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开始红火的影像收藏市场遭遇金融风暴,通过对2008年艺术品市场的分析,展望了影像市场未来趋势,为影像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以246,400元人民币创下华辰2008影像秋季拍卖最高成交价的《圆明园西洋楼残迹》,作者托马斯·查尔德。
“我认为中国的影像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多金融危机的影响,把这些很有历史价值的相片推向市场还是值得鼓励的……”从2008华辰影像秋拍现场离开的新加坡著名摄影师蔡斯民先生如是说。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前弱后衰,尽管业界各种声音大不相同,但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或许越是在动荡的环境中,人们看待艺术品市场的种种现象才越明晰。影像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独具特色,亦存在颇多争议,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它将会如何发展、以怎样的形式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收集了各方的观点,并走访了华辰影像部经理李欣女士。
影像遭金融风暴袭击
从相关拍卖数据资料上看,2007年是影像艺术拍卖比较风光的一年,中国嘉德主打观念摄影,许多当代艺术家如洪磊、张洹、王庆松等的作品都取得了理想的价位。北京华辰还是继续关注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内的所有影像门类的路线,表现依然平稳。北京诚轩则在兼顾观念摄影的同时,积极挖掘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几大拍卖公司在影像专场中,都取得较优的成绩,嘉德春拍影像成交633万元,秋拍则为527万元,北京诚轩春拍成交304万元,秋拍为294万元;北京华辰春拍成交349万元,秋拍为218万元。影像艺术除了在拍卖市场上风声水起外,在一级市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批经营影像的画廊应运而生,但是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画廊还没有达到满足市场发展的程度。
中国摄影市场在2008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动荡下就迅速遭遇挤压,北京诚轩在2008年春季拍卖的摄影专场只有28件作品,总成交额仅67万元。面对市场的变化,北京诚轩在今年秋拍中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摄影专场的拍卖。而2008年春拍“中国影像艺术”取得629万成绩的中国嘉德,同样也在秋拍秋季大拍也取消了摄影专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诸多拍卖公司改变策略,只剩华辰拍卖仍在坚持摄影拍卖。
华辰秋季拍卖的影像专场依然坚持包括当代影像、记录影像、古董老照片、底片、摄影图书在内的所有影像门类,全场推出97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拍出53件,成交率为55%,成交总额为185.696万元,相较其今年春天的影像拍卖有所缩水,仍有值得回味的作品出现,光华照相馆的《中华民国正副总统就职典礼》,在这次秋拍中拍出了12.32万元,位居全场第二;《梅兰芳·天女散花》也拍出了8万元的高价;岛崎役治1920年作的《亚东印画辑》五册(719张张选6)则拍出了11.2万元,平均每张150元,大大提升了《亚东印画辑》的市场价格。对此,李欣表示,拍卖的结果在她的预期内,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市场状况,她比较满意。
当下中国影像市场特点
1.市场较为浮躁 投机重于投资
笔者以为,包括影像在内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仍不成熟。人们普遍没有认清艺术品市场区别于股市房市的差异性,把艺术品作为以一个可以快速升值变现的“提款机”,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艺术品价值和成体系收藏艺术品的藏家群体不多,更多的是浮躁的心理和投机心态。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我国艺术品市场上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炒作热点”,某一个门类的藏品今天很火很疯狂买进,一旦市场有风水草动,收藏者们就急于卖出,并寻找下一个门类。关于这一点,李欣也深有感触:“华辰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把影像作为一个事业去研究、开发,进而推广。这几年通过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努力,也取得相对优异的成绩。2007年开始,影像市场全面升温,一部分将利益作为最大追逐点的投机者,觉得影像市场‘有利可图’,蜂拥而至,转过一圈才发现,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易,于是又马上退出影像市场。这些现象都是市场还不成熟的体现,在艺术市场发展初期还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完善,这类盲目投机者会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