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丹姐姐 于 2013-9-18 17:34 编辑
心里有点慌慌的,中秋快到了。 怕见那一轮圆月,怕和家人围坐时,自己还会有偶尔的失魂。好像总觉得还少了什么。
小时候的中秋,爸爸不在家,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有水果,有五仁饼、白切糕、猪肠糕、还有妈妈用有福字的模子做的饼,或许那就是客家人的月饼吧。夜里的月光下,和小伙伴们衣兜里塞满了实物,走东家串西家,看谁家的柚子大,比比谁家好吃的东西多。
跑累了,吃饱了,安静下来时当我发现,中秋之夜在奶奶拜月的香火里,那轮明月比平时特别好看。 长大之后,家里的中秋依然是爸爸缺席的节日,只是我们已经习惯。
成家后,孩子在中秋的十多天前出生,坐月子时要忌口,很多东西不可以吃。中秋的前天晚上,我从冰箱里偷了一个苹果,用干毛巾包好放在床头,不时拿来闻闻,到后来还是忍不住吃了。小婴孩在我身旁睡得很甜,精致的小脸如记忆中的明月一般秀美恬静。
孩子渐渐长大,每年的中秋,我开始思念还在远方的父亲。闲着时读过的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在那个日子将近时,便会一句句地浮现出而影响着心绪。
1997年,爸爸终于退休回家,自那以后的中秋,我想,一家子当中,最开心的肯定是妈妈。不管日子过得怎样,一家人的团聚,才是最真切的幸福和快乐。
可是,我怎么还是怕过节呢?怎么还是怕见头顶那一轮明月? 刻意地让自己去淡化节日,是不是心里的慌就会少一点?
这几年的中秋,我总是早早地把月饼拿回了家,还有爸爸爱喝的好茶,家里的水果是一年到头不曾缺的。只是住在高楼群里的我们,早已经不像以前的奶奶那样,在空旷的月下摆起香案燃香拜月。 赏月的夜里,我更愿意和朋友们出去玩,有时甚至一晚上都没有抬头望月,但是会在中秋过后,从网上搜索一些好看的月亮图片,写一些或明或暗的文字,证明我又过了一次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已是很多人喜欢的一首歌里边的句子。哪怕是平时,我也喜欢唱这首歌,更多的原意,不管是谁,身在何方,都愿各自安好。哪怕没有团聚。
几个月前,我对那人说:我害怕中秋和过年,那一天,我不知道我的身边除了我和父母之外,还有谁,又或者是,我在谁的身边?
那人不语。我懂得他的不语,只是我有时是个不依不饶的女子。我固执地认为,我都可以做到的事,为什么别人就做不到呢?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缘分,断了就断了,也不能怪谁,要怪就怪当初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的当事人。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千万年前就已经注定的事实。可是月下的人们呢?他们又懂得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