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年轻人让座”中的双向尊重 佘宗明 日前,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发出“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理由是,年轻人上班辛苦,压力大;而老人反正退休了,不必在高峰期凑热闹,而且站累了回家一歇就恢复了—— 从“孕妇让座”到“老人发‘让座红包’”,从“腿残小伙未让座遭掌掴”到“老人为抢座大打出手”……集结在让座主题上的纠葛,俨然是世态镜像的投射。在此情境中,老人倡议“为年轻人让座”,无疑充溢着温情。虑及年轻人的辛苦,所以呼吁给其让座,讲求的是人际的相互包容,凸显出宽厚的长者情怀。事实上,礼让谦逊的涵养,也正是公共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了包涵与理解,才能减少“个人本位”张力下的摩擦。 毫无疑问,在公交、地铁等场合,倡导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是文明社会的常识。其初衷,是践履“尊老爱幼”、“关怀弱者”等原则,营造有热度的公共生活。遗憾的是,权责含糊、道德失落,使得某些人误读了让座问题上的权责分界:或是觉得座位就该“先到先得”,或是认为给老者让座是强制性义务。 “给年轻人让座”,体现出对等尊重。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对公共生活逻辑的梳理,需求总是多面的,谁也不应垄断道德话语。不让座的权利与让座的善意,都应被呵护,而打通二者隔阂的,是规则的明晰与双向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