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9——围龙屋知多少

    [复制链接] 0
收藏
7
回复
19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2-26 10:11: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客家梅州,青山绿水掩映之中,随处可见到一组组呈半圆形的具一定规模的民居建筑——围龙屋。
“围龙屋”建筑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讲究风水。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选择以山脉来势雄健,山麓结基平坦、宽敞,周围绿水回环,左右山峦如案,远处山峰成笔尖状者为佳。客家人认为,这是财丁兴旺、文人辈出的最理想屋场。建造方位一般选择座北向南或座西向东,夏天南风拂窗,避免西照,冬天背风向阳,采光充足。
二是讲究对称。建筑一般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正堂纵轴线为基点,围龙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两边横屋与正堂的平面看齐垂直,采用对称式庭院房屋结构,向前后左右重迭排列,并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整体。

【客家风情】9——围龙屋知多少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0:11:48 | 只看该作者
三是讲究配套。前面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外围有一扇总门,门前筑斗坊,沿着大门筑围墙,起防匪、防盗作用。进入总门有一块宽畅的门坪,用于晒谷、乘凉、练武等。门坪后面正中大屋是正堂。分为上、中、下三堂。上堂设神台、祖龛,两边还摆列刀枪叉戟及狮鼓锣钹。中堂是族人议事、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是婚丧喜庆时,请来的铜鼓八音班设乐坛和轿夫们设席的地方。上、下堂两侧的房间叫正房,父母及长房长子居住,客家人有“长子不移居”之谓。上、下堂左右方的厅房叫南、北厅,是会客厅。中、下堂之间靠横屋的房子叫花厅间,门口置天井,筑花池、假山,是读书习文的场所。正堂左右各有一幢房屋,叫枕头屋,屋内卧室、厨房、水井、杂物间等配套完善。正堂和枕头屋之间露天部分叫天井,用于通风、采光、排水和作发生火警时的隔火巷。正堂和枕头屋后面围着一道或几道半圆形的建筑,叫“围龙”。一般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围龙”正中一间面对上堂祖龛,叫“龙厅”。龙厅前有用卵石拼成各种图案的半圆形龟背状空地,叫“花头岌”。围龙屋的后面有风水林,多为耐贫瘠、生命力较强的红栲、楠木、竹类,起着固水土、挡风沙、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0:12:19 | 只看该作者
四是讲究装饰。厅堂墙壁多饰以寓意深长的绘画作品,如“春郊耕种”、“挑灯夜读”、“木兰从军”等;厅堂的活动屏风是精美的雕刻艺术品;厅堂相连的过道处,设置漏花花窗;天井和花头岌栽植花卉和常青树;柱梁斗拱有各式的雕刻和彩画;屋檐大都用硬木雕刻成猛兽头等图案;外大门有石狮、牌坊等。表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丰富的联想。
围龙屋建筑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物,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0:12:50 | 只看该作者
梅州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围龙屋:

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清光绪30年(即公元一九0四年)潘祥初所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屋内分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中、兴、伊、始,右边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宇安庐 位于梅县南口镇。三堂四横,围屋外半径为15.1米,内径为11.2米,共15个扇形房间;花胎、围屋内是呈半圆的斜坡地,用卵石砌筑地面,并种上常青观赏花木;上堂进深较大,中堂则比上堂下堂宽广,两边有八柱擎托栋宇,下堂前为大门,后为天井,用雕刻精致的木屏风隔开;屋内空气清爽,厅房内外互相融洽,遥相呼应。外大门为独立式的门楼,内大门为凹门,附加门罩式,外形美观。

棣华居 位于梅县白宫镇。其名是以造屋的两兄弟的名字命名的,含“棣棠并茂,华萼相辉”之意,象征兄弟和睦、人丁兴旺。房屋呈半圆形,前临水塘,背靠青山,有龙厅、正堂、南北厅等数十个房间。“棣华居”现居住丘保平一家五口人。据丘保平介绍,这座老屋已有上百年历史,他是这座老屋的第五代主人,最多的时候这里曾住过七十多口人,“棣华居”的子孙,博士、教授以上的读书人已有三十四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0:13:07 | 只看该作者
崇庆第  
位于梅县松口镇。三堂两横一围,屋内厅堂中雕龙画凤,地板、花胎、池塘均用水泥和花岗石建造,建筑玲珑别致,是一座建造标准较高的围龙屋。此屋为古秀阶等几户人家合建,建造期间,由古秀阶理事,故人们又称此屋为“古秀阶”。

光禄第 张弼士故居。位于大埔县西河镇。兴建于清光绪34年(1908),三堂四横,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门前竖有清政府御赐的“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牌坊,正门塑李鸿章所书“光禄第”屋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1991年,北京古建筑研究所专家曾专门到此考察,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民族古建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厅十八井位于丰顺县汤西镇。由3幢大屋连成,中幢较大,共有9个厅堂和18个天井,中大门两侧有石鼓2个,门坪立两尊高大石狮,溪水经门前右侧流过,四周种有密密麻麻的棘竹。这座围龙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九栋居 为位于蕉岭广福镇,建于清康熙年间,内设9个厅堂,
9个屋栋,前后共有6个大门,整座建筑4165平方米,共134个房间,是罕见的大型客家民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1:19:17 | 只看该作者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7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2-2-26 14:50:1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讲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
发表于 2012-2-26 14:53:04 | 只看该作者
夫家是典型围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