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伯公 于 2012-10-17 22:22 编辑
(梅州日报)第6版2012-10-17
客家 -------------------------------------------------------------- “挂纸”与扫墓
□丘桂贤
【俗语正解】(5)
扫墓是祭祖的一种方式。客家人慎终追远,崇先敬祖,当然,客家人也希望通过祭祀祈求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并激励后辈奋发进取,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极其重视扫墓。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常在春秋两季,春季常于元宵节后和清明期间,秋季常于中元节和中秋,也就是农历七、八月期间。客家人对扫墓有不同的叫法,如挂纸、酾地和打醮墓,其中“挂纸”说法比较通俗、流行。客家人为祖上建造之墓多为交椅状的地堂式墓,俗称为“地”。挂纸时,先铲除墓场杂草,清刷墓碑,然后用石块将小张黄色草纸(俗称小脚)绕着半月形的墓周压紧划界,一共十二张,俗称十二敬神,有闰月的年份则需加多一敬,代表年度墓祭。然后,将一叠大张黄色草纸滴以雄鸡血,放置于墓头,用石块压紧,部分悬空而成挂状,故称为“挂纸”。据说,祭祀时,墓门已开,先祖可通过墓场得到感应并享用祭品。而以雄鸡血滴纸及用敬纸划界是为了防止外鬼、野鬼入侵,客家民俗中,雄鸡血用于驱鬼压邪,巫婆、觋公等江湖术士更是以雄鸡血来画符驱鬼。随着时代变迁,繁俗趋简,鸡血滴纸方式已少见,现多以红纸替代鸡血,再压盖一叠草纸,作为墓头挂纸。祭祀时,墓碑前要供奉茶、酒,地堂湖里要摆放三牲、糕点、糖果以及纸钱等祭品。祭者持香躬拜(俗称唱喏),随后上香、烧纸钱,临走时燃放鞭炮,鞭炮“啪啪啪”,响得越久就昭示后人越发达,前程更远大。
祭中,长辈会讲述先祖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讲述先祖与邻里乡亲互相帮助的事迹,教导后辈们应缅怀先祖的恩德,同时,让后辈从墓碑镌刻中认识自己的辈分与源流,激励后辈奋发向上、光宗耀祖。
以上是二次葬之墓的挂纸方式,而对于先人之坟或已捡金而未安葬的金埕(或称金罂),其祭祀方式亦有不同,必须以“请”的方式进行家祭。“请”时,坟头或金埕上亦压挂黄色草纸,祭者须念“请”并上香,再将其中一支燃着的香火带回神位进行家祭。
客家方言“纸”与“祖”同音,挂纸寓意“挂祖”,言语之白,直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祭祀毕,人虽离场,但墓纸仍挂,风在吹,纸在飘,挂纸尽显子孙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