使得其电池容量相比现在锂离子电池更高。相信在未来大家一定可以用上更便宜、容量更大的电池。
电池成本降低,意味着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不错的手机,千元机未来降低到几十元,不是没有可能。
四、光场摄影,抓拍更迅速,拍照更容易
Lytro 光场相机出现后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简单的说这种拍照方式就是先拍照后对焦,这极大改变的人们原有的拍照习惯。
所谓“光场”,指的是空间内所有任意方向光线的总和。它不仅包括颜色、光强等信息,同时还涵盖光线的方向信息。“光场摄影”能够完整地记录光场信息,因此拍照后可以任意地调整照片焦点,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效果。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采用双摄像头的手机,称能够实现“光场摄影”效果。谷歌去年推出的独立拍照应用通过调节照片景深,同样能实现“先拍照后对焦”。虽然这些手机和应用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类似Lytro功能,不过目前只能做到提升拍照趣味性,并不能做到像光场相机那样改变拍照方式。
当然Lytro 光场相机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实际拍照时的有效像素很有限,导致照片画不佳,成片效果甚至不如高端智能手机。如果要增加更多的像素,现有处理器又很难消化这些数据;所以这个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我们是无法在手机上实现该技术的。
但这些手机和应用仍然向大家证明了,“先拍照后对焦”将会是未来手机拍照的趋势,懒惰是人类的天性,大家对于任何应用都期待要更简单的操作方式。相信在未来我们只用掏出手机然后轻轻一拍,拍一堆,然后空闲时再对照片做相应的调整即可得到我们想要的照片。
五、全息投影,视觉体验更立体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
智能手机一直在便携性和交互体验上寻求折衷:手机越小,键盘、屏幕和音频就受限,视听体验等输出以及打字等输入操作都不那么方便,现在智能手机做到6吋已经是便携设备的极限,接下来要给到更好的视觉体验只会走『全息投影』路线,与手势等交互操作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输入了。这其实已经有了一些 AR(增强现实)技术的雏形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手机开始在尝试实现 3D 界面了,联想、三星等厂商也发布过投影手机或者平板,在续航、交互体验上还比较初级,但这可能会是未来。
六、生物识别,手机更安全
生物识别其实并不新鲜,大家常见的指纹识别就是生物识别的一种,iPhone 5s引入了 Touch ID 之后,现在大部分手机都已经把指纹识别当做标配了。
简单的说,生物识别技术就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像、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现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DNA识别等等,有些技术还是处于科研阶段,有些技术则已经用在很多安保、门禁系统中了。
不久前支付宝就曾推出过采用面部识别技术的刷脸登陆,相信在未来你的手机会有很多种方法来确定你是你,极有可能在你拿起手机这一瞬间,手机就通过多种识别方式确定了使用者,之前支付宝还推出过声纹识别功能,国内还有一些厂商尝试过虹膜识别手机。
生物识别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认证过程非常简单;二是相对更加安全。不过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果一旦被泄露就很麻烦:密码你可以定期修改下,指纹什么的,生来就定下来了,无法改变。相信凭借人类的聪明智慧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七、压感屏幕,交互更多样体
压感屏幕的诞生使得手机在屏幕上的交互方式又丰富了一点,不再单纯的局限在点按和滑动,而是多了一个维度的操作方式,按压。当然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采用压感屏幕的手机就是 iPhone 6s 了,苹果给这种技术取名为 3D Touch,除了 iPhone 6s 采用压感屏幕的就是华为的 Mate s。
虽然这个技术目前并未广泛应用,但接下来的一两年压感屏幕应该会像指纹识别一样成为手机的标配,这个技术应该会很快进入大家生活中。当然这个技术目前还处在一个“然并卵”的阶段,毕竟软件的适配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要走。
3D touch 只是给了手机一个维度的交互方式,压感屏幕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智能手机等设备可以模拟『皮肤』的感觉。手机已经可以听、说、看,还不具备鼻子、皮肤、舌头等器官的感觉,压感屏幕可以让手机像皮肤一样感受不同的压力,按压、刺痛、轻抚等等,进而做出不同的反馈,可被应用在游戏等诸多应用的交互之中。
八、手势控制,不看手机即可操作
这里不是指的是在手机上进行手势操作,而是在手机外做出手势实现对手机的控制,有的需要操作者佩戴或握持特殊设备,有的则基于图像识别等技术做到。
现在有很多手机开始引入了手势控制,不过功能都比较单一,大家比较熟悉 MOTO X 就有这样的功能,在手机上方挥手就可实现点亮屏幕、静音等功能。在很多电视和设备上有挥手翻页等功能已经实现。
相信未来手机可以捕捉更多消费者动作,在消费者不方便说话和拿起手机的时候对手机实现更多的操作。这跟第五个技术即全息投影结合,将革新现在手机的『触摸』交互方式。
九、语音控制,动动嘴就可控制一切
语音控制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像 Siri、Cortana 、Google Now 以及一些其他的语音助手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笔者就不过多赘述了。
目前这些语音控制的功能都比较单一,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声纹识别、语音合成诸多方面。
现在做得最好的是语音识别,就是可以将你说的相对规范的一些话,转化成一段文字,被应用在翻译等场合。语义理解就是要理解这段文字背后的意图,Siri等应用能做到一些初级的,例如搜索,设置闹钟、导航、打电话等等,不过支持的模式还不够多,就是说现在更多是『听得到』,但是『听不懂』。声纹识别已经有所应用,例如微信就支持声纹密码,按照其指示读出一段数字就可以登录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智能手机未来借助语音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
十、模块化设计,节约成本,更个性
模块化设计确实也并不新鲜,谷歌的Project Ara、PuzzlePhone、Fairphone 2 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模块化手机。他们使得手机就像我们当年组装电脑一样,哪里需要升级换哪里。
这个技术的会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消费者的手机升级成本,同时也会让手机变得更个性、更开源。同时还起到节约原材料减少浪费作用。这更像是工程师思维的产物,受到PC时代的组装机的启发而尝试的模式。鉴于手机整机越来越便宜,或许只有少部分才会尝试这一的玩法,毕竟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
十一、无线充电,干掉充电线
无线充电相较于其他技术目前看来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了。现在常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Qi标准、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A4WP标准、iNPOFi技术,原理基本上就是电磁感应、无线电波、共振作用,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就是以电磁感应技术为基础的 Qi 标准。采用这个技术手机有很多,诸如:三星的Galaxy S6、Galaxy S6 Edge、.谷歌Nexus 6、摩托罗拉Droid Turbo、诺基亚Lumia 930等等。
无线充电还未普及开来,因为还有太多缺陷,诸如:充电过程有损耗;充电效率较低;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充电没有传统方式那么灵活,需要随时带着体积比较大的无线充电器等等。
未来无线充电普及还需要家居产品、商业场所等产业链伙伴协作,将充电器整合进进去,这样消费者才能在任何地方随时充电。相信等等时机成熟时,手机厂商一定会干掉手机外露所有接线口,不论是电话线还是电线还是数据线,都是人类期望消灭的。
手机的未来,就是没有手机
在可见的未来,手机一定会朝着小体积、大屏幕的方向发展,因为人类对视觉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围绕这个大方向需要诸多交互技术加持,例如语音、投影、VR、手势等等。同时它会变得更安全。未来会实现超长续航解放患上“续航焦虑症”的人类,在这之前,则会提供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等技术来变相解决续航问题。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它会越来越便宜。
智能手机的标杆 iPhone,已经进入到第六代了,相信未来到了某一代,例如 iPhone 16 或者 iPhone 26 ,智能手机就成为边缘产品了,或者到那时根本就没有 iPhone 了,真是值得期待呢。
以上图文,转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