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23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40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7-13 22:14: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岳麓书院
                       黎秋山

                岳麓书院
    湖南有座城市,叫长沙市。长沙市有座山,叫岳麓山。岳麓山有座古老的建筑群,叫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世称“千年学府”,属于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15日,我途径长沙,曾慕名特地前往观光。 岳麓书院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实施藏书、供祭和讲学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元代欧阳玄在《贞文书院记》中说:“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赐名士之书,或以故家积书之多,学者就其书之所在而读之,因号为书院。及有司设官以治之,其制遂视学校……”书院根据主办者的不同,有官办与私办两类。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曾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当时,比较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等。其中,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其前身可追溯到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创立的麓山寺。麓山寺的僧人“思儒者之道”,“割地建屋”,在麓山寺下办了一个“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僧办学舍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岳麓书院多次经历战火劫难,曾七毁七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改名为湖南大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大学对岳麓书院进行修复重建。并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的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大部分为明清遗存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岳麓书院
    进入岳麓书院,首先要经过前门、大门和二门。前门本为古代书院牌楼,现改为石阶上与围墙相连的单檐建筑,显得很朴实,但门上悬挂的匾楹却非常引人瞩目。横匾:“千年学府”,两侧楹联为“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在前门和大门之间,有一座青瓦顶、琉璃脊,如地方小戏台似的赫曦台。“赫曦”据说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题名,即日出光明炎盛之意。赫曦台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右内壁上高达丈余的“福”、“寿”二字,其中寿字一气呵成,笔健如龙,力透墙壁,相传为清嘉庆年间一鹤发童颜的神秘老道士所书。大门白墙青瓦,绘枋画梁,显得比前门威仪大方。门上匾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御书,两侧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赞扬岳麓书院英材辈出。2014年4月9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岳麓书院,即被这副楹联吸引。他说,在中国历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将士和伟人,“湖南当之无愧这副对联”。岳麓书院二门门额上方悬“名山坛席”匾,两旁挂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是对岳麓书院地理形势的赞美。 岳麓书院
    经过三道门,进入岳麓书院。整个书院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群。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前门、大门、二门和主体建筑讲堂、御书楼等均位于中轴线上,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两旁,配以亭台牌坊和园林,既体现了儒家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文化理念,也形成一种庄严、幽静、深邃的氛围环境。岳麓书院用于教学的建筑主要有讲堂、湘水校经堂、教学斋和半学斋。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岳麓书院的教学重地,也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悬有三块横匾:一为“实事求是”匾,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二为“学达性天”匾,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师生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三为“道南正脉”匾,乾隆皇帝御赐,表明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讲堂大厅墙壁上嵌刻朱熹手书“忠、廉、孝、节”石碑,侧廊壁亦嵌刻欧阳正焕手书“整齐”、“严肃”石碑,均为清代文物。湘水校经堂位于讲堂左侧,原名成德堂,亦为书院讲堂。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师生居舍,供住宿、自修、办公之用。岳麓书院用于藏书的建筑是御书楼。自宋真宗咸丰二年(公元999年),岳麓书院的李允上疏奏请朝廷赐书,皇帝赐予《九经义疏》等书,即名御书阁。至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更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藏书14130卷,如今藏书数量已逾5万册。御书楼是岳麓书院唯一较高大的楼阁。书院用于祭祀的建筑有文庙、濂溪祠、崇道祠、四箴亭、六君子堂、船山祠等。文庙供祀孔子,包括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建筑,自成院落。濂溪祠专祀北宋大儒、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四箴亭专祀北宋教育家、理学家程颢、程颐,亭内保存有明代镌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视听言动四箴是程子对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进一步阐发,认为只要视而能察、听之能审、言而有道、动能守诚,就能够达到与圣贤同归的境界。崇道祠专祀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和岳麓书院主持张栻。六君子堂供祀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船山祠专祀岳麓书院学生、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此外,还有专祀屈原的屈子祠和清代书院山长罗典的慎斋祠。纪念建筑有百泉轩、时务轩、山斋旧址、杉庵、麓山寺碑亭和碑廊等,园林建筑则有爱晚亭、自卑亭、风雩亭、吹香亭、赫曦台等园林建筑与人文景观。岳麓书院内还建有一座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
    参观岳麓书院,历时不长,感慨良多。可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那些典雅朴实的古建筑,也不是人所称道的柳塘烟晓、竹林冬翠等书院八景,而是弥漫在这所千年学府里的浓郁的文化气息。首先,我最赞赏的是岳麓书院的学训、学风和学规。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学训,将“忠、孝、廉、节”和“整齐”、“严肃”作为学风,并制定了“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十八条学规,用以规范生员学习、生活行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书院文化精神。这对于保证和推动岳麓书院文化学术思想的繁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精英人才的健康成长,都是难能可贵和极其有利的。其次,我最赞叹的是岳麓书院的英才济济、人才辈出。朱熹、王阳明、张栻、王守仁、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吴猎、顾杞、黎贵臣、吴道行、欧阳正焕、罗典、谭嗣同、梁启超、陈宝箴等众多名家和著名师长曾先后在这里传道授业。彭龟年、吴猎、赵方、游九言、游九功、陈琦、胡大时、王夫之、陶澍、彭浚、贺长龄、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刘长佑、刘坤一、刘蓉、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程潜、黄兴、蔡锷、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等历朝历代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和经世之才也都曾在此求学。还有,岳麓书院各建筑琳琅满目的楹联和匾额,读起来韵味深长,意境隽永,也让人欣赞不已。试摘数联,与君共赏。 岳麓书院
    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二门门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讲堂楹联: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教学斋楹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大成门楹联: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岳麓书院

签到天数: 117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4-7-14 23:34:54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没回复

可能帖因高深而没人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