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
近日推出的《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中明确,从明年7月1日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这一新规”一改此前很多民间社会组织因为没有挂靠单位而登记难的问题,诸多“草根”组织将会获准登记成为“正规军”。
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市级社团有237个,其中行业协会有17个。从2009年底开始,我市就已经放宽社团登记门槛,公益性、社会服务性、行业性社会组织可不用挂靠单位而直接登记。然而,2年过去了,目前活跃在我市的一些义工团体依然停留在无合法身份的尴尬处境。
近日推出的《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降低了社团登记门槛,简化了办理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间。这对于那些“非正规军”组织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政策。此外,“新规”里的其他规定也对我市的一些社会组织具有推动作用,比如“一业多会”允许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这样在一个行业里有多个协会,可以起到相互竞争,维权、自持自律、服务社会等作用。登记门槛的降低,登记程序的简化,这将为以后的社会组织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市有不少义工团体此前想登记注册,但是遭遇要有主管挂靠单位等一系列限制而未能如愿,如今不用挂靠单位了,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利好。不过,它们如今却因无注册资金及办公场地,只能以非 “正规军”开展活动,依旧面临“做好事不合法”、“没有募捐资格”、“不募捐如何做好事”等等尴尬,极大地削弱了这些社会组织的能动性。
尴尬一:难觅注册资金及办公场地
据了解,“新规”中关于明年7月1日起社会组织无须业务主管挂靠单位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的政策,梅州从2009年底就已施行。然而,我市大部分社团的“收编”步伐却依旧因没有注册资金和办公场地等而受阻。
0753 义工团 负责 人江劲松说,当初社团成立时,政策规定需要有一个主管挂靠单位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 。“当时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挂靠,说他们没有这个业务 。”现在终于可以不用挂靠主管单位,但是登记注册资金要有3万元及相应的办公场地,这又是0753义工团面临的新难题。“我们不是利益社团,我们都只是‘有爱心’的散户,要送几斤猪肉给贫苦 人家 我们就凑多少钱,哪来3万元闲置资金?所以,最后我们只能放弃登记。”虽然没能成为正规军,但是0753义工团并没有放弃前进。“我们的目的不是成立社团,而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善事。”
梅州客 家人义工团 负责人梁咏方告诉记者,自 2009 年 5月社团成立以来就一直没去办理注册一事,现在得知“不用主管单位”了,他们也希望能够被“收编”,但3万元的注册资金及办公场所却成了一道槛。“我们的义工成员以学生为主,哪来 3万元注册资金?不登记注册的话,我们又属非法团体,我们的身份一直很尴尬!”
尴尬二:募捐遭遇不信任
按照相关规定,非法义工团体均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江劲松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0753义工团也想为地震灾区的人们募捐做些事情,却苦于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最后他们只好与市红十字会合作,派出成员到街头和市红十字会的人员一起进行募捐活动,募捐到了47万元爱心款。
平远“1+1”义工团负责人张小健则告诉记者,每次募捐善款他都是以个人诚信进行担保,“虽然很多时候会遭到网友和群众的质疑声,但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只能凭借诚信搞活动。”
尴尬三:社团身份被质疑
由于客家人义工团成员大部分为学生,要帮助贫苦百姓家庭,该义工团只能通过拉赞助获得资金。梅州客家人义工团负责人梁咏方说:“大部分热心企业对义工团成员都非常宽容,知道我们是靠着一腔热血去做善事,他们不要求回报,甚至要求不作宣传。但是有一些企业却并不信任客家人义工团的社团身份,只赞助了几百元就要求上媒体,不然不给钱……”
今年7月,为了办义工报,梁咏方带着社团获得的荣誉证书前往一赞助商处拿赞助费。本来,该赞助商已与该义工团达成捐款意向,但当梁咏方将其名片递给该赞助商时,对方发现其名片上的手机号码和之前联系的号码不一样,就质疑梁咏方是不是来骗钱的。最后不仅赞助没拉成,还让梁咏方一想起此事就感到心酸。
为此,不少义工团体的负责人都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降低门槛,帮助引导他们摆脱尴尬,促进义工组织进一步规范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