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4%"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title style="LINE-HEIGHT: 150%"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50>教授赵以武:只要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记嘉应学院身患癌症仍坚守教学一线的赵以武教授</td></tr>
<tr>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height=20></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LINE-HEIGHT: 180%" vAlign=top height=297>
<p style="FONT-SIZE: 10.5pt"> 广东梅州,是叶剑英的故乡,是黄遵宪的故乡,是丘逢甲的故乡。 </p>
<p style="FONT-SIZE: 10.5pt"> 最近,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p><span id=ad_dst1></span>
<p style="FONT-SIZE: 10.5pt"> <strong> 肺癌晚期,他从容面对</strong></p>
<p style="FONT-SIZE: 10.5pt"> 赵以武2003年6月初查出患了小细胞肺癌,他的右肺支气管内有两个肿瘤。赵以武的肺癌属中晚期,已经不能手术,只能化疗,医生私下说大概还能活两个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瞒了妻子,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他瞒了领导,把医生开的住院单装进兜里。4天后,领导、妻子才知道他患了癌症。</p>
<p style="FONT-SIZE: 10.5pt"> 面对死亡,赵以武十分平静,一点也不慌乱,治疗中出现种种恶兆,他都泰然处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心态平和,他还对系主任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p>
<p style="FONT-SIZE: 10.5pt"> 化疗中赵以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先后在广州中山肿瘤医院作了11个疗程的化疗。</p>
<p style="FONT-SIZE: 10.5pt"> 就在赵以武患病近3年后的2006年1月初,又一个打击发生了,赵以武上午给学生上了文化概论课,下午开完会,回到家里,突发心肌梗塞,昏倒在家。送到医院,医院连下3次病危通知书,抢救希望渺茫。但死神还是惧怕坚强的人,奇迹喜欢光顾乐观的人,他再一次死里逃生,挺了过来,已过60的赵以武不久又重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了。</p>
<p style="FONT-SIZE: 10.5pt"> 今年是赵以武战胜癌症5周年,战胜心肌梗塞2周年。他总结自己战胜病魔的经验是:坦然面对,积极治疗,使劲进食,咬牙坚持。</p>
<p style="FONT-SIZE: 10.5pt"> 从最初查出癌症到治疗中出现种种不祥之兆,赵以武都能从容面对,在外地治疗期间,只要精力许可,他就进网吧上网,查看学校的新闻动态,打开邮箱回复学生的邮件,或者到附近的书城买书。化疗期间,食欲不振,为了恢复体力,他就强迫自己使劲进食。</p>
<p style="FONT-SIZE: 10.5pt"> 2005年9月,在嘉应学校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院表彰了赵以武,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所有这些,更增添了他战胜癌魔的信心和勇气。</p>
<p style="FONT-SIZE: 10.5pt"> <strong>重登讲台,讲好课育好人</strong></p>
<p style="FONT-SIZE: 10.5pt">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现在高校有一种倾向,教师忙于写论文,教书成了次要的事,更谈不上育人。赵以武自从调入嘉应学院,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宁愿不写文章,也要把教书育人搞好。</p>
<p style="FONT-SIZE: 10.5pt"> 赵以武1999年前做过专业研究人员,1999年调入嘉应学院后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教学环境,他认为从此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当好老师,教好书,要从专业科研中抽身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把研究成果体现于教学内容中。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备好课,讲好课,都得下大气力。他发现自己所教的古代文学史教材已经很陈旧,便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教材让学生课下看,教材上有的内容少讲或不讲,教材上没有但经过实践和时间证明是创新的成果,则尽力给大家介绍、讲授。他给自己确定的讲课目标是,把每堂课都当做公开观摩课来对待,谁要听课,随时来听,不需刻意准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内容立足于中上水平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每一堂课都要讲得精彩,有冲击力,有震撼力,与学生做到心灵互动,而不仅仅是互问互答的形式互动。他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1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南粤优秀教师”光荣称号。</p>
<p style="FONT-SIZE: 10.5pt"> 赵以武治疗期间,包括气力衰微之际,始终没有放弃重登讲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讲课的强烈愿望。他出外治疗一年零四个月后返回学校,向系领导申请为他排点课,他不像一些癌病患者那样整天想着病,而是想着活下去干事,而且还要干好。他于治疗间隙,抱病上课,每周给本科班上两节课,给研究生上专业课,学校和系里的活动也都一次不少地参加了。</p>
<p style="FONT-SIZE: 10.5pt"> 他把重登讲台,讲好课、育好人作为对学校、对学生的最好回报。现在他已带病走过了5个年头,始终坚守教学岗位,还在上课,还在育人。他说:“虽然死神随时可能到来,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p>
<p style="FONT-SIZE: 10.5pt"> <strong>营造活力,给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strong></p>
<p style="FONT-SIZE: 10.5pt">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授古典文学时,赵以武注重贯穿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教学之外,他很注意把育人贯穿于和学生交往中。在他治疗期间,有学生向他诉说自己思想上解不开的疙瘩,他马上回复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眼光向远处看,要有拼搏精神,帮助他们解除思想疙瘩。当他了解到有学生或因找工作遇阻,或因考研受挫,情绪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还产生了严重的思想障碍,他便以自己与疾病作斗争的经历告诫他们不要灰心,不要认输,不要气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这才是大学生的风采。他虽人在外地,但自己所带的班级,谁过了英语四六级,谁报名考研,他都一清二楚。</p>
<p style="FONT-SIZE: 10.5pt"> 为了营造充满活力的氛围,赵以武在担任代理系主任和代理书记期间,想了许多办法,譬如组织大小学术报告会座谈会,请校外名家来系讲学或开座谈会;在部分班级尝试取消班主任,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奖励在公开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奖励在中文系组织的书法、论文、演讲比赛中获胜的学生;关爱贫困生和因病需要治疗的学生。倡导一种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志趣。</p>
<p style="FONT-SIZE: 10.5pt"> <strong> 7年写5部书稿,他坐断了转椅中轴</strong></p>
<p style="FONT-SIZE: 10.5pt"> 赵以武从1981年到1999年这18年是在甘肃社科院文学所和历史所度过的,先是一般研究人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历史所所长。1992年年底,他在全院召开的科研总结交流大会上发言时,郑重声明:从今以后不再撰写那些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所谓科研成果,而要写真正有学术价值、能经受50年时间检验的著作。写出的东西不要院里补贴。</p>
<p style="FONT-SIZE: 10.5pt">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许多年轻人哈哈大笑。当时正是全国“下海”高潮,各家出版社都在搞承包,自负盈亏,学术著作出版难成为议论纷纷的话题。赵以武正是在此情况下迎着挑战下了战书。学术质量是他赢得出版的保证,求实创新是他写作的指南。从此,他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做一次有进无退的拼搏。</p>
<p style="FONT-SIZE: 10.5pt"> 他的独立研究是从南朝梁、陈之际的诗人阴铿开始的。到1993年5月完成初稿,约20 万字,除了大年初一初二外,他每天清早5点半起床,上午6点至12点半,下午2点半至6点半不停地查阅资料、握笔写作,书稿完成了,人也病倒了,但重大的收获却给他带来莫大的安慰和愉悦。他的研究证明,阴铿在中国古典诗歌由永明体向近体诗过渡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从诗中发现了阴铿生平事迹的线索,还纠正了前人和今人注释中的一些错误。从1993年5月至1994年5月,他花了整整1年时间,追索钻研,写成书稿,约30万字。接着7年他连续写了 5部书稿,几乎是不间隙地研究写作,写秃了4支钢笔,右手中指夹笔处磨出了厚厚的一个茧子,坐断了直径6厘米的转椅中轴,看到他笔茧的人,焊接他坐椅中轴的人,都感到惊奇不已。<br /><br /><br /><br />其实很早以前就看到赵老师的报道了,挺感动的~</p></td></tr></tbody></table></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