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古道玉水村
历史上人们对云南的茶马古道记忆犹新,而对我市曾历经百余年的盐商古道却鲜为人知。笔者与几位影友曾一道前往梅江区城北玉水村,对这条带有神奇色彩的古道进行实地了解。
玉水村距梅城20公里,四面群山环抱,溪涧纵横迂回,古榕遮天蔽日,村屋古色古香,绿竹似云,池水如镜。在一村民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村西的一处小山岗上,只见一条卵石铺就的小路通向远山,本来只有二三尺宽的路面爬满不知名的小草,只留下中间一条狭长的人行道。卵石表面光滑圆润,泛溢出淡淡的光泽,石头缝隙间爬满杂草。孵石路旁两边是一排孤寂斑驳的土墙屋,破败而冷落,这就是当年挑担人中途歇脚的驿站(客家人称为歇夜店),主要有店名为“义胜”、“锦隆”和“光裕”等几间客栈。
在上个世纪以肩挑步行为主的六十年代前,玉水村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梅州至江西的通道上,一直都是此“省道”上的一个中转站。清朝至民国期间,粤盐多粮缺,而赣却粮多盐少,两省山路迢迢水路不通,因而出现了许多挑盐担的客家人,有专职挑担者,也有农闲时的参与者。粤盐赣买,赣粮粤销,全靠一支扁担两只脚,来回往返数十天,艰难程度可见一斑。现存流传下来的客家山歌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有反映上江西挑盐担的艰难境况的歌谣,其中有一首这样唱道:“穷人日子苦难堪,路远迢迢来挑担,食多食少也爱去,脚盘血水流脚踵”。还有一首:“讲到挑担心就寒,肩头又痛脚又软,人人问涯担脉个,那知担来顾三餐。”路途遥遥,历尽艰险,挑担人的艰辛与痛苦不难猜想。
幸运的是,玉水村还保留着这一历史的佐证,虽然破败不堪,一片荒凉,但仍结构完整,轮廓分明,脉络清晰,对回望过去、昭示后人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图1,盐商古道;图2,玉水驿站的“歇夜店”;图3,当年的“义胜”客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