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梅县桥溪客家民俗村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0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9-24 09: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data/attachment/forum/old/200709241190598600093.jpg" border=0 />&nbsp; </div>
<div>桥溪村位于梅县雁洋镇长教村以东4公里;距梅城38公里,始称叩头溪;该村四面环山;方圆约1平方公里;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由陈朱两姓人家先后在此卜筑营居,世代联姻,互结秦晋之好,繁衍生息。村内客家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涧溪流清澈。古树婆婆、远山含黛、层林尽染。整个村落内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丽客家山村的田园风光。该村于2002年用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div>
<div>&nbsp;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nbsp;</div>
<div><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img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t="" src="http://bbs.mzsky.cc/data/attachment/forum/old/200709241190598685609.jpg" border=0 /><br />&nbsp;&nbsp;&nbsp;&nbsp; 桥溪村堪称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该村对研究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客家华侨史、地方教育史、地方革命史和客家地区的人文习俗、宗教信仰、民居建筑艺术等、提供了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宝贵资料;极富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潜力和价值。</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