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工曾经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赣州于1950年成立国营贮木场。这是一个以水上放排为主的森工企业。它担负着赣南林区贡江上游10多个县木材水运中转到樟树、南昌的重任,每年水运木材25万立方米至30万立方米。上世纪80年代,赣州贮木场发展成为拥有1600多名职工的企业,全场职工家属达五六千人。排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大改善,水运木材用拖轮,起铁锚用绞锚机,机械化作业开始代替手拉肩扛的作业方式。全场有3个水运队、13艘拖轮,还建起了机修厂、职工医院、木竹扎运综合加工厂等,能够制造120匹马力的铁壳拖轮。赣州贮木场经营的三四十年,共水运木材近800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83岁的老排工唐维祐说,排工非常辛苦,下暴雨涨水的时候,为了赶汛,“人家往家跑,排工往外跑”。排工常年在排上,“夏天热得苦,冬天冻得苦”。 冬天水浅,就在沙滩上扎排等到春汛放排,称为旱排。旱排体积大吃水深,一般6层,每块排约16米长、9米宽,4至6块排连成一条排,每4条排连成一帮排,每帮排要70名左右的排工。一帮旱排有8000到1万立方米木材。在水面扎排称水排,水排随时扎随时放,水排较小吃水较浅,每帮水排37名排工为宜。77岁的老排工赖启遐回忆,最壮观的时候,汛期的赣江江面开阔,三分之二的水面上漂着木排,从七里镇到茅店,绵延10多公里。 老排工们回忆,每次放排的时候,江畔和江面木排上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排工们做好放运准备,备足物料、工具,日常生活所需的粮油、菜、柴,还有被席铺盖。亲人们来到江边送行,送行李,母亲交待儿子,妻子叮嘱丈夫,儿女挥别父亲。场面充满凄美,又十分壮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木材市场放开,国家统配材逐步取消,赣州贮木场陷入困境,被迫全面停产。如今的赣州贮木场,一幢当年雄伟的办公楼依然矗立,办公室里老式镜框奖牌、老式沙发、破烂的门窗诉说着当年放排历史的辉煌。曾经响彻贡江、章江、赣江的排工号子也逐渐沉寂,逐渐被人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