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 | 文博)探访林徽因设计的“最文艺火车站”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62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12 20:5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22 17:19 编辑

(寻味中华 | 文博)探访林徽因设计的“最文艺火车站”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在吉林省吉林市吉兴路与新生街交会处,矗立着一座大型哥特式建筑,偶有货运火车在此穿过,轰鸣声划破寂静。

  美国费城,当地时间5月18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为林徽因补授建筑学学士学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吉林西站,即出自这位中国女建筑学家之手。

  吉林西站占地面积897平方米,站舍坐北朝南,主体为砖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造型似雄狮伏卧,狮尾巧妙地设计成高29米的钟塔,塔尖塑有飞利浦旋轮,登上塔顶可俯瞰松花江畔,室内有壁画装饰。

(寻味中华
林徽因设计的吉林西站造型仿若雄狮伏卧。 (吉林市官方供图)

  20世纪20年代,为反抗侵略垄断,中国人决定在东北地区修建自己的铁路,吉海铁路正是当时在吉林自建的首条铁路。在丈夫梁思成的力促下,林徽因成为吉海铁路总站(后更名为吉林西站)的设计者。

  “吉林西站在近代建筑史上做到了多项‘前无古人’。”北华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谢毅告诉记者,该站既保留了哥特式建筑的外形,又使用了琉璃等中国元素,内部使用了较为淡雅的中式配色,这在同时代的建筑中是相当少见的,“体现出了设计者的创新精神”。

  “和当时修建的铁路一样,吉林西站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寄托了自主精神,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谢毅说。

  该站内部构造和布局设计也颇具前瞻性。据《吉林市志·建筑志(1673—1985)》记载,吉林西站的站舍按照功能分为三部分,北为狮头,有大候车厅、头二等候车室、女候车室、售票处和行李包裹处;中间有食堂、厨房、男女卫生间和夫役室,如狮身;南如狮尾,有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和车务稽查办公室。

  “很多同一历史时期的车站,购票室、候车室、检票口等因空间大小、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已被拆除或仅能当成文物建筑,但吉林西站仍可作为车站使用,这与同时期建筑相比是独一无二的。”谢毅说。

(寻味中华
   有着百年历史的吉林西站仍可作为车站使用,被广大网友誉为“中国最文艺的车站”。 (吉林市官方供图)

  1924年9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因彼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学生,林徽因改入美术系。不过,据宾大档案显示,林徽因自1926学年春季起担任建筑设计业余助教,1926—1927学年晋升为业余教师。1928年初,成婚后的二人回国,共同创建了中国首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梁林夫妇的好友费慰梅曾感慨:“她是怎样打破大学规定的,我们不得而知……建筑系一位年轻的教师约翰·哈贝孙,后来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报告说他们的建筑图作业做得‘棒极了’。”

  除梁、林外,杨廷宝、赵深、陈植等多位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皆出自宾大建筑系。2022年,为纪念宾大与中国建筑百年渊源,韦茨曼设计学院联合中国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在宾大共同举办“中国建造”展。

  “弗里茨·斯坦纳院长在参观中发现,23名中国学生中只有林徽因一位女性。了解后得知,林徽因已选修完建筑系全部课程,成绩卓越,甚至超越部分同期建筑系学生。”林徽因曾孙女梁周洋受访时介绍说,斯坦纳院长随后发起了调研和审阅程序,最终得到所有院长同意,决定为林徽因补授学位,创历史先河。

(寻味中华
   如今的吉林西站平日已停办客运业务,成为吉林市唯一的内陆港集装箱专办站。  (沈阳铁路局吉林车务段供图)

  多年来,常有历史学者、梁林二人的学生、“粉丝”等到访吉林西站,许多影视剧作也都在此取景,吉林西站被广大网友誉为“中国最文艺的车站”。

  如今,吉林西站平日已停办客运业务,成为吉林市唯一的内陆港集装箱专办站。但在几年前吉林站维修时,西站曾应急恢复过客运。刚退休不久的吉林西站原站长尹国刚说,在这里工作是一种荣幸,每次和同事们走过流光溢彩的地面,都会步履轻轻,“尊重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完)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8:02:28 | 只看该作者
文明印记——中国珍贵文物影像志丨“一眼千年”赵州桥
(寻味中华
空中俯瞰赵州桥(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寻味中华
赵州桥桥底形态(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河北民歌《小放牛》,讲述的正是关于赵州桥的美丽传说。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洨河之上,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世界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单孔圆弧敞肩石拱桥,1961年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全长64.4米,自建成之日起就作为交通要道使用,直到1984年营建赵州桥公园后才停用。

  “设计合理是赵州桥屹立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赵县博物馆馆长李坤红说,“作为桥梁,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于洪水。1963年、1996年赵州桥附近多条河流发生特大洪水,遭遇洪水袭击的赵州桥安然无恙,‘敞肩拱’的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主拱两端设有四个小拱,这些小拱不仅能够节约材料,减少桥梁自重,还可减少洪水对桥梁本体的冲击。”

  赵州桥有28道拱券,设计者李春采用了纵向并列砌筑法,先由一道拱券砌起,砌完之后,这道拱券便可以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由于每道拱券都是独立的,一旦其中一道发生损坏,对其他拱券和桥身都没有直接影响,也便于单独维修。赵州桥屹立千年不倒,与这种砌筑法有很大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创新精神。

  赵州桥不仅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造型艺术优美,石雕艺术精湛。桥身上的雕饰主要集中在中间部分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工艺精美,风格古朴典雅。“龙雕是赵州桥的精华,桥身上共有58条龙,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李坤红说。

  赵州桥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设计闻名中外。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2023年11月,赵州桥景区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今,桥下流水潺潺,桥上游人如织。赵州桥凝聚了千年历史,见证着今朝繁华。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8:0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08:10 编辑

(寻味中华
赵县博物馆展出的隋代赵州桥高浮雕龙纹石栏板(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赵县北王里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研学课上手工制作赵州桥模型(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景区的工人在河里打捞漂浮的水草(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一名小朋友展示父母给买的赵州桥文创雪糕(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用仪器检查赵州桥石栏板(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8:1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08:14 编辑

(寻味中华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勘察赵州桥桥底(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空中俯瞰赵州桥(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游客在赵州桥上游览(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景区夜景(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上的石雕(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朱涛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8:17:34 | 只看该作者
(寻味中华
赵州桥石栏板上的雕刻图案(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朱涛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石栏板上的雕刻图案(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朱涛摄)
(寻味中华
孩子们在赵州桥上游玩(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这是4月24日拍摄的赵州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夜景(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08:2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3 08:21 编辑

(寻味中华
这是赵州桥及周边村庄(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游客在参观赵州桥景区内保存的隋代“二龙戏珠”栏板(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赵州桥景区内的李春雕像(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日落时分的赵州桥(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寻味中华
夜幕下的赵州桥(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20:13:20 | 只看该作者
四川邛崃:“相约邛窑·侨见未‘崃’”陶艺体验活动举行

  中国侨网成都5月9日电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感恩伟大母爱,加强联谊交流,推广陶艺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邛崃故事,共享发展机遇,由四川省成都市侨联指导,邛崃市委统战部、邛崃市侨联、邛崃市政府侨台办、邛崃市投促局主办的“相约邛窑·侨见未‘崃’”陶艺体验活动8日在邛崃市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来自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区(市)县和高校的20余名侨联干部、侨界企业家、专家教授参加了本次活动。

(寻味中华

参观现场。邛崃市政府侨台办供图

  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家参观了邛窑临展馆、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邛窑考古工作站等场馆,近距离感受了邛崃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邛窑的文化美、艺术美。参观现场,省油灯、临邛杯、双耳罐、鸭嘴杯等珍贵的陶瓷艺术作品,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邛窑魅力所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的羌绣作品更是让大家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巧夺天工的刺绣艺术、精美绝伦的色彩搭配、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惊艳了大家。

(寻味中华
陶艺体验活动现场。邛崃市政府侨台办供图

  在邛窑大师工作室,大家实地体验了陶瓷拉坯技艺。陶艺老师向大家讲解了陶艺拉坯、塑形、彩绘、修坯和烧制等文化知识,并为大家现场实操示范陶艺拉坯塑形的具体技巧。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耐心细致地调整泥坯的湿度、握坯的力度和拉坯的速度,深切感受了泥土在指尖流转的乐趣、陶瓷烧制技艺的不易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9:5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9 19:54 编辑

走进博物馆 览古今中外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山东省滕州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发(李志军 摄)
(寻味中华
 5月17日,观众在山东省滨州市博物馆观展 新华社发(初宝瑞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人们纷纷走进各地博物馆,博览古今中外,涵养精神力量。新华社发(黄政伟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珍品库房,小朋友们在参观动物标本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河北博物院观展。新华社发(陈其保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家长带着孩子在福建省厦门市博物馆参观展出的漆线雕作品  新华社发(曾德猛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河北博物院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0:00:27 | 只看该作者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杨素平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小朋友在山东省滕州博物馆体验文物数字化展示。新华社发(孙杨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贵州省毕节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发(李华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邢窑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刘继东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老街的泰州早茶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发(汤德宏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内,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恐龙化石模型。 新华社发(陈三虎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0:0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5-19 20:07 编辑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山东省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 新华社发(王继林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观展。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博物馆,学生在陶罐上绘图。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福建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王旺旺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厅参观。 新华社发(杜鹏辉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观众在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厅里参观。新华社发(杜鹏辉 摄)
(寻味中华
5月18日,小朋友在江苏省兴化市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发(周社根 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人们纷纷走进各地博物馆,博览古今中外,涵养精神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