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A的学生最后会为得C的学生打工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7-1 19: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让高考状元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虽然教育部已明确表示不提倡宣传高考状元,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还是超过了应有水平,甚至有了“捧杀”的味道。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职场状元中为何少有高考状元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为什么长江学者、两院院士、政界人物、商界精英中没有高考状元的身影?这样的质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甚至刺激了高考状元们。

   本来成为高考状元就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多数的状元们对这种称谓有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在他们看来,状元只是暂时的。以状元身份进入北大并读了两年研究生的张锐对这个头衔就看得很平淡,毕业后的他进入了同样人才济济的摩根士坦利,与哈佛、耶鲁的高材生一起工作,他很明白状元的牌子在这里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工作中的表现才最重要。

   与状元们的平和心态相比,社会对于状元们的期待显然有点“揠苗助长”的意思,动辄就是大摆排场的谢师宴、状元宴,学校送锦旗、张灯结彩,报纸电视以此为噱头的大作活动,甚至某些企业请状元做代言,俨然是个“考试明星”。在家长、老师、亲朋好友、媒体口中,这些孩子被描述成聪明、勤奋、品学兼优的好榜样,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似乎经过高考一役,这些学生就已经具备了精英人才的特质,未来人生道路一路畅通了。

   但,当这些高考状元们远离了获得状元的年代,也不再有名校高材生的背景,甚至没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履历时,他们一下又跌回了人间。于是,曾经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家长和媒体开始质问甚至责难他们:为什么曾经的高考状元不是职场状元呢?

   那么,为什么高考状元就一定要成为职场状元呢?

   一个考场一个职场,本身的评价标准就有所差别,用考试检测的能力与职场需要的能力常常并不是对应关系;获得高考状元时,他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刚刚迈过了人生的第一个坎儿,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还有很多能力要在未来的大学和社会中去历练,怎么能够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人生就因高考而变得一路坦荡,从此无论是做学者还是从政、从商都能够被一路放行。

   适当的期待并非坏事,期待他们从高考状元成长为职场状元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旦他们达不到自己的为他们设立的目标就强求、质疑、责问,本身也是不负责的态度。

   美国有句话说“A students work for C students”,意思就是说“得A的学生最后会为得C的学生打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家长,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高考状元们将考试能力练得“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以致于忽视了社会更需要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是他们被社会过高的评价遮住了视线,变成井底之蛙?无论究竟是何种原因,将自己放低到C Students 的位置,除去那些没有意义的光环,才是走好下一步路的最好办法。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