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如何规避侵权风险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16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8-3 10:3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摄影侵权类型

1. 文字说明不当,造成失实报道

造成文字说明不当的常见情况有两种:一是事实出错。还有就是文字说明中用词不当。新闻照片以形象说话,作者的评价要通过画面自然流露出来,而对客观事物或人物用文字来作倾向性甚至是侮辱性评价也容易出现问题。

2. 图文不配,造成名誉侵犯

在一些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中,运用配文照片时刊发与文章内容无关的照片,这样极易给读者造成歧义理解,从而给照片画面中的人物造成名誉损害。

3. 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侵犯

有些场合,拍摄未成年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很可能会不小心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

4. 肖像图片被用作商业活动,构成侵权

在公开的活动中拍摄新闻图片,并在报纸上刊发,当事人不会追究什么,但报社很多商业活动需要图片时,就会调用图片库里的图片,在这个时候就存在一定侵权风险。

5. 街头抓拍构成侵权

在没有现成的新闻事件拍摄任务时,扫街是记者共同的职业习惯。街头抓拍到的图片,往往构图自然,人物瞬间表情生动而为读者所喜爱。但由于是现场抓拍的,当事人不知情,又没有进一步核实新闻事实,图片一旦见报,要是当事人认为丑化了他个人的形象,或者在新闻要素上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当事人就可能以侵权为由将记者告上法庭。

6. 图片网络传播构成侵权

一些网民下载摄影记者所拍摄的图片,经过一番篡改后,或移花接木,或改头换面,或添油加醋,结果使得整张图片事实和形象大变样。再加上网络的快速复制传播,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这种侵权行为随着网络的普及率提高,也增加了摄影记者的职业风险。

如何规避侵权风险

摄影记者只要讲究采集事实和证据时的手法、表达事实和证据时的形式科学、合理、合情、合法,就能有效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1. 摄影记者要练好采访功底

很多摄影记者认为摄影记者只需要抓到好画面,至于文字说明部分是配角,无关紧要,因此在采访环节往往较为简单,只轻松地问几个新闻要素了事。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很多文不对图的新闻图片的出现,就是因为摄影记者在采访环节的缺失而造成的。

采访工夫深了,就可以有效避免在写图片说明时出现事实性差错,造成因事实差错而侵权。

2. 抓拍的图片要注意角度

给抓拍的图片取一个好的立意角度的叙事角度尤其重要,可以给图片增色不少。更主要的是如果能充分考虑到抓拍图片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在表达上可以合理规避,再加上通过多种途径核实、了解相关的新闻要素,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失实、失准、失真现象的发生。

比如在拍摄一些揭露性题材时,为避免惹上官司,摄影记者首先要在照相机的取景框中尽量避开无关人员,或者通过后期裁剪加以去除。如果实在避不开、裁不掉,就要在仔细核对身份后,告诉图片编辑。这才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3. 合理利用编辑技术手段,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新闻摄影是以具体的形象说话,尤其以人物的形象说话,因此给特定人物形象给予合理的保护,既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记者自我保护,避免侵权的需要。

如摄影记者在采访中可以通过拍摄手法的处理,防止侵犯被摄者的隐私权,或是在拍摄后,通过暗房或电脑技术处理,虚化、马赛克和隐去人物面部主要特征,防止侵犯被摄者的隐私权。

4. 加强图片资料库管理,避免资源不正当流失

摄影记者的图片资料管理在职业生涯中显得非常重要,一则可以保存史料,另则可以提高新闻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而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加强图片资料库管理还另有其重要意义。

一是调用历史资源图片作配图时,要注意图文的相关性。

二是新闻资料图片用于商业活动时,一定要征得当事人同意。

三是管好网络个人空间,以防图片资料被不怀好意的网民盗用。最安全的做法是不要轻意将个人图片资料库建在网络上,也不要将一些可能会涉及侵权的资料图片上传到网络上。

 

签到天数: 3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发表于 2009-8-3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2-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