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5 21:0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虎掏心 于 2012-3-15 21:23 编辑
中国改革之所以陷入转型陷阱,主要是因为改革主体和改革过程缺乏所有相关利益群体(即全民)的参与和监督,改革成为了少数人自说自话、铤而自肥的“暗箱操作”。
这一现象最明显地表现在立法层面,人们通常用“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来概括。职是之故,一些可能损害利益集团或部门的法律迟迟不能出台,出台后又得不到有效执行,起不到预设效果。例如,《反垄断法》千呼万唤始出来,且最后文本大大弱化了对行政垄断的制约,只有在作为部门利益斗争工具时才被使用。再如,一部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物权法》,辗转八年,五次提交审议。其间,历经风波无数。但很遗憾,被民间寄予厚望的《物权法》仍未能对“公共利益”作具体界定,给强势集团假“公共利益”之名巧取豪夺公民合法财产留下了空间。又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修订和出台,可谓历尽劫波。因为,这种法律的出台,必然要触动许多靠“征地”和“拆迁”发财者的“奶酪”。一个可喜的消息是,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但愿这个条例的出台能终结众多毁家失地者的血泪。
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势坐大,使得中国改革成果的分配严重不公。仅以医疗资源为例,据中科院2006年的一项调查报告公布,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与此相对照的则是,广大城乡低收入群体医保的严重不足和低水平,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公共医疗资源的群体。
这种因既得利益阶层的羁绊而使中国改革陷入“转型陷阱”的状态必不能长期存在,因为,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旦突破临界值,改革将会有被彻底埋葬的危险,社会也将会有失序的隐忧,这也就是现在的年维稳经费达7000亿元的现实根源。
为了“维稳”不再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基调,为了“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中国改革必须毅然斩断既得利益集团的控驭和羁绊,奋力走出“转型陷阱”,驶向开阔地带。中国改革必须明确自己的正确目标和方向,不畏浮云遮望眼,将身立定兆民间。
简言之,中国改革的总体取向只能是“公平”和“正义”;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高度文明的良善政治,增进每个国民的福祉;中国改革的方式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民间创新良性互动,循序渐进,在量变积累到适当程度时方促成质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