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大源村,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护送下,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2011年1月10日摄)。
已经成家了的凤小兰说,感谢记者给我们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
此刻,一张张老照片,是一座通往记忆深处的桥梁,把他们带回了那个盼望长大的年纪。
凤艳萍说:“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就感觉到被更多人关注,有人默默地爱着我们。”
那个照相的叔叔一直在我们身边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弄勇村。
当春节前我回到这里,不断有青年们围过来。
“黄叔叔,我是蒙萱汰,技校毕业了,现在在广东。”
“我是蒙萱任,现在在辽宁读书,大二了。”
最后,他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可以把小时候的照片发给我们吗?
“当年我已经洗出来给你们了啊。”
“想要更多电子版的,要全部。”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5月27日,22岁的蒙秋艳站在她就读的广西医科大学校门口(新华社发);下图为2012年9月3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村哈保屯,11岁的蒙秋艳(右一)在悬崖边护着低年级的小伙伴回家(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蒙秋艳如今在广西医科大学读大三。每年春节,她都会发祝福信息给我,邀我去家里一起过年。她在转发新华社稿件时说,很幸运有人来记录他们的成长,图片很温暖,也给他们力量。
十多年前,在他们读小学时,我每年都会跟他们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拍摄他们攀天梯、爬悬崖去上学、睡大通铺、吃黄豆拌饭……孩子们经常带我去山上看风景,找野果分给我吃,教我玩他们的小游戏。我则在工作同时牵线搭桥,建宿舍、修水柜……推动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2015年,我在弄勇村过春节。因为山里缺水,我从县城带了一大桶水,用来洗漱,晚上就睡在车上。今年春节,蒙萱任和蒙萱汰热情邀请我到家里住。他们说:“现在家里建起了三层小楼,还有大水柜,很方便了。”
蒙萱汰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搬进了新宿舍楼,还备有席子、棉被、饭盒等等,内宿生都不用带生活用具去学校了。他说:“黄叔叔,一定是你也在帮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