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这东西
统筹/王雪吟 采访/张志峰、李江南、罗燕红、赵诺、李怡
那些看似正常、主流、无趣的婚姻,其实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正在面对什么样的婚姻观?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婚恋现实?
这样的问题太过形而上。“婚姻是什么”100个人有1000个回答。
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是“一场战争,男人和女人征服和反征服的永无止境的战争”?
还是“爱情的坟墓”、“法律认可的性关系组合”、“共同生活长期互助小组”,亦或培根所说:“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
上述言词说对也不对。套句流行说法,叫“部分同意”。任何一种对婚姻的理解,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和难以完全涵盖的特别之处。中国人的婚恋观,在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演变代代相传之后,接收了来自西方社会的意识和形态,这种融合从西学东渐开始发展至今,终于在价值、道德、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转型……多元化如浪潮般席卷每个人。
现代人不是对婚姻看不清,是对多元化看不清。只有一种婚恋观或者说只有一种主流的婚恋观时,普通人需要做的是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今天需要做的是选择接受哪种婚恋观、接受程度在哪个级别——就像排列组合。
今天的婚姻有太多秘密。
你了解另一半的资产状况吗?他在几家银行有帐户、保险受益人是谁、不动产都登记在谁名下、他有多少债务尚未收回……
你认识或知道他所有的朋友吗?他的发小、初恋和现在最铁的人是谁、他的社交圈有多大、是否所有的朋友都知道你们已婚、你们是否有相同的独立社交权利和需求?
现代人的“分享障碍”让婚姻如同嚼蜡。追求高效率的社会让人不能、不愿意、不会分享。很多人不知道另一半最喜欢的食物、最看重的节日,分不清他何时需要安慰什么时候火气上升,不知道原来他还有些“老毛病”。因为工作、关系、金钱和更多的欲望操纵,连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成为被漠视的对象。
今天的婚姻还有太多选择和诱惑。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社交形态改变,人可以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全球社交圈中。世界爆裂似的变大,机会遍地、物质欲高涨。安稳于现状被视作无能、不占有物质被视作贫穷厖社会评价体系失衡,对婚姻、爱情和性的态度越来越模糊、道德界线越来越低。二奶、小三流行,“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的女模特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物质至上正成为主流价值观。基于此之上的婚姻什么样?诱惑不在外,在心里,婚姻破坏者军团在土壤合适、环境宜人下成长,背负的不是道德的谴责而是看客的冷漠和“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思想下的拥趸。
现代人过度追求自由的权利,忽略责任。我们从小学习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失去了责任束缚的权利不是权利,而是变了形的、自以为是的膨胀。快节奏和高压力让现代人倾向选择“以自由之名义”做任何事,包括婚姻。不婚主义者有权利一个人过,已婚人士有权利选择跟别人过,夫妻双方有权利选择自己更想要的生活厖皆基于自由社会之名。
美国的自由思想传来,应用在民主自由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应用于婚恋却显示出跃进式发展,甚至比我国GDP的增速更像“传奇”。道德谴责退后了一步,法律束缚应该进的那步却迟迟没有来临,结束婚姻从有道德成本变成了零成本——人们既不必背负来自周围的谴责声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婚姻开始变得随意。基于物质主义之上的婚姻不再是“感情”而是“可以承受的价格”。
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法律体系认为,已婚人士如果因为道德问题破坏了婚姻,应该接受谴责。法庭以金钱赔偿的逻辑是:道德问题需要接受舆论谴责,金钱赔偿是容易量化的谴责标准。这与“婚姻是可以用金钱来结束的”论调谬以千里。
今天的婚姻更直接,也更脆弱。
年轻人追求的目标是“五子登科”,描述方式决定了这是一个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人生。于是,以“让适龄青年结婚”为目标导向的一条流水线诞生:相亲、结婚、生子,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各种资质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形式高于价值的服务,能够最大化让参与者麻木,进而把自己变成标准化供应。既然没时间、没精力、没可能在感情上弄清楚,不如各退一步,先结着。半年内从互不相识到相伴一生,“中国式婚恋速度”天天在发生。婚姻承载的情感、责任、付出、协调、包容天然欠缺,需要婚后付出更多弥补。
离婚率在改革开放后翻了10倍,大都市里有30%以上的已婚人士离婚,此外还有30%的大龄未婚男女。不只是婚姻,所有人与人的相处都会有问题,若婚姻共同体双手不能寻求有效解决思路,而是以离婚为导向的话,幸福婚姻就无从谈起。结婚证9元,离婚证11元,20元钱就是婚姻的全部成本了吗?这个社会并不歧视离异人士,但因此轻率婚姻未免矫枉过正。
高的单身率同时存在高的离婚率,剩下的城市女与剩下的农村男共存,超级大都市的诞生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拉扯着经济更快更强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现实的缺口,用30年时间追赶百年进程的结果是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的扁平,让人在占有的同时有失去了太多。
生活在漫长而巨大的社会转型之中,如何保持不倾斜、不变形?一位专栏作家说得好:那些看似正常主流而又无趣的,其实是经过千百年验证过的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原子化社会里的婚姻
——赶着结婚、赶着离婚又赶着再婚的现代人
婚姻原本是人生中再自然不过的一道程序,现在成了一个秀场、一出闹剧。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话题。不过,热闹的表象衬托出的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婚姻关系越来越不稳定。有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离婚率已经翻了10倍,从2%到20%,而像北京这样的超级都市,更是高达39%。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婚姻保卫战》,光听这名字就够悲壮的。
婚姻到底怎么了?
婚姻是一种关系,里面涵盖了情感、性、利益等诸多因素,在《中国式结婚》一剧中更是直接的挑明:和一个人结婚就是和他(她)所有的社会关系结婚。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让社会关系变得碎片化和原子化,也就是由于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婚姻也就愈发的脆弱了。
婚姻是必需品吗?
对于现代人来说,婚姻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存在的意义正在弱化。婚姻最基本的功能是组建家庭、繁衍后代,在古代农业社会,家庭中如果没有年轻的劳动力就意味着生活窘迫、老来堪忧,结婚生子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增强个体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考虑。但现代社会,发达的金融理财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让人们管理风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让一个人选择是养儿防老还是买四五套房产、计划以房养老,绝大多数人会觉得后者更靠谱,当然这只是从财务角度考虑。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小农生产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在瓦解,经济、金融工具对个人保障的重要意义远超亲情血缘关系,婚姻的必要性在减弱,而像美国等国则要通过譬如结婚家庭少缴税的方式来保障婚姻。
婚姻结合意味着家庭分工的出现,过去的女人把婚姻当作必需品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如今很多女人在这个经济世界里如鱼得水,婚姻双方没有谁完全依赖对方。如今中国社会里男女的经济地位不相上下,通过婚姻来进行家庭分工不是必须的。
婚姻不必然带来生活的安全感与经济保障,那么,人还有哪方面的基本需求要用婚姻来满足?
性?算了吧。别说性与婚姻有关,性与爱情都没关系了。现在流行的是结婚前同居,结婚后分居,并美其名曰保持距离增进感情。近三十年来,性开放远远大于思想开放的程度,性与婚姻早就彻底分道扬镳了。
情感?别扯了。婚姻本来就是爱情的坟墓,寂寞空虚也不需要用婚姻填补。而且,在忙忙碌碌的都市,时间和情感都是奢侈品,婚姻这种白开水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满足?
可见,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婚姻以往所承载的功能都弱化了,它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伦理是保持农耕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基石,而市场经济的高速推进将这一规则打破了,市场功能取代了部分家庭伦理的作用,社会关系呈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原子状态,婚姻家庭可有可无了。
婚姻的纽带断裂了
当婚姻的价值内核弱化,婚姻就变得轻飘飘,假如再没有纽带将其固定牵引,它就会很轻易的飞走或破碎,当今社会的婚姻关系既是如此。
有一组数据很有趣,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前三座城市分别是北京(39%)、上海(38%)、深圳(36.25%),越是外来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家庭婚姻关系越不稳定,剩男剩女也越多。显然,当人们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闯荡,就脱离了原有的、相对狭小的熟人社区,这时候的人更容易被诱惑,因为可以无所顾忌。熟人社区的人际关系可以自发的产生和维持一种道德律,人们之间互相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内部成员婚姻的稳定,如同自治良好社区的犯罪率低,也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膨胀,更多的人从乡土中国辗转的散落到欲望都市中,甚至邻里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家庭婚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落何方无人问津。
维系婚姻的还有条内部的纽带,称之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或许有些虚妄,但在某些历史阶段确实如此。最近网上热衷于晒父母年轻时谈恋爱、结婚的照片,拿着小红本捧着毛主席语录的一双青涩笑容让人感觉那时的婚姻很美好,他们或许真的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到一起,这又有什么不好?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初,在自行车后座上的一抹白裙也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欣赏对方的理想与才华为恋爱增添了浪漫,共同创建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亦是婚姻的纽带。
而如今呢,维系婚姻的纽带似乎只有金钱了,婚姻几乎完全商品化,如果金钱是组建家庭的唯一基础,那么男女双方会将婚姻里的一切东西视为商品,包括对方,那么随着某一方容颜的衰老或精力的枯竭,以新换旧是必然的选择。而在中国,退出婚姻的成本还很低。不像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离婚对于过错一方带来的财务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这是美国畅销书《定终身》中对婚姻的一句经典解读。中国人似乎还不习惯给婚姻加上一个经济契约,更何况这方面的契约也不完善,对弱者的保护不够。而随着社会的剧烈转型,传统的家庭伦理、熟人社区里所形成的社会契约也瓦解了,没有契约关系约束的婚姻显得很不牢靠。
现代中国人无所敬畏。而无论是法律、宗教还是道德感,婚姻中的人必须有所敬畏,否则仅靠曾经的美好感情来维系,在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