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专访】一个客家女足的家乡情结 ——小记励志电影《孝女彩金》接待点腾辉农家乐潘慧清大姐
(本网记者:赖俊权 叶东云 陈 斌) 认识潘慧清大姐是春节期间到南口拍摄客家第一古村落南华又庐时,听说前不久电影《孝女彩金》在侨乡村拍摄,在腾辉农家乐有很多电影剧照,一帮摄友嚷嚷着要到前方不远的励志电影《孝女彩金》的接待用餐点——腾辉农家乐吃饭,便身随车动,过镇政府不远直行的大道来到目的地,邂逅正在招呼客人的一身红装的大姐,看琳琅满目的励志电影剧照和周围民居图片,话题打开,原来还有一段段动人故事。 潘大姐是地地道道的南口人,客家地特有的生存环境培育了她特有着勤俭、刻苦和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由于从小得到锻炼,12岁她上体校,开始足球生涯,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女足球员,任左前锋,一干就是6年,当时体委领导评价相当好。后来年纪大了,腿也受了点伤,就调到航天部下属车队做管理人员,但对足球运动的生涯却一直念念不忘。 也许是从小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潘慧清大姐十分孝顺。据她介绍,她的父亲潘和生是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回乡后立志农村耕山种果,是开发南口“簏湖山庄”的创始人,她的母亲陈秋喜在1990年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耕山造林女能手,1991年获得林业部、全国妇联授予 “三八绿色奖章”(全国选一百名妇女)其中一名,当年四十多岁的陈秋喜于一九八六年承包了三千亩荒山,营造了工程林六百亩,还种了沙田柚等各种果树九十多亩。种田、做家务、教育小孩、纺织等,既要料理家务、照顾老小,又要出门干活,也就是客家人常说的——“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和“针头线尾”四项妇工,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美德,潘慧清大姐耳濡目染,也深深的记在心里,2002年,她把父母带在身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母,后来又在惠州办厂。 问她怎么会回来家乡南口发展,她笑着说,近几年由于经常回乡,发现家乡变化大,有大批游客来旅游观光,但外地游客就地用餐难,不知那里找到吃的地方,所以就萌发在家门口开饮食行业,加上父母有归乡情结,于是就迁回了梅县南口创业。由于环境优美、地道经营、服务质量好,南口镇镇政府将孝女彩金的摄制组安排在她的农家乐。也由于对孝女彩金的事迹感动,用餐20多天,潘大姐全方位支持优质服务,也远远超过原定的伙食标准,每天13台。特别是在瑶上拍摄时,为了减轻摄制组费用,坚持天天开车送饭,虽然增加了成本,却感动了摄制组及周勇导演,为了感谢她真诚的帮助,特赠由拍摄全体人员签名的T恤,赠给农家乐永久的留念,同时特意在电影的剧情中安排潘慧清母女在《孝女彩金》电影里扮演角色当演员,这事也得到过民生820的报道。 为了发展侨乡村旅游文化、自己出钱制作大量图片宣传电影“孝女彩金”,在饭店挂满剧照,也挂满宣传周边各民居简介图片和旅游文化的放大照片,看作者都是知名摄影名师的作品,潘慧清大姐也经常义务充当导游,遇到有需要带路的尽力帮忙,这也得到有关领导、村民和游客的好评。为此梅州市摄影家协会、梅县摄影家协会在其农家乐门口挂了市、县摄影家创作基地招牌,以方便外地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有个接待点。 从女足球队员到女老板,从珠三角到家门口,潘大姐靠的是孝道和诚信,以及客家妇女的善良,这里祝愿她的事业越做越红,越做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