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耿耿 一句与“把球往球门里踢”同样经典的废话诞生了,“永远要跑过终点线!”
这类极简极废之语,往往挂在人类思想两极,要么真是废话,要么就是终极之问,就像哲学家与保安都爱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经历了生命的千山万水,才能大道至简。
“永远要跑过终点线!”就是出自是美国5000米全国纪录保持者莫莉·哈德之口。在8月24日晚进行的北京田径世锦赛女子万米比赛中,她在终点之前举手庆祝,在撞线的瞬间遭到反超,惨失奖牌。啊,多么痛的领悟。
痛定思痛,莫莉·哈德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下了那句无比正确的废话。
莫莉·哈德的故事在中国社交媒体的朋友圈里传得特别火。为什么呢?因为这反证了中国的不露富的家教的正确性。中国人的含蓄,主要不是来自腼腆,而是来自对“闷声发大财”的信奉,虽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笃信“说出来就不灵了”。
为什么说出来就不灵了呢?中国人大概是冥冥中觉得提前“露喜”相当于“漏气”,所以要攒人品,打死我也不说,何况喜形于色乃至手舞足蹈这类致大泄的庆祝,人品都被你败光了呀。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替代作用”的概念来解释这个问题,大脑会把“说的”当成“做的”,当你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别人之后,对方给你点赞,构成了一种“社会现实”,使你产生替代性的满足感,动力降低,行为也便浅尝辄止。
我不觉得勒温就完美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虽然它看起来披着科学的外衣,但是,这个老头儿在将近100年前就预见到朋友圈的点赞之害,确实令人钦佩,现代词汇叫做“捧杀”。
如果说龟兔赛跑是儿童的寓言,那么莫莉·哈德赛跑就是成人寓言,个中况味复杂得多、纠结得多。勒温只是在行为学的框架内打转,中国人对攒人品的理解升华到哲学和人生的高度,其中,对提前“露喜”的风险控制做得最好的当属人事安排,绝不提前宣布,免得节外生枝。而在体育圈内,对“垃圾时间”的风控,足球做得最好,因为他们知道“逆转”这个现象。
莫莉·哈德式的悲剧,不止一次上演,甚至算得上是频繁上演,其中,只有极个别的大牛没有遭遇逆转,如博尔特,百米短跑,他能提前10米庆祝,依然稳拿冠军,这是不世出的天才,其余都是在穷嘚瑟。
从嘚瑟中获得的高峰体验比一个冠军头衔或破世界纪录更加美妙,牛人总得做点自由而无用的事,可惜,最终绝大多数人只把自己炼成自由而无用的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